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抱怨不如改变》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岳慧)

(2014-06-10 15:01:43)

    一、沟通感情

    在接下来和大家共度的40分钟里,我不是老师,你们不是学生,我们是朋友。我们也不是在上课,而是朋友之间在聊天。怎么聊天才是对双方都是一种享受呢?(真诚,自然,,坦率、理解、包容……)这40分钟里,我们只有真诚的思想上的交流,我们只需说自己的心里话,不去判断谁对谁错。

    二、认识抱怨

    1、看几张图片,想象图片中的人在想什么,说什么

    他们都是在表达不满,这就是抱怨,我们今天聊的话题。

    2、在想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发现我也经常抱怨。抱怨自己没有高挑苗条的身材,抱怨工作太忙太累,抱怨儿子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出色,等等等等,简直是个抱怨鬼。有一次,……(师讲一个自己的事例)

    3、你有没有这样抱怨的事情?或听到别人抱怨?讲一讲。

    4、刚才大家讲的这些事,有没有因为抱怨而改变?

    出示:事件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有所改变。

    三、为什么抱怨

    1、既然抱怨不能改变什么,为什么我们还会抱怨呢?学生交流。

    2、小结:

    生气时抱怨——发泄情绪

    困难、挫折时抱怨——博取同情,寻找借口,推卸责任

    举例:

    今天真倒霉,骑自行车时摔倒了,膝盖磕破了,疼死了!(博取同情,寻求关注)

    我记忆力差,这么长的课文肯定背不过。(博取同情,寻找借口借此避免去做自己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情)

    同桌考得这么好,我却考得这么差,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推卸责任,为失误找借口,而不是为成功找方法。)

    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他们会昭告自己的成就,希望看到听者眼中投射出赞赏的目光。他们也会抱怨自己遭逢的困难,以博取同情,或是把它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

    四、抱怨的危害

    1、从上面我们对抱怨的原因的分析,你觉得抱怨会对一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交流抱怨的危害:

    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而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吸引力法则”。抱怨给我们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们就不会快乐。抱怨还会影响人际关系。抱怨就让自己逃避,不去积极地努力。

    总而言之,抱怨会让我们远离快乐、远离希望,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五、学会不抱怨

    1、你想选择积极快乐的生活还是习惯抱怨、消极的生活呢?要想生活得积极快乐,就要学会不抱怨。

    2、小组讨论:怎样做到不抱怨。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总结:

    (1)、不要参加抱怨比赛。多和积极快乐的人在一起,直到自己也成为积极快乐的源泉。

    (2)、如果指向他人请建立健康的沟通:直接找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外一个人谈就是在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继续制造问题。(举例说明)

    (3)、学会感恩

    (4)转换思维角度,在不快乐中寻找快乐。

    (5)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6)表达你的期许,而不是抱怨。(举例:值日组长看到组员扫地不干净,如果说:你怎么干的活呀,扫得这么不干净!这就是抱怨。可以这样来表达期许:先陈述事实,这儿还有垃圾,再表达期许,你再扫一个遍肯定就扫干净了。)

    5、看“马云不抱怨才有今天”视频。

    6、成功人士谈抱怨:

    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万通地产董事长 冯仑

    遇到挫折要从容面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 唐骏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

    7、介绍不抱怨手环运动。

    五、总结

    我们都渴望快乐相伴的美好人生,那就告别抱怨吧!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

    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

    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说:“抱怨不如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