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入秋之时,聆听一首台湾老歌《秋蝉》,它优美的旋律在脑海中久久回荡,在心里不时地荡起涟漪。歌曲《秋蝉》的第一句歌词是“听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绿叶催黄。”听着这歌词,联想着秋天,花凋谢了,绿叶变黄了,秋蝉在无奈的鸣叫。让人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瑟瑟的秋风以及满地的落叶的情景,甚至听寒蝉而叹余生,自然会有一种悲秋的伤感。悲秋,是自古就有的,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悲凉凄美的诗篇。《红楼梦》中的:“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给人的是沉重的悲凉感。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早已不见,只留得枯荷供人们聆听那雨打在枯叶上的滴答声。
而这首《秋蝉》的旋律是一个优美的上扬紧接着就是一个令人黯然的低沉,给人春去秋来的伤感,可是整曲都在一起一伏间交替,使人的心情被这优美的旋律所感染,感觉愉快而豁达。歌词“花落红花落红,红了枫红了枫。”与旋律的一扬一抑相配合,听来真使人浮想联翩:词的“花落红花落红”让人感伤,曲的上扬却让人欣喜,可以想见,同样是春,有人伤春惜春,有人乐春爱春;词的“红了枫红了枫”让人欣喜,曲的低沉却又让人黯然神伤,可以让人想见,有“我言秋日胜春朝”者,也有“自古逢秋多寂寥”者。歌的词曲相反相成的配合给人韵味无穷的感觉。秋天,万紫千红的花儿凋谢了,此时让人的心里还没来得及感叹,紧接着就把漫山遍野的红叶呈现在人们眼前,令人心驰神往。“秋去冬来美景不再,莫教好春逝匆匆。”秋蝉,虽然它的生命即将结束,但仍在珍惜着美好的秋天。待到冬天来临时,秋天的美景已不在,但是春天还会远吗?那时,又会有新的生命孕育而出。歌词上这样一层含义,在旋律中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一起一伏,正是对起兮伏所依,伏兮起所伏的起起伏伏无穷已的自然规律的揭示。
“谁道秋霞一心愁,烟波林野意悠悠。”为什么要悲秋呢?人只看一起一伏,伏自然预示着结束;只看一年四季的一春一秋,到了秋天自然意味着生命成熟之后的衰老乃至死亡,这都会给人以伤感,但是,当人们看到春秋代序,周而复始,看到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时候,又会怎样呢?你会豁然开朗吗?其实,春去是对秋来的奉献,我去是对他来的奉献,生命的逝去也是一种奉献,人知道这些,你还会悲悲切切,你还不会豁达起来吗?
看,秋天山林田野到处充满了诗意。秋天有秋高气爽的空气,有秋天特有的蓝天白云,秋天还有着丰收和富足、成熟和深邃。在古人留下的千古名句中,最喜欢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一幅很美的、宁静致远的画。而“枯荷”呢,虽然它娇嫩的花儿已逝去,碧绿的莲叶已经枯萎,亭亭玉立的姿态已不复存在,但是它们的根部却生长着一根根的白藕,你能说他们没有收获吗?而且来年又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曾经我特意去欣赏过枯荷。那一片片的枯荷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秋天特有的景致,美得让我流连忘返呢。
听罢《秋蝉》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豁达、热爱自然、热爱秋天的心。去欣赏秋天、去感悟秋天吧!
喜欢听《秋蝉》喜欢唱《秋蝉》都和第一次听风轻云淡唱这首歌有关,唱得那么恬淡悠然,真是赏心悦耳。也很喜欢读风轻云淡写的这一篇读后感。写明了歌词的优雅旋律的优美以及歌词与旋律配合的和谐之美。印象最深的还是歌词与旋律配合后给人关于人生的启示:“为什么要悲秋呢?人只看一起一伏,伏自然预示着结束;只看一年四季的一春一秋,到了秋天自然意味着生命成熟之后的衰老乃至死亡,这都会给人以伤感,但是,当人们看到春秋代序,周而复始,看到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时候,又会怎样呢?你会豁然开朗吗?其实,春去是对秋来的奉献,我去是对他来的奉献,生命的逝去也是一种奉献,人知道这些,你还会悲悲切切,你还不会豁达起来吗?”这一启示,给那些悲秋者以振聋发聩呼唤,给那些人生苦短者醍醐灌顶的清醒剂。好!
说起来,仔细品味这首歌曲的歌词,感觉里面洋溢着的没有丝毫忧伤悲切,只有轻松愉快甚至幸福豁达之感。为什么有人觉得歌词里淡淡的凄美之感呢?歌词开头几句:“听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绿叶催黄,谁道秋下一心愁,烟波林野意悠悠。”歌词犹如诗歌卖力求语言简练,读起来唱起来会有蕴藉丰厚之感,但也容易造成误解,把这几句歌词隐含的内容补充出来,应是这样的:有的人听我秋蝉叫寒春水,催黄绿叶,以为我秋蝉在秋来之际满心愁苦呢。然而,我秋蝉满眼所见却是“烟波林野意悠悠”。后面的歌词揭示的是秋蝉并不苦短自己生命的原因,原因之一就是风轻云淡所说的,秋蝉看到的不是一年一度春去秋来,而是岁岁年年的春秋代序,原因之二是秋蝉把自己叫寒春水催黄绿叶当成自己生命的充实。是的,人生欲不苦短,只看到生生不息循环不已还不够,还必须有自己生命的充实做基础!
喜欢歌曲喜欢风轻云淡的读后感。
一叶扁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