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自主成长之路(修改)
上好课是每位教师的职责,也是立身之本。不会上课的老师,荣誉再多,论文再多,也不是优秀的教师。
有些教师常会抱怨没时间没机会,自己身处农村条件差,人数少研修没气氛,外出观摩学习机会极少,专家引领惠泽不到;省市级能手等骨干尽数“高升”,团队力量薄弱,同伴互助能力有限,自己成长没有土壤和环境等等。客观环境固然重要,却敌不过你渴望成长的内生信念!无法禁锢你的思想。只要有成长信念内驱,不论你深处乡野村小或是都市名校,不论周围环境什么样,都无法阻挡你成就自己的步伐。坚定的信念,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任何成功的先决条件。作为农村教师同样可以重塑自己。
一、乐学善思成习惯。
1.阅读是门槛最低的投资。
教学经验的积淀不仅是自己的实践创新,更多的是向别人借力。从阅读中吸收是最直接,最快捷的,借助大师臂膀攀升是更有力、有效的途径。专业阅读从学科课程标准开始,以优秀教学课例与评析,教学实录为参照,从中教学技术,这对一线教师是最接地气的例子。如语文教师阅读于永正《我这样教语文》,王崧舟的《王崧舟评课议课》、《听王荣生评课》、《听王荣生讲课》等等从他们的优秀课例和评议中,吸收教学精华。对于怎样组织教学,如何选取内容、环节设计,先想象还原,细细品味他人的做法,然后实践模仿,在搬来用中寻找适合自己和学情的最佳契合点,不断学、不断想、不断实践就会有灵感、有创新,就会积淀智慧。
广泛阅读学习学科课例是学习教学技巧的抓手,教育教学理论文献专著,是领会教育教学理念的导师。教育教学理念决定教育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因此
选择名师、教育大伽的教育教学专著阅读,领会符合时代育人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学需要经验技能和智慧。教师若将教育教学质量窄化为“分数唯一”,忽视“人”素养发展,注定只能是走不远的“教书匠”。教师只要挖掘出知识的育人意义,树立立德树人的大教育观,作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的教育教学实践家为目标,并为之奋斗。
因此,研读国家教育方针、标准,阅读名师、教育家的理论专著,学习教育教学先进思想理念。思想认识有高度,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才能有高度、有前瞻性,也才能以人为本干教育。
2.观名家课堂,仿学技能。首先对于自己能接触到的名师引领观摩,积极参与,用心观摩。其次,主动从网络搜罗优质课堂教学视频,广泛观名师课堂,从声像中直接模仿,内容选择、教法策略、设计思路,活动组织,评价鼓励以及体态用语。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喜好,知识底蕴等,在自己的课堂去实践。支玉恒在回忆录中提到,他的成长就是在模仿中前行。故而,模仿他人不失提高自己的好法子。观看教学视频就如自己找个拐杖,帮助自己前行,落实在自己的课堂,只要能学到一两分他人之形,长此以往训练、内化,定会生出“巧”,定格为自己的风格。模仿学形、学技法,多练生巧、提素养。这条自修之路只要有书,有网络资源,完全自己掌控。
自觉专注地向名师专家学习教学经验,从文字中学,从影像声音中学。最终要练!要想!熟能生巧,练能创新。思考会有发现,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能创造奇迹、重塑自己。
二、靶向实践做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自觉追求优秀的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是你走向成功的法宝。努力使学生对每堂课都充满期待,便是长期面临的课题。张彬福教授在《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书中讲到三点建议:“一是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看作你的实验室;二是从课堂教学的小处着眼,具体着手;三是要有计划和总结记录;四是要勤,要坚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长、教学研究自己首先要有个计划方向,这就是说,自己只有把课堂教学实践创造,作为理想时,你才会。追求,有归属感,有幸福感、成就感。教学课例实践研究是最常见和有用的法子,因此要走面上选点,点上打井,一段一课多研磨的课例研究之路。即以第三学段语文教学为面,以诗词教学为点,以一学期或一年为研究时间段确定了靶向实践研究方向。继而再细化,某个月集中古诗,某月聚焦古词,某月主要是现代诗教学,然后针对某一首诗词祥备细教,用心反思修改再实践在提升,这样层层深入细化内容,有的放矢自助研修。
例如某月选定古词研修,以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为着重研磨对象。首先是自备课,教师读通读懂读出自己的感觉;随后查资料了解作者及诗词背景,将诗境诗情溶于“我”心;然后研读课标,明确本学段诗词教什么,编者意图是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其次,学他人,勤实践,乐反思。观名师课堂教学视频,读他人教学实录,读教师用书,学习他人如何教学,对照自己的设计修改,进行教学实践。初次上总会又不如意,要么时间少内容多,要么重难点突破生涩吃力等,这就需要反思再次修改增删。经过一周的思考修正后二次实践课堂教学得心应手,也会有新的灵感,不过也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还得再树理总结,回顾写课例评析,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既是教师行为的结果,又是后续行为的动因,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获得的。因此,不断实践,及时反思是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积攒教学智慧的必经途径。
这种靶向实践研究,有意识与学校的教研活动、评教赛讲、公开课等活动接轨融合,最大限度的寻得同伴帮助,名家指点会事半功倍。
课例教法研究只是研究路上的一小部分,学习习惯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教育,教育教学中的任何小事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不论选哪一件,作为自己一段时间内的研究课题深入实践总结,都会提升教师自己的高度,丰厚智能。
这种看似单打独斗,蜗牛式自主研修之路,很孤独寂寞。在比较贫瘠的研修土壤中也不乏有春意盎然的幸福收获!蜗牛不起眼的爬行,却总会留下自己的痕迹,虽慢,总能是走出自己的长度、高度。
张彬福老师在《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一书告诉教师爱读书,善于研究,练技能就从课堂研究开始。只要勤于阅读,不断模仿练习、研究,自我攀升。培养人才,成就自己炼就教学智能。蜗牛虽慢,不断爬也会走出自己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