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2018-05-24 20:39:35)
标签:

历史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领域和长江领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的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半坡聚落概貌、半坡人的彩陶艺术;通过半坡人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比较,发现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插图来设置问题,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学会使用在比较中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华大地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取得的成就,感受远古中国人的高超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漫长的人类进步史和半坡河姆渡氏族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增强征服挫折的意志。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2;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生产力的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五;教学过程;

A;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讲:我国的北方人喜欢食粟,南方人喜欢食稻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富于智慧,他们很早就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学会了饲养家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

B;合作探究讲述新课(点击鼠标,展现课题);

a;北方的农耕文化 请同学们朗读一I:课本第一自然段。(约2分钟) 提问:

(l)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回答: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植粟、黍等,学会了饲养黄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

(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半坡人种植粟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幻灯片展示:《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河南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律》,边展示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欣赏《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在半坡人的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比较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农业。读《原始农耕点穴下种想象图》,提问:原始人在做什么?现代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读图河南新郑出土的石磨盘和石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你能说一下这个工具的用途吗?答:为粟去皮即碾小米。想一想,现在这样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答:用机器磨。

组织讨论:根据情况把整个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师生一起总结,得出:半坡人生活在北方,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于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

老师强调指出:农业是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前提;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原始农耕文明产生了。从半坡遗址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之一。

2.自主设计、主动探究:半坡尖底瓶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半坡尖底瓶》《尖底瓶使用示意图》(注:由于尖底瓶是一个静止的画面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老师在尖底瓶的两个瓶鼻上,挂上了一段盘曲的红绳,使一幅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动感,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了半坡尖底瓶是用来取水的。)(课前,鼓励学生用黄泥仿制一个半坡尖底瓶,课堂上让学生做取水实验,观察尖底瓶的变化,分析尖底瓶设计原理,说明其应用方法。通过上述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华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b;南方的农耕文化 请同学们朗读课本本目第一自然段。(约2分钟) 提问:

(1)想一想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河姆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饲养什么?制作什么?学会了使用什么?)回答:半坡人学会了种植庄稼,学会了种水稻等,学会了饲养水牛、猪、狗等,学会了制作陶器,学会了使用磨制的石器。

(2)自主思考、主动探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幻灯片展示:《河姆渡稻谷遗存》《河姆渡人生活想象图》,边展示边启发学生分析。

组织讨论:8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中进行交流发言,师生一起总结,得出: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于水稻的生长。 师讲:河姆渡人与半坡人一样,创造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从河姆渡遗址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半坡和河姆渡的先民们使用的工具比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更加精致,他们使用的工具是磨制出来,我们把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石器时代。 师讲:同学们,原始农耕文明出现以后,人类的谋生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开始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并逐步形成原始聚落。

请同学们朗读课本本国第二自然段(约2分钟),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的基本特征。幻灯片展示:《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现代建筑》,边展示边启发学生分析,并比较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不同特点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自己设计、主动探究:半坡人的半穴居房屋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的各有什么优点?如果把半坡的半穴居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交换一下使用行吗?为什么?

C;课堂小结、充实学案;

1. 自由发言,说出本课的知识要点。

2 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的异同?

3.拓展想象

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的男人、女人和老人会有时么劳动分工?

4.思考:贫富分化出现在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引发这种变化?

5.动手写一段小文章

原始的居民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D;板书设计:

2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 1.地点 黄河流域的陕西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2.时间 约四五千年前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4.农作物 水稻 4.农耕作物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5.原始手工业 陶器 纺轮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陶器 玉器

E;自学质疑与交流展示;

1、河姆渡遗址位地今天的     省,主要粮食作物是     ,反映了    流域原始农耕文化;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     省,主要粮食作物是     ,反映了 流域原始农耕文化。

2、历史上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时代;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时代。

3、完成下表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时间

地点

房屋

农作物

家畜

劳动工具

生活用品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互助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2;不足之处;课堂教学设计不够完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对本课知识点不熟悉的情况下进行归类完成填表、填图任务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