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2)《小千世界》

(2014-02-02 21:25:35)
标签:

读书笔记

娱乐

分类: 蕙兰

   林清玄说的小千世界,就是家中的书房世界。

   林清玄说:“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做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

   书房,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书房,名正言顺,至少拥有一张读书写字用的书桌,亦或还会拥有一张竹制的休闲摇椅,当然,书架上的藏书一定是琳琅满目的。无论外面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书房人都可以在书房里安静的读书,不受外界的干扰。无论外面世界怎样的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书房人都可以超然的省,众人皆醉我独醒。当在外界受到挫折,也可以回到书房这心灵的城堡,可以找书房倾诉,找书房作伴,与每一本书中高尚的心灵交流与对话,在书房里得到安慰,得到充电。心灵的伤口得意复原,养精蓄锐,以利再战。书房仿佛就是我的老师,教我明理,让我明智,助我成才!在书房熟读百书就是坐拥百城。

    书房,最好是一个人单独拥有的书房。因为书房是自己思想最亲密的地点,心灵的秘密可以自己独享,书房,也是自己私密的灵魂的写照。

年轻时曾读到一句话,现在已经记不清书的名字,但书中女主人公话的大意,还记得。她说:“面对家里的老人、丈夫和孩子,她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一个独处的地方。”无疑,这独处的最好的地方就是书房了。当时,读到这句话,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震撼。想拥有自己的小千世界,是多少人的梦想啊。女主人公的话,20多年过去了,但在我的记忆力,还挥之不去,进而生根开花了。

    现在,是第三遍读《小千世界》了,书中讲述了林清玄爱书惜书创作书的故事,很为文中的小千世界羡慕不已,感动不已。

                                       蕙 兰

                                 2014年2月2日大年初三

 

   曾经和蕙兰一样羡慕他人那样一个独立的独有的书房,不过最难忘记的是俺的语文老师赵文慧老师的书房了,初中一年级放暑假,和很多同学一起去看望赵老师,一进家门,就看傻了,一屋子几乎都是书,除了书橱书架上排满了书,床上床下,桌上桌下到处是书,那屋子肯定是书房兼卧室的,但给人的感觉就只有书香满屋了。赵老师住在宜昌道,房子是昔年德国人建造的,房子足够高足够敞亮,但放满了书后,就是觉得那房子太狭小了。石静媛老师住马场道,那是英国人建造的房间,石老师的书房是独立的,十分格局,两位老师的书房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石老师的独立书房给人一种威严感,也许是因为那时还小,但赵老师的书房给幼小的自己留下的只有亲切感。

    如今有了网络世界,很喜欢大家共有的老头老太读书屋,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书友们朗朗的读书声居然每晚一直萦绕到凌晨12点。仔细想想,有没有独立独有的书屋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也许要有独立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小千世界吧。

                                      一叶扁舟

 

 

 

附原文                     小千世界   

 

                        作者   林清玄  

 

    安迪台风来访时,我正在朋友的书斋闲谈,狂乱喧嚣的风雨声不时透窗而来,一盏细小的灯花烛火在风中微明微灭,但是屋外的风雨愈大,我愈感觉得朋友书房的幽静,并且微透出书的香气。

 

    我常想,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做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当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之时,我们能够超然的自省;当在外界受到挫折时,回到这个心灵的城堡,我们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心灵的伤口复原,然后做一次比以前更好的出发。

 

    这个“小千世界”最好的地方无疑是书房,因为大部分人的书房里都收藏了无数伟大的心灵,随时能来和我们会面,我们分享了那些光耀的创造,而我们的秘密还得以独享。我认为每个人居住过的地方都能表现他的性格,尤其是书房,因为书房是一个人最亲密的地点,也是一个人灵魂的写照。

 

    我每天大概总有数小时的时间在书房里,有时读书写作,大部分的时间是什么也不做,一个人静静的让想像力飞奔,有时想想一首背诵过的诗,有时回到童年家前的小河流,有时品味着一位朋友自远地带来给我的一瓶好酒,有时透过纱窗望着遥远的点点星光想自己的前生,几乎到了无所不想的地步,那种感应仿佛在梦中一样。

 

    有一次,我坐在书桌前,看到书房的字纸篓已经满了出来,有许多是我写坏了的稿纸,有的是我已经使用过的笔记,全被揉皱丢在字纸篓里,而到后来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内容,我要去倒字纸篓的时候灵机一动,把那些我已经舍弃的纸一张张拿起来,铺平放在桌上,然后我便看见了自己一段生活的重现,有的甚至还记载着我心里最深处的一些秘密,让自己看了都要脸红的一些想法。

 

    后来我体会到“敬惜字纸”的好处,丢掉了字纸篓,也改正了从前乱丢字纸的习惯。书房的字纸篓都藏有这么大的玄机,缘着书架而上的世界,可见有多么的海阔天空了。

 

    安迪台风来访那一夜,我在朋友家聊天到深夜才回到家里,没想到我的书房里竟进了水,那些还夹着残破树叶的污水足足有半尺高,我书架最下层的书在一夜之间全部泡汤,一看到抢救不及,心里紧紧的冒上来一阵纠结的刺痛,马上想到一位长辈:远在加州的许芥昱教授,他的居处淹水,妻儿全跑出了屋外,他为了抢救地下室的书籍资料,迟迟不出,直到儿子在大门口一再催促,他才从屋里走来,就在这时,他连人带房子及刚抢救的书籍资料一起被冲下山去,尸体发现在数十英里的郊野。

 

    许芥昱生前好友甚多,我在美国旅游的时候,听到郑愁予、邓清茂、白先勇、于崇信、金恒炜都谈过他死的情形,大家言下都不免有些怅然。一位名震国际的汉学家,诗书满腹,却为了抢救地下室的书籍资料而客死异域,也确要叫人长叹;但是我后来一想,假如许芥昱逃出了屋外,眼见自己的数十年心血、自己最钟爱的书房被洪水冲走,那么他的心情又是何等的哀伤呢?这样想时也就稍微能够释然。

 

    我看到书房遭水淹的心情是十分哀伤的,因为在书架的最底层,是我少年时期阅读的一批书,它虽然随着岁月褪色了,大部分我也阅读得熟烂了,然而它们曾经伴随我度过年少的时光,有许多书一直到今天还深深的影响着我;不管我搬家到哪里,总是带着这批我少年时代的书,不忍丢弃,闲时翻阅也颇能使我追想到过去那一段意气风发的日于,对现在的我仍存在着激励自省的作用。

 

    这些被水淹的书中,最早的一本是一九五八年大众书局出版吕津惠翻译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我的大姊花五元买的,一个个看下来,如今传在我的手中,我是在初中一年级读这本书的。

 

    随手拾起一些湿淋淋的书,有史怀哲的《非洲手记》、英格玛·柏格曼的《野草毒》、安德烈·纪德的《刚果记行》、阿德勒的《自卑与生活》、叔本华的《爱与生的苦恼》、田纳西·威廉的《青春之鸟》、赫胥黎的《瞬息的烛火》、沙林杰的《麦田守望者》、梅立克和普希金的小说,以及艾斯本的遗稿,总共竟有五百余册的损失。

 

    对一个爱书的人,书的受损就像农人的田地被水淹没一样,那种心情不仅是物质的损失,而且是岁月与心情的伤痕。我蹲在书房里看劫后的书,突然想起年少时展读这些书册的情景,书原来也是有情的,我们可以随时在书店里购回同样内容的新书,但书的心情是永远也买不回来了。

 

    “小千世界”是每个人“小小的大千”,种种的纪录好像在心里烙下了血的刺青,是风雨也不能磨灭的;但是在风雨里把钟爱的书籍抛弃,我竟也有了黛玉葬花的心情,一朵花和一本书一样,它们有自己的心,只是做为俗人的我们,有时候不能体会罢了。

 

                                  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一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