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三抄《汉书》
(2018-09-26 17:20:29)
标签:
天赋抄书接触社会研究问题勤奋刻苦 |
分类: 读写讲诵 |
苏轼三抄《汉书》
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其实并不如此,而是另有其奥秘的。
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客人很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在抄《汉书》。”客人听了反而很不理解。凭苏轼的天赋和“过目成诵”的才能,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说:“我读《汉书》到现在已经抄上3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三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现在只要抄一个字了,客人疑信参半地挑了几个字一试,苏轼果然应声能背出有关段落,一字不差。苏轼的“过目成诵”原来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啊。
苏轼不仅三抄《汉书》,其它如《史记》等几部数十万字的巨著,他也都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的。苏轼称它为“迂钝之法”。
他认为,读书、做学问,必须接触社会,大胆分析,研究问题,提出见解,切不能闭门造车、人云亦云。即使阅读、抄写,也应每一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他第一遍先研究军事,第二遍再注意各朝典章,第三遍又专看经济,等等。如此几遍看过、抄过,所有内容便都“烂熟于胸”了。
苏轼“过目成诵”的奥秘启发我们:学习不仅要勤奋、刻苦,还应讲究方法。每个人都要适合自己的方法,勤奋刻苦地学好文化科学知识。
[其实吧,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样的,苏轼必有常人所不及之处。苏轼成功的秘诀肯定不会是简单的抄书,还有他说的什么接触社会、大胆分析之类的话。
但是,他的天赋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我们追慕先贤,就要学先贤身上那些我们能见到、能学到的东西,至于能学到什么份儿上,那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