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折纸》(杨柯)

分类: 教学实践 |
《折纸》教学设计
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小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元第一课时《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学情简析】
本课内容学习之前,教材已编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通分等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项基础,因此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之前学习《分数的大小》时也积累了化异为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本课的学习。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形象的数学例证作支撑;同时他们在进行数学概括时往往不够完整,在数学表达上往往不够严谨,综合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上需要提高,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导。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探究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学具:彩笔、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各2张、课堂练习纸。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能认识这么多同学,作为我的新朋友,老师非常高兴。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玩过折纸吗?今天啊,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折纸中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旧知铺垫——温习3/5+1/5
①出示问题: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小玲用一张纸的3/5折一颗五角星,辰辰用同一张纸的1/5折一只飞机。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全体学生独立解决,写在练习纸上。
③交流算法。
2、新知探究(一)——解决1/2+1/4
①引入:小明和小红在折纸时发现了新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②出示问题: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小红用了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③列式:请大家列式,写在练习纸上。
④比较:1/2+1/4和3/5+1/5有什么不同(分母不相同),让我们尝试着去计算!用学具图片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
⑤学生独立操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⑥汇报交流。
生:(正方形图):把1/2转化为2/4,再和1/4相加,和是3/4。
师配合学生的图示,引导学生讨论把1/2转化为2/4的过程。
⑦深度思考。
a、引导激疑:把1/2转化为2/4有什么好处?(分母不同→分母相同)
b、课件同步演示。
c、板书关键:异→同。
3、新知探究(二)——解决1/2+1/3
①出示问题(源自课本67页练一练第1题):淘气用了一张纸的1/2做了一把折扇,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3做了一朵月季花。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想一想,根据图形算一算。
②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展示。
引导关注:⑴为什么分母转化成6的分数。⑵我们把分母转化为6用的了什么方法?(板书:通分)
三、巩固练习
④师生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计算方法: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拓展应用。
1、应用练习。(改编自教材69页练一练第2题)
淘气一天中大约有1/3的时间学习和工作,1/6的时间参加文娱或体育活动。每天学习和工作和参加文娱或体育活动的时间一共约占一天时间的几分之几?
根据图中的信息,请你提一个需用分数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2、(改编自教材67页练一练第2题)(机动)
估计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大于1/2,还是小于1/2,说说估的理由。
1/4+1/5
五、梳理回顾,畅谈收获。
六、异中求同
七、课后作业
课本67页练一练第3题、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