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大青年书法家"——雷森林

雷森林,山西平遥人,1980年生。美术学硕士。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书法艺术研究中心教师,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临创班特聘导师,雅昌艺术网签约艺术家。
提名理由:
雷森林对“二王”经典犹如参禅,在笔法笔致笔势笔意诸多方面逐一领悟,渐渐地把古人的用笔内质转化为自己的笔下风光。他於书法艺术有近思远虑且极具人文情怀,常言穷则变,变则通,经过反复探索,他把目标指向了明清草书。徐渭、傅山那些真气弥漫、张力十足的大草,完全契合了他的性情,写起来颇具意味,细观他的作品,可谓“凜之以风神,滋之以妍润”,恣肆飞动,连绵不绝,令人心动。
我思故我在
——雷森林书法简评
徐传法/文
雷森林真正涉入书法一艺的时间,屈指算来,未及十载,然而却取得了不俗成绩。不肖说近两三年十余次如履平地般地入选国展,也不肖说壬辰年底斩获第四届书法兰亭之佳作奖。这些荣誉皆为表象。在我看来,较为可贵的是他对书法艺术上的近思远虑及人文情怀。正是这种思虑及关怀,使他标立于当代书法的“桃花源”,在整个书法群体中,成为不多的深解书法传统精神之一者。
森林善于思索。他的善思,为他在书法之路上觅得了“捷径”。理智告诉人们,在技法上,古人已付出过“埋笔成冢”、“池水尽墨”式的代价,这些代价的付出,也换回了今人难以一蹴而就必须皓首穷年才能企及的功技与法度之美。森林深知其理,断不会在功力上与古人争衡,而是对二王经典,犹如参禅,面壁冥思,在笔法笔致笔势笔意诸多方面逐一领悟,渐渐地把古人的用笔内质转化为自己的笔下风光,然后毫无挂碍地写出地道的二王风貌。当然,这种思索多于实践的习书模式,不是尽人皆能的,之所以森林能行得通做得到,除了禀赋,还缘于他的美术专业出身。绘画的专业训练,使他置于构图有特殊的敏感和准确的把握,运用到书法临习上自然驾轻就熟。
尝言穷思变,变则通,这是有思想的书者的个性追求和文化担当。个性追求体现书者的艺术品位,文化担当则显现了书者的历史使命。雷森林并没有满足于自己已经被时下认可的二王放大一路的大字行草书作品风貌,随时对大字草书取法进行深入思考,意在谋求变通。经过反复探索,他把目标指向了明清草书,所谓一入痴迷境,便通神明心。徐渭、傅山那些真气弥漫、极具张力的大草,完全契合了他的性情,写起来颇具意味,“感觉有意思的多”。细观森林这类作品,可谓“凜之以风神,滋之以妍润”,恣肆飞动,连绵不绝,常常能打动人心。
骚与道为书法的两大精神支柱。骚,即直抒风骚之意,当代精神的个性主义、自我表现、生命活力在作品中自由的实现,雷森林基本做到了。所谓道,即现代的庄禅精神,是一种染尽红尘而又看破红尘后的超然跨越,一种大有大无、大实大空的精神。森林距此似乎尚有一段距离。然而,这段距离必然要存在的,道家的超然世外,是书家的最终追求。森林未及盛年,自然不能过早地“以书消日”。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嬗变中,书法的文化属性日渐失落,作为一位延续这一古老艺术的参与者,一位深谙书法文化深层意蕴的临习者,都应有所担当。越是在书法艺术走向泛化之时,在当代书坛内怯与虚弱之时,越是应当思索,不仅思索她的辉煌过往,也应思索她的未来去向。否则,“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毛笔文化,或许真的无可挽回地消逝了。”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作为有担当的书者,我在,就要作有益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