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子澈——葵花棱壶

(2014-01-31 19:14:33)
标签:

资本

名家

陈子畦

湖州

技术体系

休闲

分类: 紫砂鉴赏
沈子澈是万历至顺治间人,他所制的壶古雅浑朴,尤善制菱花式紫砂茗壶,制品典雅纯厚,巧夺天工。清光绪《桐乡县志》载:“沈子澈,长兴人,居青镇,善制瓷壶、文具,与宜兴时大彬齐名,至今士夫家有藏其手制者,价重一时。”

http://oss.7huw.com/qianhu/201307300937582908.jpg

 

    紫砂壶是我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明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的时大彬,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时大彬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另三位是董翰、赵梁、元畅)的儿子,其他名家有徐友泉、陈子畦、沈子澈等等。

  沈子澈,生卒年不详,祖籍湖州长兴,徙居青镇(今桐乡乌镇)。最早记载沈子澈的是明末江阴人周高起(?~1654)的《阳羡茗壶系》:“沈子澈,崇祯时人,所制壶古雅,浑朴。尝为人制菱花壶,铭之曰: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石根泉”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题德玄上人院》:“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诗人把品茶时的心境与佛性相印在一起,体味出心境的闲适与淡远。

  沈子澈是万历至顺治间人,他所制的壶古雅浑朴,尤善制菱花式紫砂茗壶,制品典雅纯厚,巧夺天工。清光绪《桐乡县志》载:“沈子澈,长兴人,居青镇,善制瓷壶、文具,与宜兴时大彬齐名,至今士夫家有藏其手制者,价重一时。”

  海宁新仓的吴骞(1733~1813)在《阳羡名陶录·家溯》中著录二器:仁和魏叔子禹新为余购得菱花壶一,底有铭云云,后署“子澈为密先兄制”。又桐乡金云庄比部旧藏一壶,摹其式寄余,底有铭云“崇祯癸未沈子澈制”。二壶款制极古雅浑朴,盖子澈实明季一名手也。

  桐乡金云庄比部,即桐乡藏书家、诗人金德舆(1750~1800)。金氏是安徽休宁望族,旧藏一壶,说明此壶收藏有些年头了。金氏在桐乡是远近闻名的收藏大家,累世收藏不少书法名画及宋刻书。金德舆善书能诗,与吴骞交厚。崇祯癸未年为崇祯十六年(1643)。

  吴骞在《桃溪客话》中又说:

  子澈胜国名手,至其品类则有龙蛋、印方、云兽、螭觯、汉瓶、僧帽、提梁卣、苦节君、扇面方、芦席方、浩宝、圆珠、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莲子、合菊、荷花、芝兰、竹节、橄榄、六方、冬瓜、段分、蕉蝉翼、柄云、索耳、番象鼻、鲨鱼皮、天鸡、篆珥、海棠、香盒、鹦鹉盆、葵花茶洗、仿古花尊、棋花垆、十锦盆等。大都炫奇争胜,各有擅长,姑举其十一耳。观此,则子澈制作,力追友泉,所制壶式,亦多相类也。

  

  这段文字说明沈子澈晚于徐友泉,创作盛年在明末崇祯年间,但他的许多作品基本上都是徐友泉做过的型款,在创意上就显得不够。

  尽管沈子澈生存于乱世之交,社会动荡,但他却不受外界干扰,沉浸于壶艺世界,不时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佳作,尤其是所制的葵花棱壶,为优质紫砂泥,湿润细腻,造型为六瓣筋纹的葵花式样,筋纹清晰。鼓腹,矮颈,盖、钮的六瓣筋纹与壶身浑然一体,造型大方、稳健。壶底刻有“崇祯壬午年”铭款,壬午年为崇祯十五年(1642),也即明亡之前二年。

  沈子澈不但能毕智穷工,精于壶艺,而且在制壶之余刻苦学习,并与文人交往,受此熏陶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南海李景康、顺德张虹合编的《阳羡砂壶图考》(1934年香港出版)一书中,称沈子澈写得一手楷书,字体遒劲中带飘逸,潇洒中见古拙,这也是他敢于在壶上刻款锓铭的资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