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心得(一)

(2019-03-31 19:35:45)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笔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表明了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使用语文去进行思想交流,还应该让学生的思维、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情趣,即人文精神得到提升。

语文教育首先应该追溯语文的本源——对人的教化与陶冶功能。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中描述的一段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文学科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要培养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以及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而这些我们会发现,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首先作为教育者,便应该首先具备这样的内涵,换句话说,一个语文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将决定所教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语文课本是完成学生能力、技能、情感完成的依托 。语文课程在前几年各省各地版本各不相同,导致的教育的不一致性。从2016年开始,国家逐步意识到了教材统一的重要性,全国统编教材因此而诞生。正是如此,教材的统一编排,使老师教育重心,教育方向性更加明确。翻看统编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内容的选编,更加注重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的继承、情感熏陶、全民阅读。

因此,作为这些文化的引导者,自身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挖掘教材中的优势,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导情,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波澜来帮助理解课文,发展情感。更要创设恰当的情景并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语言的煽动作用。

我们知道传销之所以能够给人洗脑,除去不正当手段,期间培训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的,他们善于引起倾听者的情感共鸣,让人精神振奋,让人内心产生理想,并有为之努力的冲动。假如我们这些教育者们,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语言的强大和煽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够朝着积极向上、阳光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的教育,才应该是成功的教育,才真正是以学生人格培养为目的的教育。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承扬、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主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多给孩子一些人文关怀,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生活的追求和理想,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

这条路漫漫其修远,愿我们穷其一生,上下而求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