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017-01-04 15:52:12)
分类: 语文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21.搭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时间:20161121

地点:千阳县草碧镇中心小学(千阳县送教下乡联片教研课例)

教学目标

紧扣文中“老人铺搭石”画面为明线,感受老人美好的品质为暗线贯穿教学,在导学中始终以学生的阅读体验自主感悟为主要方式,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继续品读刘章老爷爷的《搭石》,首先看一组图片。

一、创设情境,探寻全课主线。

(课件出示三四幅河流中的搭石图片。)

师:清波溪水中一串串石块本就是一道风景,刘章笔下是怎么说的?在文中找一找。

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全课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主要写了乡亲们哪几个生活画面?。

(生快速默读课文)

1:说搭石、铺搭石、走搭石、赞搭石

师:2-4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乡亲们的活动画面是哪些?

2:铺搭石、走搭石

师:再具体些是谁铺搭石,谁走搭石,怎么走搭石?

3:老人铺搭石,乡情们一行人走搭石,两人相遇走搭石,老人过搭石……

师:很好。能不能在具体简短些?

学生沉默一会后,举手。

4:老人铺搭石,一行人走搭石,礼让走搭石,老人过搭石……

师:再浏览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老人怎样过搭石?

生:5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

二、借助一个画面,指导自读感悟人物的品质之美

师:请找出老人铺搭石时的描写,认真品读,然后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最后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课本上。

我在巡视时,走在一个男同学身旁。

师:你从老人描写的句子中读到了什么?

生:(坐着不吭声)

师:那你再默读一遍

生:默读。

师:你觉得这位老人是怎样的人?

生:(声音极小的说)关心别人的人

师:很好,你从哪里看出他为别人着想?

生:他无论怎样急着赶路……找来石头搭上。

师:很好啊,把这些词圈起来,然后把你的理解写在书上……

三、品读交流中生成,生成碰撞中升华

师: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生:拖腔唱读……

师:停,我们不能这样唱。会破坏语言表达效果。注意停顿,重音。我来试读一遍

生:齐读。(好多了)

师:我们交流一下老人铺搭石一节后思考读懂了什么?老人当时可能会怎么想?

1: 老人是无私奉献的;当时想若是不赶紧铺好可能会有人落水……

师:你能把无私奉献写在黑板上吗?

1:我不能(笑)

师:为什么?

1:我会说不会写字

师:那你找好朋友帮助你写

1:那就---AA

……

师:谁还愿意分享一下?

2:我觉得老人是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他当时可能在想,我要是不把搭石铺好,可能会有人落水会淹死的……

3:不对,有人落水,不会淹死会很冷的,因为秋天以后,水很凉……

师:孩子们见过小溪吗?

生:见过

师:一般小溪水深吗?什么样的水叫小溪?

4:水很浅,水流不急的才叫小溪,能淹死人的较深的水应该是河。

师:有道理,你真聪明。我们习惯把自然形成的,水流比较缓慢又浅的叫溪水。谁还愿意说说?

5:我觉得老人还是很认真的,他当时可能在想我要是不把搭石铺稳,遇到腿脚不好的老人,一定会落水,深秋后溪水非常冷,他会生病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老人认真?

5:“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

师:你可真是个善于分析的孩子,我欣赏你!

……

四、对比阅读感受效果,学习表达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诵读了老人铺搭石,读出了老人的精神,那大家读读老师昨天写的老人铺搭石看谁写的好?

课件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生稍读后喊:老师写的好。

师:真的?太好了(作得意样)

1:老师您写的我觉得……读了很不舒服(后几个字说得很轻)

师:(做吃惊)哦,怎么会这样?放声再比较着读读两段话,有何感受大胆说,老师写的到底怎样?实话实说要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生沉默一会儿……

2:老师写的没有刘章爷爷写的好.

3:您写的语句很粗糙……

4:您写的不形象,老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表现不出来.

5:您写的没有课文中的语言优美,读起来感觉干巴巴的……老人的高尚品质看不出来。

生七嘴八舌大胆的说着。

师:哦,那老师的这段话为什么会这样?(故作吃惊)

1:(高高举起手)您写的没有了“无论……只要……一定”这些词语,所以读起来感觉不舒服。

师:没有这些词让你觉得不舒服,具体点是---

1:体现不出老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师:很好,用心大胆的感受,还少了什么?

6:您写的还少掉了“再在上面他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把老人的认真负责的精神一下子也没了。

7:刘章爷爷的语言,从“无论只要一定”这几个词语中,能很清楚、准确的感受到老人的品质。

8:您的语言粗糙,读不出老人说的高尚,只是说明老人铺了搭石,而刘章爷爷的语言读了让人觉得老人搭石中有深刻的人物品质。

……

师:由此可见,准确地用词可以起到深入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我们在阅读中要善于寻找作者表现人物的关键性词语,细细地体味;习作中要善于向作家学习,准确恰当用词。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老人无私的品质。

五、得言得法,学以致用。

师: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美的画面:比如“教室里有有纸屑,某同学会主动捡起……学习中…….”请大家细心回想寻找我们身边美的画面,依据提示:无论他(她)(             ),只要(                 ),一定(         ),再 (             )直到(                 )才肯离去。他(她)觉得(             )。

学生写作。

交流:

1:无论他多么急着回家,只要发现教室的门窗没关,他一定停下脚步,回头来关闭窗户,锁好门,在检查一遍,直到满意才肯离开。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2:李欢只要发现地上有垃圾,他总会会弯下腰捡起,投放到垃圾桶里,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

总结全课

师:真是景美、人美、情更美!搭石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 所以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更升华了情感,同时照应开头,使课堂设计浑然一体。同学们,“搭石无语人有情”,只要我们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去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带着这种美的情感走向生活,你会觉得生命会更有意义,人生会更美丽。下课。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讲解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本次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老人铺搭石”画面,在阅读体验中感受人性之美,领会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自主阅读体验。阅读体验中培养其习惯、指导阅读的方法,学习表达手法,提升语感、训练思维,培养文从句顺的表达内心感受或观点的能力。

首先学习以生为本,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在归纳“画面”部分,尽管有些学生一时归纳不到位,说不全面;这部分在学生默读后基本上已经了解了作者笔下的乡亲们生活画面,用自己的话归纳内容,这也是中段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训练项目,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浏览思考中将画面内容增删修正,耐心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准确表述和概括的能力。

课堂上顺势利导,抓住生成性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真真切切的走进文字,自己体验感受,在春风化雨中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这一环节我又点了一个男同学,耷拉着脑袋好半天不出声,课堂静止了,所有的老师,同学都注视我们俩。我走过去弯着腰,引导读文,然后提示:“老人忙着赶路,可发现石头不稳……你觉得他为了谁?”,他终于挤出“为了别人”,耐着性子继续引导“谁……在什么情况下……为了……而……,我读懂老人是……,尤其从无论……只要……等词看到老人……”,经过好几分钟的引导,他终于完整的说了出来……面对一时难以表述的学生,多数是思维缓慢的,又没有勇气在全班表达,耐心的引导开口,是打开孩子学习信心的法宝。

因此,教师一定要有生成的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过程,教学设计,学习效果也具有生成性。课堂教学老师面对一个个具有自己思想和水平的能动个体,教师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智慧,技巧配合学生学习提升,而并不是让学生时时配合教师的表演,这是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核心,不可本末倒置。

其次,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指导。留足学习时间,让学生真正有时间读有时间想;引导阅读体验的步骤,找关键词读悟写批注;学习形式独学体悟,对学互助,群学交流。在动静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真切体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真实体验,具有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体验感悟的科学精神,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理念---学会学习。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些童趣,正如于永正老师所倡导的课堂教学重情趣,重感悟,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高兴中阅读体验真正感悟。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防也“萌”一把,在“惊讶”“玩笑”中引导学习。

最后,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感受人物高尚品质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表达的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学习表达方法,既得言又得法。四年级学生以段的训练为主,于是我安排了补充练笔,在训练中寻找身边的美,用自己的笔书写高尚,学以致用彰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语文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初步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提升语感、训练思维,受到美的熏陶,把所学内容和方法转化为作文能力,既解决人物作文怎么写的问题,又让学生觉得阅读体验感悟与写作实践其实很容易,就是深入读、用心想、及时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