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读大学

(2016-11-04 20:04:31)
标签:

杂谈

​文/ 少校十三


◓1

每年春节回家,那些比我早几年出去打工的同乡青年嘴里叼着一支烟,衣衫褴褛的样子,染着爆炸式黄头发还有的是红头发。这副模样丝毫不影响展现着手里娴熟的逆天炫酷式玩牌技巧。时不时嘴上脏话连篇,三五句都离不开提钱和女人。

也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会因为一块钱发生争执,动武爆粗口在他们的眼里就跟王健林轻轻松松谈一个亿的目标一样信手拈来。

他们没有读过什么书,也不懂什么是有情怀、有温度、有情趣的生活,唯一活着的理由只能靠赌博和玩女人来刺激自己还在这个空间里存在,不至于被人遗忘。就跟吸大烟一样,精神里带着一丝让人不解的麻木。

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还不如参加黑社会,有钱有势有地位。

每年回家我只能和他们说几句话就没有后文了,进入他们那个圈子很困难。觉得就是黄土里出来,末了就滚进黄土里,结束这怆然的一生,一眼都能看得到头。

事物演变终究是有结果与开始,看他们现在的结果反推回去似乎我也有同他们一样的开始。


◓2

我也好想跟他们一样辍学就出去打工,成绩又差又读不出什么花样来,读书的钱还打了水漂,那时候自以为精明的自己还算了一笔过细账。

出去打工(包吃住)每个月按照2500块计入,一年就是30000,四年就是120000(不代入年底奖金和中间升职加薪的机会成本)。读书成本每年按照普通大专(自身那时候成绩预估)4500,生活费一个月按照1000,一年算作10000,三年合计下来就是43500。

再用这一笔钱用作小生意成本的投入,做个勤奋的个体户,没准儿就能钱生钱比大学三年下来一无所有要体面得多。

当即产生了这个年头就被脾气暴躁的父亲给残杀在牢笼之中了,又是把我吊打又是对我开展思想教育。

其实,一直都费解为什么中国的七大妈八大姑们这么热衷于开家庭集会,哪儿来这么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把一个孩子围在中央告诉他上学读书就是投资未来。就跟在游戏里一样,挣扎不了几个来回就败北,战斗力为零值了就妥协受训。

别人的大学是心甘情愿的读来的,我的大学是别人决策出来的。

第三年光荣落榜,于是参加了复读计划。而第四年勉勉强强考入一所差强人意的大学,说是勉强其实在大人眼里只要孩子能读大学就已经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那时候一个村子一个孩子能上大学就是十分体面的事。


◓3

被逼迫的这些个年头,我脑袋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上大学?不上大学自己可以去干嘛?然后脑袋给的答案就是去当古惑仔,又威风又凛冽。

大学都考上了,心想随大众不读白不读,又接着混呗,混个长大。

那个时候填志愿为了离家更远我选择千里之外的大省,就是想要逃离他们的管制。要是能上天,我想也会荒唐试一把。

进入大学我听的第一节由中科院院士授课的讲座名叫《上大学,近朱者赤》。有一句话院士说得很好,他说你是否情愿上这个大学你已经来了,不止你一个抱有迷茫的想法,这些人将会同你一起被大学里善良、仁义、智慧、情趣、温暖的人所吸引,然后就给了你一个做好人的机会。

院士激昂且掷地有声的鼓动性宣讲让我内心只是有些小躁动,躁动的只是院士这么大的年纪精神真好。

接着,大学里的第一篇征文《论上大学的重要性》被提名为新生年度优秀作文。征文当时只是结合教授话语凝练而成的,并非自己的感受。但,突如其来的被认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曾在那一瞬间,有那么一丝想要读好大学的冲动,也那么一丢丢想为自己读书的涌动,但仅仅只是石子儿过河面一个咕咚的瞬间。


◓4

再后来,就和张文雨结识。我喜欢和她坐一起,和在一起有吃不完的零食。每次上课我都会不自觉地去她书包里面拿出备好的零食尝鲜品味。

和她同桌这么久,发现她特别专注于看书做笔记。一个喜欢带零食的女孩儿怎么会喜欢看书呢?我特别的感到疑惑。

后来我知道了,她是从大专一路硬考到大学的。一边读书一边自费。

她说,她每个周末或是放假都会在一家足浴中心专门给人洗脚,上班下班都极不固定,时常都会遭受客人们的为难骚扰。但她不能放弃这一份工作,需要钱。

每个月工资都极其稀少也就1200左右,放假收入可以达到3000。除去生活费和大量书籍投入几乎就所剩无几。

我问她可以倚靠家里人。她只是微笑跟我说她是寄养的,说是寄养就是跟散养无异,只能靠自己,她很小就开始了独立生活。

到大学了,学校设有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生助学金、学校补助等杂七杂八,张文雨就可以一门心思读书。后来,校方还免掉了张文雨大学四年的学费。

毕业后,张文雨凭借硬本事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


◓5

我也不知道从哪一刻听着张文雨的故事,自己慢慢开始长大。感觉读书还是很重要的。

曾经浅薄地算计不读书的赚钱计划和读书耗费成本,想想那时候狭隘地只是认为读书只是为了长大,错觉地认为父母只是让我去混,混个文凭回来给他们炫耀的资本。

更离谱的以为当个痞子黑仔就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潇洒,简单的把价格等同于价值。

如今的自己看这些,全都是塔罗牌经不住坍塌,全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想想那个时候不成熟的自己和那单纯的嘴脸是那么的可笑。

现在我也出入在高档的CBD,时常也在思考上大学究竟有什么好处,如今有了答案

●1、之于学习,修身养性。能让一个人维持一个基本道德底线,不做苟且的求知者,形成一个读书人真正的气质。

●2、之于生活,心安理得。不谋求鸡鸣狗盗之事,不做损人利己的龌龊勾当,富足一颗正直饱满追求的心灵。

●3、之于工作,承欢养志。邪念不能滋生,不占用公家款项,不侵占大家利益,禁锢私有欲望,时刻提醒自己勤劳务实,靠双手挣取干净的钱财。

●4、之于小家,温良家风。老有所养,小有所依。营造和美稳定的家庭结构为教化目标。

●5、之于习性,看书写作。挑拣国内外经典著作,为了丰富阅读根本;为了成为近似于有温度、有风趣。有情怀的人。

可能读了书也没有说的这样好,但是不读书这些肯定不会太好。读书读的只是一个理念一个习惯的培养,真要讲专业知识带给谁什么,那都是后天岗位上学来的,从社会淘会的。

再问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要读书?

我只能说,我不想成为开篇提到的那一群人,也不想成为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夏洛克四大类型爱算计的吝啬鬼。要是曾经一滴狷念,也不会有如今在云霄处看众生芸芸品尝着香涩咖啡的闲心。

然后就是院士那句话:你是否情愿上这个大学你已经来了,不止你一个抱有迷茫的想法,这些人将会同你一起被大学里善良、仁义、智慧、情趣、温暖的人所吸引,然后就给了你一个做好人的机会。

最后就是张文雨的风雨浮萍浪中求生的能量传递,那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绝地勇气。

成长从岁月的脐带断掉的那一刻,我就会遇见很多的人,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影响都是一段可以陈述的经典故事或好或坏,然后时间和记忆褪掉了斑驳的外壳儿重复着来时走的路,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这可能就是我为什么要那些年不知所以却辛辛苦苦要上的大学。


*作者: 少校十三,   生活在三线城市,非黑即白生计的搬运工,非白即黑文章的搬运义工。微博@少校十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