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京辉话剧《活着》评论

(2013-07-23 14:28:03)
分类: 音乐会门票
    孟京辉话剧《活着》话剧即将要在2013年08月13日 - 2013年08月18日在艺海剧院演出。孟京辉回溯本土经
典,联手作家余华,以“非颠覆”手法改编《活着》。他以能体现中国气质为标准,挑选黄渤、袁泉作为主演,
以回望的姿态致敬经典、更新历史,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为当代城市人寻找那份难得的勇气和
失落已久的东方乡土情怀。
    今天西十区票务网(www.xishiqu.com)就为大家解读话剧《活着》,想看的的朋友快点购票哦!爱买票,爱
卖票,爱现场就上西十区。

http://s4/mw690/d8b1d7cegx6BhsmigE303&690
    
先锋导演诠释个性

  2008年的冬天,先锋作家余华和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这两个老文青,相聚在他们共同的意大利朋友家里聊天
。孟京辉问余华:“能不能把《许三观卖血记》排成话剧?”余华答:“可以考虑先排《活着》。”于是,这个
极具挑战性的戏剧排演计划就这样以最简单的方式诞生了。

  孟京辉想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的思想,他表示:“《活着》是一部
人的心灵史诗,它关注的重心不是历史、社会或者外在的任何东西,而是人本身。”因此,孟京辉以一种昂扬、
豪迈、磊落、游刃有余的姿态剖析作品。

  剧情与台词绝大多数来自原著,但整体风格和味道却有此不同,可谓原计不原味。原本应该是上世纪四十年
代至七十年代的农村戏,但一开场,舞台上先出现的是一群黑色现代装束,造型狂野的男男女女;剧中的多媒体
动画有着魔幻主义色彩,动物们有的背着潜水装备,有的跳绳,有的骑上了自行车。然而剧中人物命运和基本情
节都遵循原著。

  福贵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死去:父亲气得掉进粪缸死去,母亲和妻子病死,儿子被抽血抽死,女儿难产大出血
,女婿被水泥块挤死,外孙吃豆子撑死,好兄弟挨批斗自杀……而且从内战到“文革”,话剧没有回避原著中所
涉及的历史年代,以及其中残酷和血腥的部分,尤其对“造反有理”的疯狂年代,其呈现方式堪称大胆,演员表
演结合多媒体视听,舞台效果甚至让人心惊肉跳。
http://s6/mw690/d8b1d7cegx6BhsmdUIRf5&690

 新剧场文艺美学
    为了将《活着》这部不朽巨著搬上舞台,孟京辉导演集结“优势兵力”全力进行创作。该剧由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教授张先、联合台湾剧作家徐绿伦担任剧本改编、有“舞美造梦师”之称的张武担纲舞台美术设计,
将实现文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打造新剧场文艺美学。

    颠覆性的戏剧形式感是孟京辉话剧最显著的标识之一,然而在此次《活着》的改编创作中,他却表现出了对
原著的充分忠实,意欲尊重经典、致敬文学与历史。在将近一年的筹备过程中,《活着》剧组与原著小说家余华
进行了全方位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这部巨著的理解,更拓展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深入阅读原著的同时,孟京
辉还将率主创团队深入杭州农村采风,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捕捉创意和灵感。

    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臭虫》(马雅科夫斯基)、《堂吉诃德》(塞万提斯)等注目外国
经典的剧目之后,孟京辉首次回溯本土经典。在对一系列经典的诠释中,孟京辉团队以其敏锐的文学感受力和非
凡的艺术创造性,将作品的经典气质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同时加入当代思维的解构和呈现方式,实现了经典作
品的传承和更新。在此次全力打造《活着》的过程中,孟京辉团队瞄准小说的“东方气质”和“经典意义”,首
触中国“大历史”主题,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非颠覆”手法对这部“中国式经典”进行诠释和再创造。

实力明星演技精湛
    据主创透露,话剧《活着》深邃的精神内涵以及其中包含的乡土气、历史感,对演员素质要求极高,致使剧
组在半年选角过程中颇费功夫。导演孟京辉认为,除了作为一个优秀演员的基本条件外,担纲此戏主要角色的演
员特别要具备几个条件:对人的心理有敏锐的洞察力,对舞台力量有极强的把握力,对人性、生活、历史有丰富
的体验、诚恳的感受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导演透露,此戏选角很看重演员个人气质与作品精神的契合,而只有演
员本身具有清醒、决绝的历史观和强大的生命意志,才可能真正贴近此戏的宏大气度,最终选定黄渤、袁泉两位
主演就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对于黄渤而言,此次在话剧《活着》中主演“福贵”,无疑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
全新巅峰。而他也确实在舞台上令人赞叹完成了这样一个在文学史上有着经典意义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浪荡公子
、战场手足,还是真情父爱、淡然老者;无论是狂野宣泄,还是深沉厚重,黄渤似乎都掌握得游刃有余、丰富饱
满。其精湛的技艺,精准的直觉,独特的风格,使黄渤在舞台上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三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他从头撑到尾,不仅是男主人公福贵,也是讲述者,大段的独白,还有奔跑、呐喊、
挣扎以及在沟壑间上下翻滚,对体力和演技都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观众多次情不自禁地献给他热烈掌声。导演
孟京辉对他的评价是:“黄渤的脸上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可以在舞台上表现完全不一样的状态。”离首演越来越
近,排练也越来越艰苦。黄渤感叹:“山越近,越觉得高了。”每天排练到夜里,主演们还要继续想戏、聊戏,
熬到凌晨睡下,连梦里都是《活着》排练场。有时候他不得不在院子里坐到凌晨三点,好换换脑子,让自己清醒
一下。

  和黄渤同样表现出色的是当代中国剧坛最活跃的女演员袁泉。他们两人没有刻意用服装和化妆展示年龄和年
代感,却将一对从青年直到老年的夫妻表现的深刻感人。

  除了男女主演,剧中二十多位演员个个都全情投入,王楠、王奕、李蕴杰、于洋等国家话剧院演员都有精彩
表现。在剧中饰演福贵孙子苦根的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演出中,小家伙在舞台上“跳房子”的格子里蹦着,
不时扭头看看台下的观众。当二喜嘶喊道:“苦根——”小家伙昂头回答“叫我干吗?”嗓子很亮;而一段喝水
吃豆子的无实物表演更是非常生动自然。
http://s8/mw690/d8b1d7cegx6BhsuD8XR87&690


舞美视听独特新颖
    剧中台词绝大多数来自余华原著,主要剧情也几乎没有删改,在内容上达到了对原作最大程度的忠实。但是
,观众第一眼便会被该剧舞美吸引,并为此感到疑惑——这是《活着》吗?它既不像是余华小说那样,充满田垄
间的粗粝感;又不像张艺谋的电影一般,有一望即知的现实主义场景。话剧《活着》的舞台两侧是两面巨大镜子
,整个舞台充满超现实趣味,黑白两种色彩搭建出奇异的视觉效果
    从小说到话剧,《活着》都是一部真诚的作品。在话剧《活着》的前期筹备中,孟京辉与余华一拍即合,为
话剧的创作、排演奠定了文、艺先锋强强联手的超豪华主创阵容。整个排演过程受到余华先生的鼎力支持和密切
关注,而其小说中的“文气”必将延伸至剧场,令人深入其中、欲罢不能。
                                           西十区票务   www.xishiq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