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拉伯文波斯体书法

(2013-10-24 05:29:13)


阿拉伯文波斯体书法

 

 

 

 

 

 

 

 

 

 

 

 

 

 

 

 

 

一、波斯体的形成与发展

波斯体由纳斯赫体演化而来的,伊斯兰教传播到波斯后,阿拉伯的库法书体随着伊斯兰宗教生活的普及,亦传到了这个地区,念诵用阿拉伯书法抄写的《古兰经》成为人们宗教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于是阿拉伯语较快地取代了该地区原来通用的巴列维语;阿文书法也渐渐被伊朗人接受。

伊朗人书写的阿文书法,既遵循了库法体的风格,又掺入他们自己的风格,喜欢用延伸拖长的笔法,并在一些字母有点的地方各增加了两个点。伊历八世纪末,九世纪初,书家们又吸收了阿拉伯誊抄体的特点,并把弧形的笔画拉长,增加弯曲度,自成新体“泰阿利格体”,即波斯体。近代伊朗人和西方人称它为纳斯赫泰阿利格体(纳斯赫是誊抄体的阿语音译)。

波斯体书法秀润遒劲,流畅自然,体姿娇美。伊郎人,阿富汗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尤其喜欢写这个书体。他们之中若擅长书法而未精通波斯体者,不予承认为书法家。精通波斯体的大师很多,如伊历八世纪的米尔•阿里•泰布里齐,是他最早制定出波斯体书法规则,他的手迹《王与王家的故事》(伊历799年写成),至今被珍藏在英国博物馆里。米尔父子和艾布•白克尔•拉翁迪是波斯体书法的三位高手。此外,还有为该书体规则作增补的伊马德丁•希拉奇•阿里•麦西海第•候赛尼,里达•阿拔斯,巴巴夏•伊斯发罕尼。里达•阿拔斯于伊历999—1053年间创作的大量画,雕,书法珍品,在波斯湾顿博物馆、巴黎卢浮宫里能够见到一部分。

二、波斯体的特点

该体自上而下向右倾斜,笔画流畅,形体优美,字形圆润、潇洒,有如行云流水,属大行书体,一般不标音和点缀。字母大小长短悬殊,词句间隔松紧不等,其中曲线笔画较为突出,书写时要随时变换笔头,以随势运笔。

三、用笔

笔画形如蔷薇,强调纵向笔画,以牵丝引带连接字母,竖线短,横曲线长,线条流畅平衡。

第二章   独体字

阿拉伯文的单字母其基本笔画是点数为规则,不同于中国的汉字笔法,它是直接由点划组成,它没有偏旁部首。书写阿文单字时主要要掌握点划的尺度。如掌握不好阿文单字的点划之度,写出的字,就成为白字,学习阿文书法的首要条件,要从字母练习,而后再练词首、词中、词尾的笔法。首先我们先学习波斯体阿文字母的方位及点数。

 

 

 

 

 

 

 

 

 

 

 

 

 

 

第三章   合体字

书写阿文的连体字时也要掌握点划的尺度。如掌握不好阿文单字的点划之度,就成为飞白字。所以想写好阿文字,其第二首要条件,要从词首、词中、词尾的连体字开始练习,而后再练组体字画。下面来我们学习波斯体连体字的方位及点数。

 






http://s10/mw690/003XyBpzty6DFzLkYtPd9&690

http://s10/mw690/003XyBpzty6DFzLz0tX79&690
http://s12/mw690/003XyBpzty6DFA0jUtJbb&690
http://s3/mw690/003XyBpzty6DFzLPMUa12&690



http://s1/mw690/003XyBpzty6DFzN0ije60&690
http://s7/mw690/003XyBpzty6DFzNDD5Y46&690

http://s2/mw690/003XyBpzty6DFzOewqB01&690

http://s15/mw690/003XyBpzty6DFzOK9Fs3e&690

http://s2/mw690/003XyBpzty6DFzRfGcFf1&690

http://s6/mw690/003XyBpzty6DFzXHtqd85&690

http://s10/mw690/003XyBpzty6DFzYdGsN59&690

http://s8/mw690/003XyBpzty6DFzYsjwr67&690

http://s12/mw690/003XyBpzty6DFzYUG9B5b&690
http://s10/mw690/003XyBpzty6DFzNj22J89&690

http://s14/mw690/003XyBpzty6DFzXYcSF9d&690

http://s2/mw690/003XyBpzty6DFA0yG7na1&690



http://s5/mw690/003XyBpzty6DFA245tq74&690

http://s10/mw690/003XyBpzty6DFzKxU6Jb9&690


 

 

http://lh5.ggpht.com/_pfNUY4XVhx4/TX2q4oexpoI/AAAAAAAAE8U/hSRUCTdFlfs/i_php_a_period-4-OttomanTurkey&i_1-84-154_56.jpg?imgmax=640


 

 

http://s9/mw690/003XyBpzty6DFzEUEdif8&690

http://s5/mw690/003XyBpzty6DFzFdARS24&690

http://s2/mw690/003XyBpzty6DFzFynjbe1&690

http://s4/mw690/003XyBpzty6DFzIjkhZ33&690

http://s13/mw690/003XyBpzty6DFzICq0Q8c&690

http://s8/mw690/003XyBpzty6DFzIR1l597&690







http://s12/mw690/003XyBpzty6DFzSoJybfb&690

http://s14/mw690/003XyBpzty6DFzSDi1f1d&690

http://s1/mw690/003XyBpzty6DFzTpfWw70&690

http://s9/mw690/003XyBpzty6DFA2kJioe8&690

http://s5/mw690/003XyBpzty6DFA2D4Ecf4&690

 

 

 http://s5/mw690/003XyBpzty6DFzS6XE834&690

 

第四章   作品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