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说教材
(2013-11-13 22:44:23)分类: 教学案例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说教材
一、说课标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对本单元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说教材
1、编写意图及采用体例
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是借助具体情景,通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体内容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是:
例1例2为梳理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分别是例1的加减混合与例2的乘除混合;例3例4为梳理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较例1例2在难度上稍有增加;例5则为梳理带小括算式的运算顺序,并且是三步计算式题。在教学例5后,出示四则运算的定义,全面梳理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最后,例6梳理有关0的运算。
3、知识前后逻辑关系
在了解本单元内部结构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数与计算领域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有关混合运算,学生从一年级便开始接触,如下图所示:
教材的逻辑关系及先后整合的内容。
年级 |
单 元 |
具体内容 |
一上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
连加、连减 |
二上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加减混合 |
二上 |
表内乘法(一) |
乘加、乘减 |
二下 |
解决问题 |
小括号 |
三下 |
解决问题 |
连乘、连除 |
四下 |
四则运算 |
总结梳理 混合运算顺序 |
在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学习了连加、连减;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中学习了乘加、乘减;在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中学习了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在三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中学习了连乘、连除。这些知识,分散在第一学段的各个年级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认知、体会四则运算的含义。而到了本单元,则是把以往这些分散、零散的知识做一次全面的梳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并为后继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套共十二册课标教材中,只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这个单元,用来教学和梳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后面的教材中不会再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了。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也都是在此单元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三、说教学建议
下面我将结合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说一说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课标对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本单元的例1、例2是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此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明白了加减乘除运算的算理,因此例题的重点可以放在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和梳理运算顺序上。例5是教学含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并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虽然三步式题对学生来说是新知识,但是可以让学生结合两步式题计算来进行迁移类推。因此,教学本例题时可以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2、课标对本单元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4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从式题上看是除减除,对学生来说是新式题;从应用题本身来说,是新题型,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困难。两难的情况,都去突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可以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用题意帮助理解运算顺序,帮助突破重难点。虽然要多用一课时,但是这一课时能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新的计算式题和新的应用题型,付出是值得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方面,我觉得可以用线段图来辅助例4的教学。线段图是以线段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大小,以线段之间的关系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发挥着其他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低、中年级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需要借助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直观。线段图能形象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启发、拓宽并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例4的第二种方法,通过画线段图及进一步观察、分析,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为什么先求差,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并借助小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标对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我认为可以通过例6的教学来实现。例6是有关0的运算。在第一学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明白了这些加减法的含义。随着知识的不断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本例题只是为了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基于此,在教学例6时,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分析整理有关知识,最后集体交流,达成一致。这样教学,既养成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是例6的难点,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让学生举出除数是0的除法例子,如5÷0和0÷0,并根据除法的意义说明5÷0不可能找到商,而0÷0的商又不确定,所以,0不能作除数。
四、说教学评价
最后,我再从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本单元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
2、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说明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3、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有关0的运算,知道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以上就是我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