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类角色登顶2013私募业绩榜

(2013-12-17 15:02:07)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东挖掘机


总结今年,A股行情可以概括为:顺成长股者得天下,持股稳定者终有回报。2013年以小市值、中小板股票为代表的翻倍成长股目不暇接,重仓成长股的股票型私募获利颇丰。目前已接近2013年末,私募业绩榜难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动,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将今年以来表现突出的股票型私募分成三类。

 

    咸鱼翻身型私募

 

    2013年排名前10%的股票型私募中,有不少私募净值维系在1元以下或附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今年以来斩获丰厚的收益。如张云逸管理的鸿逸1号,自201012月成立以来,在20119月后净值一直维持在1元以下,净值最低触及到0.42元,成立至今最大回撤高达74个百分点,截至1129日,鸿逸1号的净值大幅回升至1.04元;而张云逸擅长投资重组股,即那些被交易所冠上ST*ST的股票,这类股票无任何业绩支撑,甚至可能存在退市风险,因而股价会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但这类股票若被资产注入或被兼并重组,就如同脱胎换骨,复牌当日股价通常暴涨。因而押注重组股的私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业绩必定持续低迷,当押注股票利好兑成,业绩便会大幅回升。好买数据显示,鸿逸1号今年以来取得111.40%的绝对收益,目前业绩排名今年前三甲。

 

    业绩经历过山车行情的还有龙腾9期,龙腾的核心理念是“估值+博弈”,所谓的“估值”就是结合所投资的产业及证券市场的供给状况,在立足于企业现有基本面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估值模型,对企业的合理价值做出动态判断。而“博弈”理念是通过对市场的理解,分析市场的阶段性资金及市场热点与投资主题,判断短期合适的买卖点。龙腾9期的净值在去年11月底触及底部,达到0.62元,最大回撤48个百分点,此后净值一路回升,截至1129日,净值达到1.004元,今年以来取得52.22%的绝对收益,龙腾旗下的所有产品,今年以来收益均超过40%,投资者在平时挑选股票型产品时,若投资风格激进,愿意承受产品的大幅回撤,“咸鱼型”私募会有逆袭的一天。

 

    常青藤型私募

 

    业绩稳定向上的常青藤私募并不多见,因为市场的波动性是无法被预见的,要做到业绩稳定向上还能控制回撤,需要很强的交易能力与市场择时能力,历史表现稳健、今年表现突出的常青藤私募有展博3期及泽熙系列。展博3期成立于20114月,由陈锋所管理,展博3期成立以来净值最低为0.93元,鲜有回撤。在市场无明显机会时,陈锋会保持很低的仓位,发挥私募基金的灵活性;当市场整体或某一板块出现确定性机会时再择机大幅加仓,因而长期来看,展博的业绩稳定向上,根据好买数据显示,展博3期今年以来取得46.16%的绝对收益。

 

    另一位耳熟能详的常青藤私募——泽熙系列,业绩表现突出,今年以来徐翔管理的泽熙系列多只产品收益突破50%,表现最好的泽熙3期今年以来取得83.52%的绝对收益。徐翔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以短线炒作、快进快出为主,但随着泽熙不断出现在各冷门股的十大股东里,市场对泽熙只投机、炒作的认识慢慢发生转变。而泽熙这种投机与投资相结合的理念,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边际,在市场不好时,投机资金撤离市场,投资资金保留在股市中,因为有业绩支撑,投资标的价格不会大幅回撤,从而保证泽熙稳定向上的业绩走势,泽熙系列是当之无愧地作为常青藤型私募的领军人物。

 

    黑马新秀型私募

 

    黄平管理的创势翔1号是2013年最大的私募黑马。该私募于去年5月成立,经历资本市场的洗刷时间并不算长,但今年以来一直稳居私募业绩的前三甲,因其重仓创业板的某知名视频上市公司和手游企业而一战成名,颇有吉星高照的势头。基金经理黄平历经15年证券市场历练,善于解析政策后捕捉龙头板块个股,持股相对集中,截至1120日,创势翔1号今年以来取得120.26%的绝对收益,成立至今取得80.61%的绝对收益。

 

    业绩突出的股票型私募通常自身特点明显,正是这种棱角分明的投资理念在与市场趋势契合时,才会表现突出,但是不代表今年业绩好的私募明年同样也会有杰出表现。资本市场的变幻莫测给每一种风格的私募提供机会,投资者在甄选产品时,不仅要考虑涨幅的多少,还需考虑业绩的可持续性,基金经理业绩成功的背后是源于其辛苦的调研还是偶然性,都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