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样整齐,何况一个班级的学生素质,肯定有参差不齐,作为一个初中化学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俗语“一事行不能讲事事都行,一事不行,不能讲事事都不行”。因为化学到初三才开始学习,很多学生本来在小学进入中学的基础很糟糕,好不容易才熬到了初三,有化学课,又听到上届的成绩差的学生灌输化学好难学的思想,所以好多的学生抱着能学多少算多少,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态度,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呢?我在教学工作中尝试了几点做法:
一、教师的备课形式要转变。
我改变了以往备课都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书的备课习惯。化学课本课改后,教材以专题单元出现,我在备课时注意到整合专题单元主题,能尽量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使自己的教学设计面向全体,更加完美。现在我们都进行集体备课。利用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与同学科的老师相互讨论本专题的教学设计,提出困惑的问题。有时我们一起讨论去年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这就避免了我们在教学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我们就能更好、更有效的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好的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转变。
要想在课堂上更好的关注个体差异。如果提出的问题太过笼统,举手学生大多都是优等生,这就没有面向全体。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细致,这又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对内容的总体把握,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所以,在课前设计教案时,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优等生设计有一定难度、发挥个性的问题。为学困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问题。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教师欣赏学生要转变。
在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方面,教师学会改变以往只欣赏优秀的学生,不正眼看学困生。实际上学困生更渴求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平时老师的表扬中大部分是优秀的学生,对于这些表扬,优秀的学生早已习已为常,如果你在学困生有一点小进步就适时的表扬,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是起到非常鼓舞的效果,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不起眼的话,就会激起学困生的兴趣。
老师要带着“教育一个孩子振兴一个家庭”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他们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