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栽培中黄瓜、番茄缺素性生理性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措施
标签:
番茄缺素症状黄瓜缺素症状蔬菜缺素番茄缺钙番茄缺钾 |
分类: 蔬菜种植技术 |
①黄瓜缺镁症:植株中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叶脉和叶缘有残留绿色,或出现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绿环现象,严重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死 。
http://p1.pstatp.com/large/2a400004dd16e2c33534
黄瓜缺镁
②黄瓜缺铁症:生长点新发叶片失绿,变为黄白色,严重缺铁时上部叶片可全部变黄白色,叶片边缘出现坏死褐斑。
http://p1.pstatp.com/large/2a480002b4e9a321429f
黄瓜缺铁
③黄瓜缺钙症:上部叶片明显缩小,叶脉黄化,叶脉稍凹陷,变黄绿色,叶片成菇形,有时上部叶片出现金边,近生长点叶片叶缘枯死。
http://p1.pstatp.com/large/2a4700043885728291f7
黄瓜缺钙
④黄瓜缺硼症:生长点节间明显缩短,叶脉萎缩,叶片变小,叶缘反卷坏死,变褐色,幼瓜严重化瓜,多细腰瓜,瓜条上有褐色斑现象发生。
http://p9.pstatp.com/large/2a480002b59da8ffea34
黄瓜缺硼
⑤番茄缺钙症:花期缺钙可发生顶裂果,幼果脐部及周围果皮开裂,胎座组织外翻,使幼果形成七翻八裂,十分难看。幼果膨大期缺钙可形成脐腐果,俗称“黑膏药病”。发病初期在果脐附近出现黄褐色斑点,随病斑扩展,病斑变为褐色,向内凹陷、变硬,果实停止膨大,提早变红,果形变扁,果面少光泽,无食用价值。
http://p1.pstatp.com/large/2a46000489318412db55
番茄缺钙
⑥番茄缺钾症:番茄中下部叶片叶缘失绿黄化,黄化只限于叶缘。缺钾可严重影响幼果发育,降低果实品质,还可引发筋腐果等生理性病害发生。
http://p3.pstatp.com/large/2a45000132d9bb9fa066
番茄缺钾
⑦番茄缺镁症:番茄下部叶片普遍黄化,并由下往上发展, 多因缺镁所致。缺镁时叶片失绿,叶绿素含量低,光合作用微弱,严重影响有机营养的积累,可造成大幅度减产。
http://p3.pstatp.com/large/2c2100001d4b67b83fe4
番茄缺镁
经常发生的其他生理性病害有:
①黄瓜花打顶(顶头花)现象:黄瓜植株顶端(生长点)着生多枚雌花,茎节缩短、变细,叶片明显变小,植株矮化、停止生长,对这种现象瓜称之为“花打顶”、或“顶头花”。
花打顶现象在节能温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极为频繁。黄瓜植株一旦形成花打顶,因雌花数量过多,营养竞争激烈,大多数雌花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难以生长成成龄瓜,既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发育,导致植株更加衰弱,造成产量急剧下降,大幅度减产。如不能及时调整,恢复营养生长旺势,不但产量上不去,而且植株的生命周期也会大大缩短。
http://p1.pstatp.com/large/2c2100001dda53a5537d
黄瓜花打顶
②番茄筋腐果病:又叫条斑病或条腐病。在温室番茄中经常发生、并为害比较严重。其症状有两种类型: 一是褐色筋腐,果面出现局部褐变,甚至出现坏死斑,果面凹凸不平,果肉僵硬,切开果肉可见维管束出现褐变坏死,发病处着色不良,有明显绿色或淡绿色斑。 二是白型筋腐,多发生在果实皮部组织上,病部具有蜡样光泽,质硬,果肉似“糠心状”病部着色不良。
http://p9.pstatp.com/large/2a45000133eb0aff39bd
番茄筋腐果病
③番茄空洞果:空洞果是温室番茄冬茬栽培中比较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症状是外观果实有棱,横断面成多角形,切开后可见明显的空腔。
http://p1.pstatp.com/large/2a4700043ad970d4a894
番茄空洞果
④番茄畸形果:温室栽培经常发生的畸形果有大脐果、 尖顶果、 多心皮果等。
http://p1.pstatp.com/large/2a4700043b0a5e1bbefb
番茄畸形果
发病原因:设施栽培中的缺素症,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是土壤缺素引起,然而,在设施栽培中发生缺素症,多数并非土壤缺素引起,而是因为阳光弱、地温低,土壊板结、土壊溶液浓度高、土壤中严重缺氧,发根量少,根系老化、活性低,生理功能失调,吸收肥水能力差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实际情况是:设施栽培的施肥量,不论是有机肥,还是氮、磷、 钾、 微肥等速效化肥,其施用量都远远多于大田的施肥量,一般是大田施肥量的5~10倍;而设施栽培的浇水量反而仅有大田降雨量十浇水量的1/2左右。大田栽培在施肥量少、浇水量大,肥料流失重的情况下,并没发生、或很少发生缺素症。难道施肥量多、浇水量少、肥料流失轻的设施栽培的土壌,反而缺少肥料元素吗?恰恰相反,通过土壌化验得知:绝大多数设施土壊中各种肥料元素都明显偏多,土壌溶液浓度偏高。
那么为什么设施作物还会频繁发生缺素症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设施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设施栽培的生态环境条件已经不同于大田了。
首先,,设施栽培白天5厘米深处的土壌温度可比室内空气温度低8~10℃ (大田土壤温度等于或高于空气温度),深层土壌温度更低。 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管理者们却在按大田要求,采取低温管理,调控室内温度在25~28℃范围内。结果其土壤温度变化范围在11~23℃之问。一昼夜当中约有20多小时的时间里土温低于18℃,比瓜类、果菜类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土壊温度28~34℃低15℃左右。较低的土壤温度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生根量少,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这不但会引起各种缺素症的发生,还会引起多种其他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甚至于烂根、死根,导致作物死亡。
第二,在设施栽培中多数管理者仍然按照大田的管理方式,用速效化学肥料结合灌溉进行追肥, 对土壤不进行中耕松土,土壤板结、溶液浓度高、缺氧。如此恶劣的土壌条件,抑制了根系的呼吸作用和生理活性,根系老化,不发或很少发生新根,根系活性低,吸收能力差,这就必然诱发各种缺素症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
(4)防治措施:在设施栽培中防治缺素症与生理性病害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是维持较高土壌温度,创造适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提高作物的耐低温性能和抗冻性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性。结合防治土传病害,提高植株抗逆性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