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公开课:《分一分(一)》教学设计(耿报春)
(2018-07-31 19:26:5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实践 |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双莲寺小学
教学内容:课本53-5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将要认识两个新朋友,一个是小男孩明明,一个是小女孩红红。明明今天有一个数学问题想要考考红红。课件出示: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谁来猜猜红红是怎样回答的?(生答)那现在我们看他(她)猜的是否和红红的相同呢?
2.依次出示分两个苹果,分一个苹果。
3.师:为什么你们的分法和红红的一模一样呢?
生答:“因为这样分才公平。”
师:对,同学们给他们每人分得的一样多,这在我们数学中有一个词来形容,叫“平均分”(板书)。
(二)操作探索,认识分数
1、动手操作,感悟1/2。
(1)师:老师觉得这样写半个很麻烦。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老师把一半表示出来。
(3)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可用来表示一半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数。这个数怎么写呢?先写短横—,表示被平均分成两份,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一半是2份中的一份,在短横上写1。
(4)师:会读吗?谁来大声读。正确的读法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生齐读两遍。
(5)师:1/2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不一样,它是一个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6)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红红和明明是怎样表示半个苹果的。谁能结合刚才分苹果的例子说说分数1/2的意思是什么?
(7)师问刚才上黑板的同学:“你们觉得用哪种方法来表示一半更好?”
(8)课件出示把苹果分得一大一小,问这样的分法能用1/2来表示吗?
2.动手操作,深化知识。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的纸,把它分成两份,并用彩笔涂出它的1/2来。
(2)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师问为什么长方形的折法不同,可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2。
(3)教师小结。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1/2。
(1)涂各种图形的1/2。师问:你是怎样找到它的1/2的?
(2)师问:为什么这些图形形状都不同,可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三)类比迁移,领悟几分之几。
(1)师问:“学习了1/2之后,你们还想认识哪些分数呢?”
(2)师问:同学们想认识的分数可真多,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比赛,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正方形纸,看谁能用两分钟的时间在这张纸上表示出1/4。第一个完成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其它同学如果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贴上去。师板书:1/4(时间到,展示交流,表扬坐姿正确的。)
(3)师问:你是怎样找出1/4的?
(4)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这一份就是它的1/4。你能在这张纸上继续涂,并找到其它分数吗?(有不一样的作品拿出来交流。)
(5)师:刚才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并找到了四个分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4/4问生还可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
(6)教师总结,像1/2、1/4、2/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7)师问:这儿为什么有省略号呢?
(四)、学习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1)师: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并出示读法,同时讲解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
(2)师:老师现在想看看同学们上课谁观察的最仔细?老师刚才写分数时,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的。表扬正确的同学。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用分数的记数方法比欧洲早一千四、五百年的时间呢!(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4)师:由于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数学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绩。同学们有信心让我们中国的数学取得更多的成绩吗?
(五)复习巩固,实际应用
1.完成54页的说一说。
2.完成55页的1、3、4题。
(六)全课总结,提炼深化
1.你能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或者说说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有哪些感触和收获?最好用到今天学到的分数。
2.师:在这节课快要结束时,耿老师有一句要送给同学们。(课件出示天才是1/100的灵感加上99/100的汗水。
(七)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回家选择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可以)在上面表示出你最喜欢的分数。并在反面把这个分数写下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之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把分数表示出来。在认识1/2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教学中,以“放”为主,让学生主动活动、集中展示、汇报交流,收集学生的不同折法,展开对1/4本质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分数的读、写法,采取学生直接介绍、教师补充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我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安排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分数说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数学课的感悟,尽可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2.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中,我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先表示出各种图形的1/2,突出1/2的本质属性,然后再具体地感知其他分数。
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结合;重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有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强,由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不够灵活。在最后,我班吴先柳同学说:“耿老师的身高是我身高的2/1。”在这里,我应再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想所以得出这个数的,而不应简单的以一句不够准确一带而过。那么对于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
2.对课堂的安排不够合理,在前面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和“怎样找到这些图形的1/2时?”让学生说的太多,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导致后面的练习环节草草收场。如新授时间再紧凑一些,给练习的说理再留有一定的空间,会把教学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
3.在后面比赛创造分数时,老师的指令不够明确,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明白教师的意图,而是凭自己的想象在正方形的纸上创造1/4。
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