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陶瓷绘画的文化背景及题材表现

(2014-11-19 09:19:16)
分类: 紫砂文化

清朝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后,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乾隆时期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繁荣与稳定,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大门被欧洲侵略国家的船坚炮利打开。中国人民饱受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但是,总体来看对于清代的文化、艺术需要保持客观、全面的眼光,不能片面地认为清代的艺术是没落的而持否定的态度。从文化艺术发展角度来看,清代中期以前,文化、艺术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作方面都有所发展。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艺术创作方面走向了“下坡路”。陶瓷艺术装饰方面更加趋向繁琐堆饰,格调不高。

    1清代瓷业概况

    清代的陶瓷业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以景德镇为烧造中心,在陶瓷生产技艺上仍然有不少创新。据《古窑器考》记载,景德镇全盛时期,制瓷工人达到二十余万人,陶瓷行业空前繁荣。此外,据<</span>饮流斋说瓷>记载:清代在景德镇设立的官窑分为三种,“官窑尤精者命日御窑,御窑者,至尊之所御也。”“官窑者,妃嫔以下者所得用者也。’’“清代王公大臣烧造瓷器,……各有堂名题款。”而景德镇的民窑也在清朝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扩增,其质量技艺往往有超过官窑的。据<</span>陶录》、<</span>陶雅》等书曾评论:“官窑不如客窑,亦一奇也。官窑力求工整细腻,不敢草率,并且各其所长。”

    综合分析清代陶瓷业的细况,不难发现其原有清朝在制度上废除了以往的编役制,实行了“官搭民烧”,这就有效地刺激了民窑生产瓷器的积极性,推动了景德镇瓷业的向前发展。

    当然,清代陶瓷的生产除了景德镇以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据统计,乾隆时期全国重要陶瓷生产地就有四十余处,包括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十余省。其中,一些产瓷地的瓷器还颇具特色,如陕西生产的青花瓷。色彩青翠、笔力豪放,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所烧制的青花鱼纹盘堪称青花瓷中的极品;再如湖南醴陵的釉下彩。瓷器颜色白中泛青,纹饰淡雅脱俗,深受欢迎。

    清代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一般分为顺治时期、康熙时期、雍正时期、乾隆时期这四个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产品都打上了所属时代的烙印,并形成了不同的产品特征,为组成清代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家族”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对清代陶瓷工艺有着新的重大贡献。

    2清代陶瓷绘画的文化背景

    明代末期官窑基本停止生产,民窑出现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并很快形成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明代青花瓷题材长期受官窑限制。很难进行自由创作,题材狭窄,受到传统审美思维的影响.真正的文人山水画很少在青花瓷中得到体现,官窑停产,大批巧匠良工流散到民间,使民窑创作水平骤然提高。也使得这一时期的陶瓷装饰、绘画题材变得更加丰富,题材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因此题材变得丰富与清代文化背景是研析清代陶瓷艺术发展概况的重要前提。

    清代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人才辈出,异彩纷呈。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清代的小说《红楼梦》不仅奠定了中国文学的高峰.也成为盛世文化的重要标志。清代也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文化繁荣景观。

    清代为中国文学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土壤。明代以来的章回体小说与传奇戏曲在不断地完善,从明代初期施耐庵的小说<</span>水浒传》、罗贯中的<</span>三国演义》问世后,历史演义与英雄演义小说以及相关的戏曲文学大量兴起。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以后的长篇小说层出不穷。尤其是康熙年间的小说与戏剧创作也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而且清代的一些征战对现实有着不可忽略的直接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渲染下。画工们很容易地就会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得到表现。

    明、清时期的五六百年正是中国古代版画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具有艺术性、欣赏性的版画特别盛行,所谓艺术性、有欣赏性版画。就是指版画“有如画谱、独特幅版画,又如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书籍的大量插图。”小说、戏曲、文学与版面艺术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康熙时期陶瓷装饰的题材选择与装饰工艺技巧。

    清代留给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笔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成为清代的鼎盛时期,是清朝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经济、政治实现的“三连冠”,史称“康()乾盛世”。在这样空前绝后的时代,注定了清代陶瓷艺术得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展现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魅力。历史印证了清代陶瓷业发展的蓬勃。也为其留下了清晰的注脚:清代皇帝历来重视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官搭民烧”、“御窑厂”、“督陶官”等制度,为当时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清代正是在这种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团结、文化昌盛的社会背景下,陶瓷艺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并且在发展中以包容的胸怀“洋为中用”,吸收外族纹饰特色,使外来文化因素积极地融入到本土文化、本民族文化中,使之相互融合,并将陶瓷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3清代陶瓷绘画的主要题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朝的文化是包容的:包容官窑与民窑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包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存。因此清代陶瓷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在各个时期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1)人物题材

    清代陶瓷绘画特别突出的是大量的人物题材的画面.有表现历史人物的,如关羽、李时珍、鲁班、李冰、蔡伦、黄道婆、毕畀、屈原、曹操、李白、苏武、诸葛亮、四美图等,真可谓包罗万象,含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人物。还包括一些历史人物.如韩信追萧何、将相和、昭君出塞、唐僧西天取经、苏武牧羊等,这些传说故事都是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寄托着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向往。人们喜爱有着大智大勇的人物,崇拜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历经千险万难而不屈服的仁人志士。他们在民间有着极好的13碑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画什么爱什么,一方面是因社会民众喜爱这些人物的原因。另一方面以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作画,可以得到更多欣赏者的“解读”、“读懂”,很容易建立起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

    (2)花鸟题材

    清代陶瓷绘画中。赋予了花鸟题材更多的新意。受清代国画绘画技法的影响。也许是一些折枝花鸟画比人物画、山水画略显淡雅.加上清代文人写意画的兴起,并一度被人们视作正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善师的景德镇陶瓷画工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鸟题材在青花收到极大的追捧,特别是康熙青花花鸟画能发扬明代成化时期清雅高洁的格调。并赋予了其更强的绘画性。画师们根据特定的花卉配以特定的诗句,从而使得花鸟题材与书、画结合得更有人文气息。

    (3)山水题材

    清代山水题材运用到陶瓷绘画中,实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当时画坛崇尚董其昌“南北宗”论——山水画法以元人的格调为基础。适当参用一些西洋画的光影法.来形成陶瓷艺术山水画的特征。从工艺角度来看,由于山水题材在陶瓷绘画上表现出淡雅的效果;从画意来看,其笔法相通于当时的文人山水画,同时吸收了版画的山水表现手法。

    清代陶瓷绘画中山水题材创作深受清代初期“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祈)画风的影响,在山水题材绘画方面创造出新的风格。“用笔能虚而沉,嫩而苍,即笔见墨;用墨先淡后浓,先湿后干。善用积墨发,即墨见笔。树林、山、水布景,设色之法学古人,而能变化运用,不拘成规。”形成了清代山水题材创作的一套完整思路,也为山水题材在陶瓷绘画中的灵活运用提供了一条。万法之宗”。

    要深入了解清代陶瓷绘画中的特征,不仅仅要全面了解清代历史以及清代社会文化背景,还需要通过了解清代陶瓷绘画中的主要题材与其他历朝历代中的表现异同,从而管窥见豹,能够挖掘清代陶瓷绘画中的重要技法,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所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