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前预习教学设计
(2013-12-17 09:01:55)
标签:
教育 |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根据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语文课堂对学生课前预习解决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背景及相关故事,通读课文初步解决课后问题的要求所设计的。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完成语文学科对课前预习的要求,指导学生熟练应用网络搜集、下载、整理资料,并将其制作成演示文稿。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半的信息技术学习,已经具备网络搜集、下载的能力,对PowerPoint软件有一定了解,能够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较强。对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要求及应达到的效果也有深刻的认知。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文的预习做为任务,驱动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下载,图书查阅,课文阅读、勾画,解决课后问题等活动,将预习内容制作成演示文稿,建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科学习的过程,强化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自学提示、自主探索也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手段,呈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制作“不可估量”、“金碧辉煌”等字词的讲解演示文稿;
②搜集并制作关于圆明园的介绍演示文稿;
③搜集并制作关于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资料介绍演示文稿;
④搜集并制作关于丢失国宝相关信息的制作成演示文稿;
⑤练习综合使用powerpoint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小组合作应优势互补;
②在制作和自学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经验的迁移,提高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③端正学生对计算机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习。
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无耻行径的憎恨,激发学生不忘
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将最感兴趣的预习内容制作成演示文稿。(通过自学提示和个别指导、同伴互助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
《走进圆明园》课件;
学具: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新华字典。
【教学策略】
教法策略: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个别指导和自学提示,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教学过程】
正式授课(40分钟)
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7分钟)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进行了简单的预习和了解,关于本课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2、疑问答案我们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出来,这样会更加精彩生动。想尝试一下吗?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布置任务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解决疑问,同时制作演示文稿,将获得的知识展示给大家。
二、分组探究,个别指导(20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到两个问题深入了解。
小组分配任务,分发各小组任务卡及友情提示,明确探究方向,进一步增强指向性。
2、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从信息获得、处理,技术手段的使用,计算机的具体操作等方面,按需指导。
3、组内交流,互助。
在制作过程中,因为任务难度、学生操作熟练程度不同,很多组内同学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不予指导,由组内成员自己完成。
三、作品展示、评价(3分钟)
1、根据预习内容的不同,以组为单位展示作品。
2、教师提出作品展示及评价要求。
(1)展示作品要求:首先要将制作的作品边演示边讲解,解决语文预习你所选择的问题,然后要介绍一下在制作演示文稿时,用到了哪些其他同学没有用到的技术,讲解操作。
(2)评价作品要求:首先要评价对方是否解决了你预习遇到的问题,其次对演示文稿作品进行评价给出建议或是意见。
3、教师对powerpoint操作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总结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