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教育杂谈 |
分类: 百科 |
http://s5/mw690/003YknJ5zy73mrGAAG8e4&690—— 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云栖竹径
清雍正《西湖志》卷四:“行久渐闻钟磬声,则云栖寺在焉……。每至中宵,梵呗之声不绝,朝鱼暮鼓,与天籁相应答,游人至此,豁然心开”。《西湖新志》为此记有:“莲池《寺记》云栖坞,五云山有五色云,已而飞集山西坞中,经久不散,因以名坞。沿坞竹树茂列,游人品为云栖梵径”。而今古寺尚存,可惜被移为了疗养院,寺旁有回雁峰、宝刀陇、壁观峰等为云栖六景序列。游人从云栖石牌坊进入,就可以看见石径湿滑,翠竹成荫;就可以听到泉水叮咚,溪流淙淙。漫步在江南这清幽竹海的里,仰首顾日,只见飘忽的光环色彩斑斓,若即若离、别有情趣。
袁宏道《云栖小记》:“云栖在五云山下,篮舆行竹树中,七八里始到,奥僻非常,莲池和尚栖止处也。莲池戒律精严,于道虽不大彻,然不为无所见者。至于单提念佛一门,则尤为直捷简要,六个字中,旋天转地,何劳捏目更趋狂解,然则虽谓莲池一无所悟可也。一无所悟,是真阿弥,请急着眼”。
http://s7/mw690/003YknJ5zy73mrON7wO46&690—— 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吴越国时,吴越国王创建了云栖古寺,竹林深处可闻钟磬声,初名“云栖梵径”,后毁于山洪暴发。明净士宗高僧莲池大师重振山门,使云栖寺复兴为西湖旁又一大道场。
清西湖十八景之十七的云栖梵径,在云栖。《西湖新志》卷二:“莲池《寺记》云栖坞,五云山有五色云,已而飞集山西坞中,经久不散,因以名坞。沿坞竹树茂列,游人品为湖山第一岙区,增修景目‘云栖梵径’”。清初康熙帝几番来游后,“云栖梵径”以明显的优势入选西湖十八景。清雍正年间,获帝赐号净妙真修禅师。以后虽屡经兴衰,终因其悠久的渊源和独到的景致而备受青睐。 清雍正《西湖志》卷四:“行久渐闻钟磬声,则云栖寺在焉……。每至中宵,梵呗之声不绝,朝鱼暮鼓,与天籁相应答,游人至此,豁然心开,万虑顿释。
现今寺迹尚存,旁有回雁峰、宝刀陇、壁观峰,均为云栖六景之一,今改建为杭州工人疗养院。
本文摄影:扬眉
云栖竹径
扬眉
五云山上五云祥,
云栖坞里云栖晾,
云栖竹径生天雨,
天雨淅沥落云栖。
简介:
云栖竹径景区位于西湖之西南,钱塘江北岸五云山的云栖坞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五云山上的五彩祥云,常常飞集坞中的竹林里栖留、经久不散,这里因竹多叶密、含水生云;云栖雾留、又长翠竹。漫山遍岭终成浩淼竹海,每当气压低沉的时,绵绵的云雾栖息在茫茫的竹丛中,落下细细的雨丝,这雨丝仿佛是翠竹青叶融化的竹沥,从弯曲的竹梢上滚落下来,溻湿了蜿蜒的青石路径而故名,被称为“云栖竹径”。
此地距杭州区二十余公里,远离喧嚣的尘世,且山幽谷深溪净,竹林满坡、修篁绕径,素以竹景的“绿、清、凉、静”四胜而称道于世。
《浪淘沙 · 云栖竹径》
扬
眉
竹密蔽云天,
山麓蜿蜒,
溪流清澈泛霾烟,
竹叶欲滴竹沥雨,
翠色犹酣。
岭上住神仙,
紫气阑珊,
竹林深处清音弹,
五色祥云栖竹径,
凤舞群峦。
编写:扬眉
一、五云山上五云祥
吴越国王在乾德五年(公元967),在这里修建了云栖寺,晨晚课时,走在竹林深处的溪径上,可闻钟磬之声悠扬地穿林而来,因而初名“云栖梵径”。
这里的山岭因面向东南大海的逐步抬升,又靠近钱塘江湿汽水道,加上竹多叶密、含水生云,云栖雾留、又长翠竹。漫山遍岭终成浩淼竹海,每当气压低沉的时,绵绵的云雾栖息在茫茫的竹丛中,落下细细的雨丝,这雨丝仿佛是翠竹青叶融化的竹沥,从弯曲的竹梢上滚落下来,溻湿了蜿蜒的青石路径。
李流芳《云栖春雪图跋》:“余春夏秋常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甲辰,同二王参云栖。时已二月,大雪盈尺。出赤山步,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曜。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庚戌秋,与白民看雪两堤。余既归,白民独留,迟雪至腊尽。是岁竟无雪,怏怏而返。世间事各有缘,固不可以意求也。癸丑阳月题”。 又《题雪山图》:“ 甲子嘉平月九日大雪,泊舟阊门,作此图。忆往岁在西湖遇雪,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余画时目中有雪,而意中有云,观者指为云山图,不知乃画雪山耳。放笔一笑”。
二、云栖坞里云栖凉
古文献记载:“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冈阜深秀,林峦蔚起,高千丈,周回十五里。沿江自徐村进路,绕山盘曲而上,凡六里,有七十二湾,石磴千级。山中有伏虎亭,梯以石墄,以便往来。至顶半,冈名月轮山,上有天井,大旱不竭。东为大湾,北为马鞍,西为云坞,南为高丽,又东为排山。五峰森列,驾轶云霞,俯视南北两峰,若锥朋立。长江带绕,西湖镜开,江上帆樯,小若鸥凫,出没烟波,真奇观也。宋时每岁腊前,僧必捧雪表进,黎明入城中,霰犹未集,盖其地高寒,见雪独早也。山顶有真际寺,供五福神,贸易者必到神前借本,持其所挂楮镪去,获利则加倍还之。借乞甚多,楮镪恒缺。即尊神放债,亦未免穷愁。为之掀髯一笑”。
莲池大师:(1535—1615),明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俗姓沈,名祩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修复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时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
大师杭州仁和人氏,明朝嘉靖十四年生于望族世家。父名德监,号明斋先生,母周氏。初习儒业,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居俗家时,邻家有一老妪,日课佛号数千,大师问其所以,老妪答言:“先夫持佛名,临终时无疾而逝,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宿根深厚,闻语深为感动,信佛法之不可思议,遂寄心净土。
师曾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警策。后来因为父母相继去世,悲痛无比,由此对于佛家生死无常之理体会更深。于是与妻子汤氏诀别,决志出家修行,言之曰:“恩爱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为计!”并作七笔勾词,表示世间名闻利养、儿女私情等等,一一舍去勾消,以明出家志向,其词分为七节故名之,遂于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投西山无门寺性天和尚落发,在昭庆寺无尘玉律师处得受三坛具足大戒,此后便杖策游方,遍参四处贤善知识。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入京师参访笑岩德宝禅师,亦有所省悟,在向东昌的归途上,忽闻樵楼之鼓声而大悟,并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
隆庆五年(1571年),入杭州云栖山,见山水清幽,易于安居修行,逐往山中结茅舍居之,常去山脚村落乞食以资养命。山中时有虎患,村民深受其苦,大师慈悲为作施食佛事,不久虎患便绝。时岁又逢亢旱,村民恳请大师祈雨以解灾情,大师手击木鱼,率众绕田埂念佛,一时顷,所及之处,雨下如注。村中民众欢喜踊跃,对佛法生大诚信,并自发组织力量,为大师建造禅院。自此之后,师于道场中大弘教法,普度群萌。四方佛子闻风而至,海众云集,共修净业,逐渐成为一大丛林。
张岱曾有《赠莲池大师柱对》:
说法平台,生公一语石一语;
栖真斗室,老僧半间云半间。
三、云栖竹径生天雨
云栖的石径幽窄,一路排上了远山之巅。翠竹夹道成荫,泉水叮咚洗心,漫步在翠竹的世界里,可见稀疏的日光若即若离,时时泛出青紫色的光芒。古时这里有五色的祥云飞集坞中,似托彩风飞出。西湖自古多竹景来映衬,云栖竹径从它与西湖的距离来看,在三十景中最为僻远,然而,正因了它的远离尘嚣,躲避世态炎凉的市井,才使它更有着清幽的韵味。
走进竹径一段路程,就看见有碑亭一座,上有陈云题写的“云栖竹径”四字。从亭边的碑文看,这座亭修建于明代,亭柱上的有清人陈灿“客到洗心亭子坐,顿教尘虑一时湔”;“万竿绿竹影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句子,点出这里景致的神韵。云栖一向以清凉幽静而著称,即便是盛夏到此,也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云栖竹径,四季皆含画意。春天,破土竹笋、枝梢新芽,一片盎然生机;夏日,老竹新篁,丝丝凉意;秋天,黄叶绕地,古木含情;冬日,林寂鸣静,飞鸟啄雪。蝉噪林愈静的炎炎夏季,当是云栖一年中最佳的时节。行走在斜缓的竹径上,犹如畅游在竹海碧波之中,那中间的青石板与两旁的卵石路用黑砖间隔,中央为御道,专供当年来云栖的康熙、隆皇帝行走。石板的路一旁是翠竹成林,遮天闭日;一边是溪流奔泻,穿石越岩。竹径旁先后经过洗心池,三聚亭,回龙亭,悦性亭,皇竹亭,遇雨亭等,游人都可以小坐休憩。“洗心池”是竹径中最大的休息场所,人们可以在此洗濯下,吃点零食,那池水清凉透明,仿佛是清幽的水胨,明亮的阳光透过稀疏的竹叶洒在水面,波光碎影,几声清脆的鸟鸣,更衬着空山的幽静。有古诗“万千竿竹浓荫密,流水青山如画图”,却是道出了千顷万丈云栖的特色。
行进一段路程就到了竹径尽头,遥见古树成行,人们就进入了古木的天地,云栖不但修竹蔽天更是古木成荫,西湖位列仙班的古树,多半集中在这里。这里的枫香树龄最老的在千年以上,
高近四十多米,树杆需三人合抱才能围拢的过来, 秋日霜降后,满树绯红叶片如映日的彩霞,是杭州著名古树。
在这中有一处古寺遗迹,系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吴越王国创建的云栖寺,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的第八祖师宏法师曾在主持过寺务。云栖寺前有大竹数株,康熙帝曾赐名为“皇竹”,寺内原有不少碑石,岩壁间拓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金刚经》石刻,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毁,湮没在浩淼的竹海里了。
四、天雨淅沥落云栖
云栖竹径这是杭州景致中难得的一处以千万修茂竹、十里叮咚泉、保留着天然生态的幽静景观。历史上,云栖周围尚有回耀峰、宝刀陇、青龙泉,圣义泉、金液泉、壁观峰山水林泉的自然景色,合称“云栖六景”。盛夏到此旅游,更能领略其绿郁、清凉、寂静、幽雅之感。
竹,风雅、高风亮节、不事俗物,是别尘遁世的意象符号,时时出现在文人的诗篇中、画家的笔墨间,成就了竹林七贤的佳话,见证了华山论剑的对决,摇曳了潇湘馆中的轩窗。走在古人迈进过的御道上,静看风动竹林的摇多姿的神态,静享雾湿竹林的呢喃絮语。静听雨滴竹林丝丝拔节的声音,感受云栖这一片幽山僻岭中的竹海恢弘大气,陶醉于现代尘世当中少有的,尚没有被污垢的一块清净土。这一切都会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具有大雅素淡情怀的士子心中。
扬眉认为:实际上“云栖竹径”的最精华之笔在于一个“栖”字上,古人用字之精妙,只有雨中在竹林里行游才可能体会的到,而不完全是五彩祥云常栖留在兜云庭附近的缘故。五云山这里因竹多叶密、含水生云;云栖雾留、又长翠竹。漫山遍岭终成浩淼竹海,每当气压低沉的时,绵绵的云雾栖息在茫茫的竹丛中,落下细细的雨丝,这雨丝仿佛是翠竹青叶融化的竹沥,从弯曲的竹梢上滚落下来,溻湿了蜿蜒的青石路径,故名为“云栖竹径”。
一个“栖”字,名词动化,静中含动。只有古意禅心之人方可领悟其中的深邃含义。
五、《西湖之恋》之:
《云栖竹径》
扬眉
一条蜿蜒的石板路通向了茂密的山林,
把人们带到了竹乡林海的圣地;
一条清亮的小溪流从五云山流淌下来,
把游客引进了梵音磬国的仙境。
零落的山居草舍,
掩藏在古枫香樟的怀抱中,
飘散出诱人的山野炊香;
起伏的鸡鸣犬吠,
从竹篱柳笆的场院中传出,
泄密了幽静的世外桃源。
重叠的山峦荡起清幽的波澜,
一浪推着一浪泻入钱塘江的江湾;
青灰的古寺飘起浓郁的佛香,
一缕缠着一缕撇入六和塔的窗棂。
回雁峰的峰峦飘忽祥和的彩云,
云中飞翔着矫健的苍鹭;
壁观峰的峭壁盘着粗壮的藤条,
藤上垂挂着紫色的烟萝;
宝刀陇的溪流涤荡赭石的岩壁,
壁下溅起了清洌的浪花。
青龙泉的泉水散发着清凉的寒气,
守护一方静雅的幽居;
圣义泉的泉池荡漾着清澈的微波。
托举一樽圣洁的甘露;
金液泉的泉眼涌动着清醇的乳汁,
倾诉一腔浓浓的深情。
洗心亭的山风撩开了人们的衣襟,
洗濯着炙热的胸怀;
回龙亭的景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留住了探寻的脚步;
御碑亭的青石镌刻着深邃的历史,
引起了人们的沉思;
遇雨亭的瓦檐滴淌着竹沥的香液,
沁入了人们的心脾;
斧钺池的幽潭沉淀着远古的硝烟,
带来了祥和的气息。
广袤的竹林似无边的海洋,
游走的人群如翩飞的鸥鹭,
翱翔在翻滚的波涛中时隐时现;
清冽的溪水如飞泻的白练,
跌落石崖形成晶莹的珠帘,
悬挂在曲折的木道旁曲径通幽。
竹林的涛声似悠扬的长萧,
飒飒的竹叶如弹拨的古筝,
飘荡在起伏的山峦一曲千载;
竹海的清静似凉爽的仙宫,
丝丝的寒烟如天庭的迷雾,
飘荡在幽深的竹林一聚百代。
竹林的绿似阳春色的翡翠,
滴淌着托不住的丝丝竹沥,
在饱和的水雾中漂洗的更加通透。
竹海深处那静谧的馆舍,
氤氲着五色的瑞气祥云,
凝聚着佛家慈悲为怀的一片禅心。
http://s16/mw690/003YknJ5zy73ms0RSMf5f&690—— 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http://s16/mw690/003YknJ5zy73ms166U70f&690——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http://s13/mw690/003YknJ5zy73ms1KJdi0c&690——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http://s12/mw690/003YknJ5zy73ms26fRFab&690——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http://s16/mw690/003YknJ5zy73ms2imED3f&690——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http://s13/mw690/003YknJ5zy73ms2x1BGbc&690——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http://s1/mw690/003YknJ5zy73ms48Ixi40&690——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http://s10/mw690/003YknJ5zy73ms4H6rv29&690——新西湖十景之一" TITLE="云栖竹径 —— 新西湖十景之一" />
http://s16/mw690/003YknJ5zy73ms166U70f&690——
http://s13/mw690/003YknJ5zy73ms1KJdi0c&690——
http://s12/mw690/003YknJ5zy73ms26fRFab&690——
http://s16/mw690/003YknJ5zy73ms2imED3f&690——
http://s13/mw690/003YknJ5zy73ms2x1BGbc&690——
http://s1/mw690/003YknJ5zy73ms48Ixi40&690——
http://s10/mw690/003YknJ5zy73ms4H6rv29&690——
前一篇: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十
后一篇:满陇桂雨——新西湖十景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