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来燕何从,终将是迷失——《青衣》之筱燕秋人物分析`

(2015-05-28 21:54:26)
标签:

人物分析

小说《青衣》是毕飞宇精心打磨而成的一部重要作品,而其艺术魅力主要是对筱燕秋形象的成功塑造。筱燕秋的人物性格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这也体现了时代影响人物的说法。筱燕秋的性格可以从两个阶段分析,一个是她十九岁年轻辉煌时,第二阶段则是二十年后。

一.年轻时的她正值芳华,是唱功实力强的青衣。比如十九岁的她面容姣好,是一个古典的怨妇形象,她的唱功成功地是《奔月》走红,而她塑造起的嫦娥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不然二十年后《奔月》的重新上演时投资的老板也不会指定让她演嫦娥,这也就是世人对她实力的一种肯定。

二.野心过大,心气旺盛,被名利冲昏了头脑。

自从《奔月》走红后,筱燕秋也就出名了,她的名利心也开始膨胀起来。具体则表现在《奔月》公演以来,她一直霸占着舞台,一场都没有退让过。而嫦娥的唱腔多,戏份重,当其他人体谅她让她休息一阵子时。她却常以自己年轻没问题的说法横在她老师李雪芬面前。这就体现了她名利心和嫉妒心强。

三.年纪轻,恃才放旷,不懂人情世故,缺少感恩之心。

领导为这事找她谈话,她的脸色黑成了猪肝颜色,而且把那不满明显地显露在脸上。领导实在没办法只好反过来给她老师李雪芬做思想工作。在这件事看来,她确实恃才放旷了,给人一种骄傲自满以及由于经验不足和年纪轻而带来的一种不懂人情世故的形象感觉。说她缺乏感恩之心,则体现在她对她老师的态度上。《奔月》剧组到坦克师慰问,她老师李雪芬要求上台后,她万分嫉妒,心中可以说怀有了恨。在表演完毕后,李雪芬一脸兴奋地与她探讨唱腔。谁知,这使早已被嫉妒之火蒙蔽了双眼的筱燕秋更加愤恨,随手拿起一杯热开水向李雪芬泼去,导致其严重受伤。她的老师本无炫耀之意,只一心想把自己的本领毫无保留地教给她,但筱燕秋没有感激反而因为嫉妒而伤害了老师。

过分的嫉妒则会毁掉一个人,这也成了筱燕秋人生的转折点,经历了如此重大的事件,其性格也因此发生了转变。

四.对梦想的执着,对艺术的热爱。

二十年后的筱燕秋依旧怀有嫦娥梦,当乔团长去找她时问到她是怎么一直坚持练唱功时,她说:“我没有坚持,我就是嫦娥。”一个天生的艺术精灵,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懂得世俗生存术,而且有那么一点点以自我为中心,有那么一点混淆了戏与人生,有那么一点单纯与任性,这都是因为她所有的精力与兴趣都置于艺术中去了。她成就嫦娥,嫦娥也成就了她。“我就是嫦娥”体现出在她心里,嫦娥与她已经融为一体了,这也是她自信的另一种表现以及她对喜剧表演的热爱。

五.有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和勇气。

《奔月》的重演,为了抓住重返舞台的机遇,她以决绝的人生姿态开始了顽强的自我抗争,为了恢复苗条的身姿,她拼命地减肥,这场旷日持久的减肥摧毁了她的身体;当意外发现自己怀孕时,她以绝望的姿态开始了最后的抗争,她以疯狂的方式人流,不顾生命危险连场演出。筱燕秋泯灭了作为一个女人的一切本性,最终这场命运的抗争以她的失败告终,即使她有那样的决心与勇气。

六.在执着的追求中迷失了自己。

追求梦想固然是好,但是筱燕秋的追求却逐渐变得扭曲了。她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主动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空间,但她对青衣这一艺术形象的执着追求,即在对艺术的苦苦追求和实现中,渐渐地把做人的基本原则抛弃了,愿为对理想的崇高追求已扭曲为对她成名欲望的满足,甚至到最后,连自己也分不清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比如,她最后一幕在街头的表演不是疯狂,而是迷失。这一形象是小说所要表现的最终形象,也是核心形象。

总的来说,筱燕秋是一个悲剧的艺术追求者的形象。年轻时的她有才华,但嫉妒心强;二十年后年后的她虽然能够对梦想与艺术的执着追求,并与命运抗争,但却抛弃了原则,最终迷失了自我。

筱燕秋的年纪正如自然界到了秋天,而她就是秋天里的一只燕,本应南飞,但在此过程中却偏离了轨道,最终迷失了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