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林宛央
中国女排赢了。
一路打进奥运会,成为八强、四强、走进决赛,站在最高领奖台,赢得并不轻松。
与巴西对决,赛场唏嘘、倒彩声不绝于耳,中国姑娘镇定自若,用实力把排名第一的东道主队请出家门口。
与荷兰对决,一分一分死咬对手,一腔孤勇,满腹坚定,硬是拿下了进入决赛的资格。
与塞尔维亚对决,更是艰难,对方进攻与防守都很强,姑娘们一次次倒下,一次次站起,完全就是靠着一股韧劲支持下来的。第四局,完全胶着,一分一分地厮杀,有个球出现争议,姑娘们也大气地笑一笑继续比赛。
每一个球里,都能看到她们的伤痕累累和铿锵有力,打得太累,太难了,看得泪目。
你攻我守,这一攻一守间,距离中国上一次站在奥运决赛场,已经十二年了,距离中国上一次获得女排冠军也是十二年了。
十二年,一个轮回,很多事情,早已湮灭,中国女排却战胜了失败、落寞,突出重围,重新站在巅峰。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群中国姑娘,最终可以收获欢笑和赞赏?
不吐槽运气差,有坏运气偷不走的实力
很多人习惯性地把成功归结为努力,却自欺欺人地把失败归结为运气欠佳。
我不觉得,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的失败,还是因为努力不够。(里约奥运会上这种不公平的恶意裁判除外)
我在考驾照的时候经历过一件小事,排在我前面路考的姑娘,第一圈跑下来的时候,成绩无效,因为压车的教练忘记系安全带了。
我们都以为她会生气,毕竟责任不在她。她却很大方地对教练说:“没关系,不是还有一次机会吗?再来呗。”
第二次,她考了100分。
很多人猜测她第二次是运气好。其实,和运气有什么关系呢?我知道她靠的是实力。
练车的时候,常和她一起,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没什么运气,所以我只能拼命努力,努力到运气差也不会影响自己。”她是所有练车的人当中去的最早,走的最晚的。
这才是她成功的秘钥啊。
一个人,需有这样的底气:你的实力藏在你的坏运气里。
一切靠别人神助攻,亦或老天赏脸,吃的不过是短期饭,终归还是要还回来。
别期待好运气,要磨练好能力。
正是明白了这一点,徐佳莉才能在第二轮成绩被取消的情况之下,几轮之后,再次冲到第一名。虽然最后,她再次被取消两轮成绩,无缘决赛,但在很多人心里,她的实力已经被证明。
中国女排有运气吗?也不尽然,倒彩声够多了,不公平也够多了,她们一招招攻下来,靠的可不是侥幸,一球球挣回来的分,是靠实力,帮中国人发泄了积攒已久的憋屈。
她们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有实力,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敢为理想,啃下所有硬骨头
我们总在谈理想,可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太少。
亦舒有过一句话: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
你的理想,迟迟没有来敲门,不用怀疑,那是从未真正为此努力过。
我从未见过一个天天专注于化妆,却不美的女生,也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坐拥金山的渔夫。
你给苍天多少,苍天还你多少。
张爱玲晚年,为写张学良,死磕张的传记,又特地到台湾采风,笔耕不辍,日夜颠倒。
亦舒为了保持写作的惯性,每日坚持读书,必写几千字,目前为止,她是中国出书最多的女作家。她能成为师太,不是没有理由的。
她们和文字死磕,才赢得文字给予的一点回馈。
中国的运动员,但凡有点成就的,哪一个没有和体育死磕过?
郎平,人人称其为铁榔头,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她全身的关节已经没有一处正常,1996年后,她的膝盖就已经老化成70岁的水平。中国女排取得胜利,她是蹒跚着和姑娘们拥抱的。里约奥运会期间,她一直吃泡面,笑说回家了可以吃中国大餐,亲爱的铁榔头,你一定要吃的好一些。
朱婷,这一届中国女排的mpv球员,为了训练和比赛,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打世界杯的时候,脚部受伤,妈妈心疼的直掉眼泪,朱婷也只是休息了一会,忍着痛又上了场。
和塞尔维亚对战的时候,作为主攻,别人可以替补,她要一直坚持,中场休息的时候,明显累到无力,其他姑娘赶紧往她脖子里垫一个护颈。
很多人会说,所谓中国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精神?
我想起1984年,中国姑娘面对强敌士气低落,郎平为队员们做了一盘红烧排骨,她和队友说:“啃了对手这块硬骨头”。
我想,这就是女排精神吧。
拼到无能为力,博到最后关头,在人生的每时每刻,和所有不甘心,死磕到底,啃掉最难啃的骨头。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只看此时此刻
郎平在中国女排挺进决赛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还是我们的球员比较英勇。今天,我们赢在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我们没有想太多,什么结果都能接受,只要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
中国女排辉煌过,上世纪的80年代,实现五连冠,风头一时无两。那时候,很多中国百姓围着一台小电视看女排比赛,夹道欢迎女排得冠归来,姑娘们也被奉为女英雄。
而后,中国女排逐渐衰落,很多人从希望又变成失望。
吃瓜群众的一系列心态变化,对中国女排而言,其实都是压力。
一页页历史,让她们不敢不念过去,一双双眼睛,让她们不能不畏将来。
可是,赛场的残酷与争分夺秒,又让她们深刻地明白:只能关注此时此刻,打好每一个球。
很多人以为在赛场不失误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完全错了。但凡参加过高考的,都会有一种体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不胡思乱想也是不可能的。
能在人生的重要关卡,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不是一种心态,而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被一次又一次的残酷现实训练出来的。
当你真正浴火过,涅槃的那一天,其实更多的是淡然。
我经历过惨痛的失败。
高考那一年,很紧张,一直担心自己考不好,又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认为高考是自己唯一的出路,想太多,太畏首畏伟,结果真的考了史上最差。
后来复读一年,从失败里挣扎出来,发现自己并不激动,只有一种乍见天地的恍然大悟。
真的,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你不必紧张,那个时候,再考虑过去将来,已经来不及。
我喜欢把一切提前,念过去,在没有动力的时候,畏将来,在想要放弃的时候。
像中国女排一样,在训练的时候,想想前辈是怎么做的,问问将来是否无悔。
把一切的纠结、不安、抱怨、烦躁,揉进日常里,让时间缓释一切。唯有如此,你才会在争分多秒的关头,把每一秒钟都要用得恰当好处。
人生的际遇总是稍纵即逝,它来的时候,你只需要抓住它。
郎平说 :“不是只有赢球才是女排精神。”她在现场一遍一遍对女排姑娘说:心平气和。
去过高峰,到过谷底,心有温柔,更有力量,无所谓方向,不纠结成败,沉淀过,又启程,跌倒过,再爬起,一腔孤勇,虽万人吾往矣。
*作者:林宛央-专栏作者,写温暖治愈的文字,过潇洒从容的人生。和你一起寻找品质人生的答案。微博@林宛央。新书《小船说翻就翻》正在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