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关于为什么会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还需要追溯到自己在豆瓣上发过的一个关于提高写作的写作者应当阅读什么书的帖子。然后,《月亮和六便士》自然而然就成了枕边书。读完之后,却发现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写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这是一件伟大的工程,需要细水长流,需要浅酌慢咽,需要细心生活,需要敏锐观摩。诚如毛姆所说:“作者应该是从他写作的乐趣中间,从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宣泄中,去寻求报偿;对于其他的一切,都不要太去在意,不要在乎人们的赞扬或是诋毁,作品的成功或是失败。”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亟待开垦的荒田,它潜伏着,隐匿着,若隐若现。有时候我们穷其一生也不曾发觉。然而,在这片梦田中,生命可以绽放美丽,成就另一个你。
我们的主人公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一个为追求艺术,追求美而永远逆溯生命河流而上的人。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是一名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他成熟内敛,沉默少言,性情孤僻,同时家庭美满,儿女承欢,妻子又美丽贤淑。以为他们的生活会富足平稳,像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平静地流过树木掩映的草原,最后归入浩渺大海。而一尘不变的生活的另一种含义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死水一潭。斯特里克兰德迷恋上绘画,因为对艺术的执着,他毅然抛妻舍子,断家舍业,离开了自己的家。从伦敦辗转巴黎,经受过非常人可以忍受的磨难和折磨,几经坎坷,最后他离开文明世界,流落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在那里,他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安宁。潜心艺术的创作,孜孜不倦,以其炽烈的热爱度过余生。在他流落到巴黎的日子里,忍受着饥饿和病痛。奄奄一息之时,戴尔克.施特略夫救他于垂死病中。戴尔克性情温和,乐善好施,他对斯特里克兰德的崇敬和关切是这位艺术家苦难岁月的一根稻草。而故事到此,却不免有些鸡血。施特略夫于心不忍,将斯特里克兰德置于垂死境地不闻不问,在其一再坚持下征得施特略夫太太的同意由其亲自照料。不料施特略夫太太爱上斯特里克兰德,因为斯特里克兰德本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导致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一个艺术家,便是一个矛盾体。
上帝的磨盘缓缓地转动着,但是却碾得很细,很细……
生活,艺术,物质,情欲都是他艺术创作的附属品。
“在几个月内,情欲的事儿不会进入到你的脑子里,你能说服自己,你已经永远摒弃它了。你欢庆可以为灵魂做主。似乎遨游在星空里,然后突然之间你发现其实自己一直跋涉在泥沼中。你想让自己在里面打滚。你去找某个粗野、低贱、艳俗的女人,一个兽性大发、猥亵淫秽的荡妇……”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一边妥协,一边又逆溯在现实的河流中。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艺术而放弃每个常人所心心期盼的一切。我们可以说他自私没有责任感,穷困潦倒,甚至可以说他乖戾而毫无同情心。而就是这种矛盾的性格,让我们看到了简单,看到了一种存在于艺术家身上的伟大东西。爱情,是人性的一个弱点。男人的世界里爱情从来都只是生活的其中之一;而爱情婚姻却是女人的全部。他如一个炽烈、饱受折磨的灵魂正在追求者某种远远超出肉体束缚的更加伟大的目标。他是一个既非常伟大又特别渺小的人。他的画作是他的另一个世界,那是他的理想。为艺术而艺术,至死不渝。
在思特里克兰德的世界里,他的作品是他的第二次生命。是塔希提岛上的那一片宁静,让他的灵魂得以休憩。也是在那一方净土中,才有了文明社会之外的文明。在那里,他有一对儿女和一个勤劳美丽的妻子,不为生机发愁。有椰林,有棕榈树,凤凰木,有河流也有星辰。
天空湛蓝,阳光灿烂。可以游泳、闲侃,夜晚来临时,思特里克兰德和爱塔就蜷居在一起看满天繁星,教孩子看书画画。他莫名其妙地来到一个南太平洋的陌生岛屿,又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归属感,而此时的他,内心发生了一种奇异的变化。
巨人的陨落,他埋葬了世间最好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也成全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在他生命的弥留之际,以生命与平庸战斗,虽死犹生。
艺术家可以为了艺术而艺术,成全其伟大的,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不堪。他孤僻,自私,刻薄,穷困潦倒。可正是这种种不堪,才是其性格的伟大之处。
满地的六便士,他却看见了头顶的那一轮明月。
愿你在尘世获得安宁,与自己相伴,也与理想为伍。毕竟,一生那么短,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