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2015-01-25 20:58:4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案例感悟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口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课前测试:
12-5= 16-8=
12+40= 29-3=
(设计意图:
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6道口算题,分别对本课的基础知识: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做了复习,并说一说两道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提的口算方法,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师:你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
生:小东只有8元钱想买一辆36元的赛车,还要再攒多少钱?
师:再攒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也就是还差多少钱的意思。
生:也就是还缺多少钱的意思。
师:怎样解决还攒多少钱的问题?谁会列算式?
生:36-8
(设计意图:由带学生到玩具店买玩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引出算式36-8。)
师:不够减怎么办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师: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拿出3捆6根,也就是36根,我从单根的6根里拿走8根不够,就从3捆中拿出一捆打开,把这10根和6根合在一起,是16根,从16根中拿走8根还剩8根,8根再和2捆也就是20合在一起就是28根。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36-8的口算方法吗?
生:也就是10+6=16
(师用课件演示并小结口算方法)
师:先看个位,6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一来十,10+6=16
生:36-8,
因为要减8,而8-6=2
师:看来大家都爱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那从刚才这几个同学摆小棒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作法是什么?为什么要打开1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手脑并用,主动探索,不仅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和思维能力,同时初步感知到多种摆法虽不同,但都有拆开一捆的过程,从而悟出以十位退1在个位加上10再减的道理。)
4、小结并优化算法。
5、比较算式,导出课题。
师小结导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师:它们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并且个位都不够减,就要从十位里退一个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也就是说退1来10再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师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第70页的第9题。
学生先在课本上完成,再指名摘苹果。
3、实践应用:
师:今天学了新本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71页11题、13题。
读题理解题意后在课本上列算式并计算。
4、开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层次分明,照顾不同的学生,让每个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