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艺复兴的先驱——乔托

(2018-01-23 11:54:29)
标签:

艺术

欣赏

美文

阅读

绘画

在被学者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二维呆板的样式绘画与单调的马赛克镶嵌画充斥着整个拜占庭宗教艺术世界,对于古典艺术的发源地意大利这块土地同样如此。然而一种新的艺术态度和风格正在慢慢酝酿,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佛罗伦萨,一位艺术的先行者正逐渐从黑暗中醒来,他就是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年)。

http://s9/mw690/003Z9L7hzy7hB4I3saQf8&690  《乔托像》  意大利  佚名  约16世纪上半叶  巴黎卢浮宫

相传,乔托小时候是一个牧羊少年,他特别喜欢画画,常常在石头上描绘乡村景色和他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享誉佛罗伦萨的画家契马布埃碰巧路过,见乔托正蹲在地上画画,发觉他天赋不凡,便收他做了学生。
中世纪的艺术完全为宗教服务,绘画存在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解释说明圣经中的故事情节,因此艺术家所受的训练和教育与现如今也大不相同。学徒最初的工作就是打打下手,或者按照老师的指示,填充画面上比较次要的部分,然后才开始学习怎样表现圣经中的人物。实际上画家依旧是按照传统,勾画出一个个程式化的形象,再给每个人加上职务和标志,甚至还要在下方写上名字。然而乔托并不喜欢这种守旧、僵硬的拜占庭绘画风格,他认为宗教人物如圣母和耶稣,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乔托特别加强了人物画中的肌理和三度空间,更加注重人物的表情和神态描绘,也将过去平板的金色或蓝色背景改为透视画法的一般风景。这一突破获得宗教界的喜好,使他大受欢迎,他的绘画技巧越来越娴熟,最后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

http://s8/mw690/003Z9L7hzy7hB4QWE3d17&690 《犹大之吻》  1304年  200×185厘米  帕多瓦斯克罗维尼礼拜堂

契马布埃曾经创作过一幅名为《宝座上的圣母》的绘画,被誉为绘画变革的先兆,二十几年之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乔托,创作了一幅同样题材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他沿着导师指明的方向,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在契马布埃的画作中,画家竭尽全力,凭借本能营造出圣母与宝座之间的纵深感,让陈旧的圣像画散发出一丝新意,而他的学生做的更加彻底。在乔托的画中,圣母稳坐在一个精美的哥特式宝座上,阴影凸显出了她脸部的轮廓,衣服的褶皱如同现实般真实;她的身躯坚实厚重,面带微笑,神态慈祥。圣徒和天使们摆脱了呆滞的造型,侧过身仰望着威严的圣母。他们自然地围拢在一起,彼此遮挡,形成了一个有深度的空间。从此,绘画不再是符号或样式堆砌成的装饰品,乔托将画面想象为一出舞台上的演出,力图在平面上创造出一种艺术的幻境,使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http://s1/mw690/003Z9L7hzy7hB4YD4KA20&690《宝座上的圣母》 契马布埃  木板坦培拉  
1280-1290年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乔托最伟大的作品,体现在他的湿壁画中。当时,乔托的老师和其他知名画家们均采用传统的表现技法。他们习惯于在已经凝固了的泥墙上作画,这要比在刚刚涂好的、仍然湿漉漉的泥墙上作画容易得多。但也因颜料不能渗入泥墙深层而不能保存很久。乔托则率先使用了一种更为困难,但却相当有价值的作画方式,那就是在刚刚刷过的泥墙上作画。
湿壁画对画家的技艺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画法必须先在墙上涂一层灰泥,在这层粗糙的表面上,用炭笔打下底稿,然后再用湿壁画常用的红色勾勒轮廓。此后再涂上一层细灰泥浆,这才是真正作画的底面。这层灰泥浆很光滑,哪天作画,就在哪天涂上这层灰泥浆;准备画多少,就涂多少。因为在作画的过程中,这层灰泥浆必须始终保持湿润,而且画好之后,便几乎不能再作任何修改了。所以湿壁画必须要按天数分成若干个阶段来完成。绘画时颜料渗入墙的里层,待墙面干了之后,便十分牢固。墙壁能保存多久,颜色便能保存多久。

http://s4/small/003Z9L7hzy7hB56fOiT63&690 《宝座上的圣母》  乔托  木板坦培拉  1310年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1303年,已经名声大噪的乔托遇到了帕多瓦的一位商人,恩里克·斯克罗维尼。他决定雇佣乔托为自己家族的礼拜堂绘制湿壁画,以求攫取暴利的罪过得到赦免。而这次私人委托的作品,也成就了乔托一生中的巅峰。他在阿雷纳礼拜堂创作的一系列湿壁画,堪称那个时代的奇迹,其中最耀眼的,就是《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是一幅戏剧性浓厚,并且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画作。乔托将故事的场景安排在他度过年轻时代的托斯卡纳山岩下,画面中没有任何多余的细节,而沉浸在痛楚中的主要人物,表情哀伤但都带着高贵的节制。圣约翰俯身向前凝视着耶稣的尸体,表情肃穆,令人为之动容;圣母玛利亚爱抚般搂看耶稣的脖子,丧子之痛油然而生;其他的妇女,则轻轻地握着耶稣受伤的双手和双脚,手脚上依稀可见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伤痕;天使们绝望地紧握双手,日夜哀伤放声大哭。背景中的山崖,从上而下像一支利箭般,直指画面中央,也就是基督的尸体。山巅上的一棵枯树,其枯枝残叶把天空和地面联结在一起。

http://s4/mw690/003Z9L7hzy7hB5fB4C733&690 《哀悼基督》  乔托  湿壁画  1304年  
200×185厘米  帕多瓦阿雷纳礼拜堂

乔托大胆和富有创见的绘画手法使他很快闻名,成为佛罗伦萨城的骄傲。有趣的是,他似乎还开启了“艺术家”的明星模式,自乔托起,画家开始在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从此签名的方法流传开来,使艺术史不再是无名艺术家的历史。
乔托是所有革新派艺术家中最幸运的一位,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历久不衰。在乔托辞世10 年之后,黑死病便夺去了佛罗伦萨城将近一半人口的生命,当这场可怕的劫难过去之后,古典的佛罗伦萨艺术又再度地复兴了。它的复兴,正是以乔托的艺术风格为基石。

文/李国栋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绘画专业,现任教于703 艺术工坊,从事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儿与少年
后一篇:傅雷家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