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烨峰,一九七四年生,上海松江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书画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家会理事,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提名理由:
彭烨峰的书法作品,俊逸飘洒,风流韵美。初以唐楷欧体入手,多年来,临池不辍。楷书清灵隽秀娴雅,隶书古茂浑厚生趣,行草清逸萧散大气。作品中大量运用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辣而到位,拙而生趣。“二王”的骨,颜鲁公的厚,颠张醉素的狂,当笔墨随着书者的情感跳动,尽现轻松、率真、潇洒、奔放,极具灵气,神形俱佳。
艺走“中锋”
徐俊国/文
如果没有源于心灵深处的强大定力和对艺术尊严的坚决维护,艺术探索本身的艰辛和清苦很容易被浮躁而急功近利的时代语境所消解。在物质裹挟精神、贪欲异化人性的漩涡里,中国当下的书法现状和其他艺术门类所面临的两极分化和两难境地有些惊人的类似:其外在的“消费之欢”和自身的“创新之痛”耐人寻味。仅就作品的创作、评判、传播而言,重“形式”、讲“效果”者,抢眼球,胜算多,得利益。
每个时代,总有“少数人”冷静地置身于“大多数人”之外,他们细心地梳理并调整着人、心灵、艺术、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大多数人”的倾斜和偏离下,自甘寂寞地做着“平衡”和“回归”的事。彭烨峰应该算是“少数人”中一个。他身陷繁忙的工作和琐屑的生活却保持着“不倾斜、不偏离”的自省,对事物不做非此即彼的判断,坦然地磨平二元对立的思维锋锐,不为了突出高度而张扬个性,不为了鹤立鸡群而独立于世,心平气和地内守着自己的“德”和“艺”。其“正常人”的俗世形象和“中和之美”的艺术面貌,让周边的朋友倍感亲切。
彭烨峰的书法,结字讲究,疏密、向背、松紧、平险、避就皆有妙处,恰如孙过庭所说,“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笔法丰富,涩而不滞,润而不腻;字与字相生、行与行呼应,疏密的规划、黑白的布局、空间的构成,通过点画线的节奏实现了整体的视觉美感。他的一些行草小品,暗含着温暖的情感起伏,闪烁着和谐的生命律动,精美得让人爱不释手。
写出一幅技法精当的书法不是很难,而要达到神采夺目、撼动人心的境界并不容易。写出的字能“表意”,仅是写字,写出的字能“审美”,方为书法。书法是以线条和墨色为支撑的独特的造型艺术,但它不仅仅是具象的,它还必须同时具有抽象的块面和空间,具有内在的韵律和从宣纸后面升起来的气息,这种气息,是书法本身所洋溢出来的,更是书法家的人格和精神“内流于外”而呈现出来的。打动我们的是彭烨峰的作品,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作品后面的彭烨峰。即使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彭烨峰的书法作品还是在纸上,而彭烨峰无论在纸上如何隐藏自己,他独一无二的气息还会通过点画线显现于纸上。
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数的和谐”,中国的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实际上,二者所言都与“中和”二字密切相关。无论是宇宙自然还是文学艺术,无论是物的理还是人的理,最高的境界是“中和”,是“恰到好处”。彭烨峰其人其艺,正回应着“中和之美”的要求,一笔一划,都落在人格追求和审美理想的“中锋”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