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楚沩之员
楚沩之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过西藏的人生感悟

(2015-08-04 11:07:25)
标签:

情感

旅游

我如蚂蚁一样,在巨大的地球表面爬行,每天爬行的路线是如此短暂而单调,从家里到上班的地方,从上班的地方回到家里。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这种单调路途中,我已习惯了这种平静,享受这份悠闲,当时光渐渐远逝,尘埃逐渐落定,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喜欢研究世间万象,喜欢感悟人生。

今年7月,我去了趟西藏,也就是说“蚂蚁”爬了趟远行。如果说平时的感悟是逐渐的,肤浅的,那西藏之行,给我的感悟是突变的,深刻的。也许,这就是佛说里“开悟”的感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不是每个博学远行的人,都有深刻的个人感悟,一千个到西藏的人,就有一千种感受,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自己有这种感受,而去要求,或者揣测他人与我有同样的感悟。人生在世,如人在旅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或深或浅,或酸或甜,你只知他与你同在西藏旅行,同在布达拉宫出现,你不知他的过去,也不知他的未来,怎能与他同谈美景,同谈感受。

我们生活的烦恼,就来自于,总用自己的心,去要求,或者揣测他人。

其实西藏的风景,也时刻在变,山顶的白云,飘过来,远处的雪山就清晰了,飘过去,远处的雪山就模糊了。朋友说,那些雪山,几年前还很大,很多,这次看就只剩下山尖一点点了。是啊,同一个人,一百次进藏,应该会有一百次的体会,一百次的感悟吧。

物在变,事在变,我们自己都在变,我们生活的烦恼,总在于,没有觉察自己的心变了,却总要求,或者寄希望于他人永恒。

我们站在汉族的传统文化,去理解、看待藏族的文化,去看那些藏人,他们皮肤黑,不爱卫生,懒惰,每天只知道拜佛,转经。其实,我们也许走进一个误区。我们是否也曾想过,如果从藏族的文化来看汉族文化,来看汉人?

我们追求的是物质,是现实,藏民追求的是精神,是来世。他们认为,金钱物质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要这一生勉强有吃,有穿,能够存活下来就够了,要那么多财富干什么?追求财富,耽误时间,何不利用这些时间转经拜佛,为下辈子积累资粮。他们认为,上辈子已无法改变,这辈子已经成型,也基本无法改变,唯有下辈子,值得期待和改变!

从他们的角度,看我们——每时每刻为了物质,勾心斗角,忙忙碌碌,有了100万想1000万,欲望难填,不择手段,一点也不关心来世的事情,一点也不懂“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你们汉人,你们下辈子还是人吗?

西藏的人爱自然,爱动物,爱自然形成的一切,因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巍然屹立在那里,千百年来,就是一种美,一种不可侵犯的美,它无须你去加工,去雕琢,去建设。而我们这里的自然,经过人工无数次的加工,雕琢,建设,已经不知道他原来的模样,已经不是“自然”了。我们不理解,西藏为什么不搞开发?西藏人也不理解我们,你们为什么要把自然改造得“面目全非”?

他们是与下辈子共享这个世界,想给子孙看到世界的真实面貌,我们是这辈子尽力改造世界,留给子孙的是?——“没有想过留什么”。

还可以举出很多这些不同的想法,因为文化的差异,我们很难走进西藏人的内心世界,我们看不懂他们,他们也很看不起咱们。到底今生是对的?还是来世是对的?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有南方的精明能干,北方有北方的直爽豪迈,西藏,有西藏的神秘关怀。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因为我们在一个地方久了,感悟也将枯竭,换个地方,不光是看看不同的山水风景,还要看看,在那种自然环境下,将孕育怎样不同的个性和文化,以及怎样去理解,包容,借鉴这种文化!

这就是西藏之旅,这就是这次“蚂蚁”的旅行!(有鸿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秋日感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