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文书法博客
阿文书法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41
  • 关注人气: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体的阿文书法精解

(2013-10-22 14:10:17)



 








    

  中国体的阿文书法精解

                      苏训营阿訇著

 

    伊斯兰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学习阿文书法艺术不仅能使我们开阔眼界,增强穆斯林对阿文书法的修养,提高艺术鉴赏力,陶冶美的情操;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横亘西亚和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的文明、伊斯兰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阿拉伯文书法成为广大穆斯林心中的万物之发端,被赐以强烈的宗教色彩,书法艺术被受重视,俨如穆斯林的艺术之最。
    在阿拉伯文书法艺术的长河里,书法家辈出。他们用敏锐的观擦力、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技法和闪光的智慧,加速了阿拉伯文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目臻完美。

    阿语书法通过点线搭配、变化无穷的组合、布局严格的章法,使阿拉伯书法艺术的造型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在形质和神采上达到美的极制,成为阿拉伯民族和全世界穆斯林为之骄傲的瑰宝,东方和世界文化艺苑中别具一格的奇葩。
     阿拉伯书法体,种类繁多,枚不胜举,主要有库法体、三一体、誊抄体、签署体(又名证书体)、波斯体(又名太阿利格体)、公文体暨加利公文体、行书体、花押、王冠体、雷哈尼体、马格里布体、西雅格体、中国体等。各类书体具有鲜明的艺术造型和严格的书写规则,强调和发挥了阿拉伯字母净化的线条美,借以抒发书法家的情感,寓情于点线之间。优秀的书法作品能使欣赏者产生难于言表的美的联想,给人以美的启迪与享受。  

   书法家们留给后人们的无数珍品,反映了阿拉伯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它们对中国的伊斯兰学者、专业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国的穆斯林在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上有着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特色,堪称中国体的阿文书法,让世界穆斯林刮目相看。

        阿拉伯书法史渊源流畅,书法高手辈出,书法珍品晶莹璀璨,以古朴雄健见长,以潇洒婉美为优,集风雅趣之大成。各种书体基本法则的制定者、书体造型的改进者、书法新风的开拓者们在书法艺苑的辛勤耕耘和桌绝技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阿拉伯书法艺术,风姿绝伦、劲健犹逸的书体,引人联翩浮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世纪阿拉伯文书法家的丰功伟绩

阿拉伯书法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阿拉伯文字的逐步规范与统一而形成的一门书法艺术.7世纪中期,随着伊斯兰教的复兴,阿拉伯书法备受推崇,迅速传扬.在经过千余年的广泛传播与发展之后,已经播种四海,闻名世界,成为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的传播、演变与融会发展,也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而且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株奇异的新葩.

早在伊斯兰教兴传之前就已形成的阿拉伯书法,是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在经历了大约15个世纪的传播、发展之后的今天,阿拉伯书法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被誉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艺术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中国穆斯林的文化艺术

    中国穆斯林的文化艺术是丰富多彩的。以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穆斯林群体,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创造中,与全国人民一道,为祖国文化的昌盛,为民族艺术的繁荣,谱写了一篇篇、一曲曲美丽的乐章。中国穆斯林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就是这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艺苑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早在一千多年前,伴随着阿拉伯语言文字的逐步统一,阿拉伯书法也随之开始形成。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促使阿拉伯书法迅速发展。据记载,在一次战役之后,穆罕默德曾命令每个有文化的被俘士兵以教会10个穆斯林能读会写作为对其恢复自由的条件。与此同时,《古兰经》的频频颁降,更需要能读会写者予以抄录。于是,在穆罕默德的号召下,一种以读写古兰经文为最高时尚的风气蔚然兴起。有记载说,当时“麦地那城中凡兼擅书写、射艺、游泳者,族人便称之为全才”。

    随着历史的前进,伊斯兰教逐步传到世界各地。作为其传播的工具之一的阿拉伯书法,同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公元651年,也就是在伊斯兰教政权建立不久,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奥斯曼就派遣使团到中国,谒见当时的唐朝皇帝(时值永徽二年),历史多以此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至于书法的传入虽然没有具体的时间记载,但在始建于宋朝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的福建泉州清净寺的阿拉伯文碑刻中,就有许多碑文是用粗壮的苏鲁斯体和古老的库法体写成的。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广州怀圣寺亦有史书记载道:“堂中有碑,高袤数丈,上皆刻异书,如篆籀……”(南宋岳柯撰《史》)。诸如此类的记载,充分说明了阿拉伯书法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根植于中国大地了。

     阿拉伯书法传入后,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流、融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立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两种文化的重新组合,是一种新型文化艺术的诞生,这就是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那么,这种中国式的阿拉伯书法艺术究竟有哪些特色呢?下面试以简述:

    一、用笔的柔性化

    用什么样的笔,对书写效果的好坏及其风格的表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穆斯林根据自己文化的特点,用书写汉字的毛笔,以及与之相近似的麻制笔、草制笔、丝制笔、包布竹笔等带有柔软性质的笔来书写阿拉伯文,改变了阿拉伯人惯用的用芦苇笔、椰树叶柄笔、金属沾水笔等硬笔书写的习惯方式,使书写的效果一反阿拉伯书法的传统表现形式,而产生了在汉字书法中常见的渴笔、飞白、浓淡相济、虚实相间的新感觉。特别是通过书法家执笔的轻、重、缓、急等高超技艺,给阿拉伯书法重新作了一次“梳妆打扮”,使其上到了一个更为新颖的境界。

    二、选纸的韧性化

    选用什么样的纸,取决于使用什么样的笔。由于中国穆斯林使用的笔与阿拉伯人有所不同,因此,它所选用的纸也是以笔为依据的。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宣纸成为中国穆斯林书写阿拉伯书法的最好选择。宣纸是中国的特产,其特点是质地柔韧,纹理细腻,光泽柔和,层次清晰,有柔韧耐磨、抗老化、防虫蛀的特殊功效。用宣纸书写阿拉伯书法,是中国穆斯林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又一优秀成果。它把阿拉伯书法从单一的硬纸书写扩展到种类繁多的宣纸书写,大大增加了书法艺术开拓的领域,为阿拉伯书法的繁荣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航线。

    三、着墨的稠性化

    墨的使用十分讲究。用中国的墨汁书写阿拉伯书法,又使这门艺术别开生面,锦上添花。中国的墨汁与阿拉伯人使用的墨水有所不同,由于它的原料是由桐油、生漆、松枝加上黄明胶、麝香、冰片等烧制而成,故其稠粘度较大,很适合于毛笔及柔性笔书写之用。用它来书写和创作阿拉伯书法艺术,更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立体感、流动感、透明感等。而且,使用中国墨汁既能防止墨锭变形,胶质腐败;又可使墨彩生辉,永保墨迹之清晰。

    四、布局的对称化

    阿拉伯书法和中国汉字书法对布局的安排都很精细、讲究,但其侧重面却各有不同。阿拉伯书法根据其字体的种类、书写的内容、实际的需求可表现为方形、矩形、圆形、菱形、多角形、随意形以及各种象形字等。就文字的本身而言,字形可长可短,可弯可直,可以相互交叉,也可以相互重叠。而中国汉字书法则讲究横平竖直,长短结合,弯曲适度,主次分明,前后连贯,一气呵成等。其中平正均衡、左右对称是最基本的要素。

中国书法对布局的安排,特别是把对称形式的安排,移植到阿拉伯书法当中去,使阿拉伯书法的词、句、行、文左右对称,对比相当。这样,既不失于阿拉伯书法原有的规范与内涵,又能体现中国书法的格局与风韵。正是中阿合璧,异彩生辉。

    五、装饰的托裱化

    装饰与书法,在阿拉伯人看来几乎就是一对“孪生姊妹”,彼此照应,形影不离。也就是说,书法离不开装饰,而装饰又是书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阿拉伯人的书法装饰是以花卉图案为主体的,这在《古兰经》的章节花边图案、特别是首章的花边图案设计上尤为突出。这种装饰趋势是和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分不开的。中国穆斯林对阿拉伯书法艺术的装饰与阿拉伯人的传统作法迥然不同,中国穆斯林的作法继承中国托裱工艺的传统文化,把写好的阿拉伯书法,通过托裱行业的加工复制,使其笔法、墨迹更加纯净、透彻,魅力无穷,且能长久保存。裱好的作品,按幅式还可以分为中堂、条幅、对联、横披、扇面、条屏等。这在阿拉伯书法史上恐怕是前所未有的,也可以说阿拉伯书法走出家门、来到一个新世界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阿拉伯书法传入中国后,历经沧桑,潜移默化,在长期的实践、演变中,已在中国入乡随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阿拉伯书法已在华夏大地根深蒂固,成为中国穆斯林宗教和文化艺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中国阿拉伯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日新月异。中国阿拉伯书法的新生力量在继承书法前辈创造的丰功伟业的同时,进一步把阿拉伯书法与祖国传统文化交融在一起,使这门独具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更加美丽、更加绚烂、更加辉煌。

  

    阿拉伯书法在其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书体。主要有库法体、三一体、誊抄体、签署体(又名证书体)、波斯体(又名泰阿利格体)、公文体、暨加利公文体、行书体、花押、王冠体、雷哈尼体、马格里布体、西雅各特体等等。每一种书体又有许多种变化。各类书体都具有鲜明的艺术造型和严格的书写规则,强调和发挥了阿拉伯字母净化的线条美,借以抒发书法家的情感。

    阿文书法亦不仅限于经文的书写,而是更多地出现在伊斯兰教的各种宗教场所以及穆斯林家庭。大量从右至左书写的清真言、太思米、作证词、《古兰经》经文等,在伊斯兰建筑及清真寺大殿内外、四壁墙上、拱门顶上进行张贴、雕刻,显得分外肃穆庄严。张贴在穆民家中,使人感到清新、喜气,宗教气氛深厚,民族特色鲜明。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经宋元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到明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阿文书法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少数民族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因为汉文书法在中国的广泛和深入的影响,阿文书法大量地不断吸收中国传统的中堂、横幅、对联、条屏以及题款、用印等特点,使其显现出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经过中国历代许多有着深厚汉学修养的大阿訇以及广大穆斯林群众的积累研究,汲取汉文书法的营养,又创新出了现在流传的包括楷书、隶书、草书、篆刻等书体的阿文书法体,形成了优美、独特的艺术特色。阿文书法的书写工具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毛笔,称为“盖兰”,分草制、木制、竹制等以及芨芨草制成的排刷,不同的工具书写出的作品又有着不同的效果。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随着阿文书法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阿文书法已将书法、绘画、装饰设计、雕刻等融为一体,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构思巧妙,浑然天成。在我国,还有些作品将汉文和阿文套在一起书写,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还有式样很多的阿文书法作品通过镜框装饰、挂毯、布艺、刺绣等方式将装饰艺术与民族特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将宗教信仰的感情世界融入艺术之美,表现出内心深处所祈求的吉祥与和平。




   阿文书法在中国的用途及艺术发展

阿文书法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少数民族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因为汉文书法在中国的广泛和深入的影响,阿文书法大量地不断吸收中国传统的中堂、横幅、对联、条屏以及题款、用印等特点,使其显现出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经过中国历代许多有着深厚汉学修养的大阿訇以及广大穆斯林群众的积累研究,汲取汉文书法的楷书、行书的书法特点,经加工,整理,改进,变化。在艺术方面,作了较大的处理,又采用了外文和其它文字的优点和特点,有库法、三一、波斯和拉丁文等艺术字体,另外有的又装饰上云字头,鱼儿尾,云龙,凤翅以及花边而突出立体特征,显得格外高雅美观,古色古香,别有特色。又创新出了现在流传的包括楷书、隶书、草书、篆刻等书体的阿文书法体,形成了优美、独特的艺术特色。阿文书法的书写工具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毛笔,称为“盖兰”,分草制、木制、竹制等以及草制成的排刷,不同的工具书写出的作品又有着不同的效果。
       中国体阿文书法在书写技巧上集阿拉伯书法与伊斯兰装饰于一体,并吸收了汉字书法的布局、格式、间架、笔法、墨迹、印章等特点,书写与组编极为丰富多彩,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要精心设计和构思,字的组合、排列及整体选型以及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运笔的轻重缓急都要配合得体,自然浑成,使笔墨浓淡不一,飞白相间,表现出与汉字书法艺术相类似的风格。在装饰形式上常以汉字书法常用的中堂、横幅、匾额、对联、四扇屏等表现。
        阿拉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有以下三方面的美学特征
   (一)、流动的线条美
  阿拉伯书法艺术是线条的造型艺术,它的美,体现在线条变化上。尽管各种字体的笔画由圆圈、曲线、横直线的重复,用静拟动势彼此相联,用竹笔或木笔等独特的书写工具按均衡、稳定、对称、和谐等形式美的特征巧妙地组合起来,相互呼应、协调,把各个独立、高低、粗细、长短的线条贯穿于有机的统一体中,形成线条的力度感。这种力度称之为“笔力”,也就是线条自身的美。笔力表现为运笔、转笔到位,到位则有力度和气势,反之则无。另一方面,运笔、转笔是按力学规律运动的,符合规律则增强书法的生命力,不符合就可能破坏或削弱生命力,并直接影响线条的质感美。润厚饱满、力透纸背、骨肉相和为线条质感美的表现,而虚飘浮夸、肥而臃肿、骨瘦如柴、软弱无力就谈不上质感美了。
  阿拉伯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书法家们充分发挥阿拉伯文字的形象性,灵活运用笔墨技巧,渗情入法,于法中见情,通过线条点画抒发思想感情,创造出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的意境。任何一幅高超的书法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线条美来感染人,并进一步令人领悟抽象的字外意趣。因此,更富于特有的气势,意境越深,艺术性就越强烈,正所谓意境蕴含于线条美之中,线条美来自深厚的书法基本功。
   (二)、内在的韵律美
  书法艺术以全方位的艺术信息反映新时代的节奏。阿拉伯书法艺术也肩负着弘扬阿拉伯文化,开拓艺术新形式的使命,它以各种各样的艺术信息满足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体现着新时代的节奏。阿拉伯书法艺术的思想价值和象征意义与时代的发展轨道有着密切关系,它是穆斯林的精神产品,体现着时代的精神风貌。
  节奏韵律是音乐艺术用语,书法是介于音乐和绘画之间,趋向音乐而远离物象的。当我们欣赏一幅精美的阿拉伯书法作品时,从那曲折波动、盘绕往复、跳跃交替、疏荡聚散的线条中,不难领略到一种美的韵律和节奏。
  内在的韵律美与阿拉伯字母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阿文字母结构别致,使其书法形式变得多样化,让不同的字与字组合产生出不同的节奏。
(三)、和谐美
  阿拉伯文字,具有和谐、均衡、顾盼、相依、文静、儒雅等美的因素,无论是库法体、苏鲁思体、杰利三分体,还是迪瓦尼体,都含跃动、激越、奔放等神韵,这些和谐美的因素,加上书法家的个性和感情,于是就创制出多种多样的书法体来。真可谓“万般情怀一寓于书”。
  综上所述,当我们欣赏阿拉伯书法作品时,透过那流动的线条、内在的韵律和通篇的和谐美的表象时,即使不懂阿拉伯文字的读者,也会被那博大豪放的气势所感染和陶醉,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阿拉伯书法这门艺术,在无数艺术家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发展、衍化、丰富、壮大,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永不消退的魅力,至今仍是阿拉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http://s9/mw690/003XyBpzty6DFnwxC8E88&690

    阿文书画浅说

阿文书画本为阿拉伯文书画艺术。在中国于一千多年前老前辈书法家在汉字楷书、行书的书法特点上经加工,整理,改进,变化而来的。在艺术方面,作了较大的处理,又采用了外文和其它文字的优点和特点,有库法、三一、波斯和拉丁文等艺术字体,另外有的又装饰上云字头,鱼儿尾,云龙,凤翅以及花边而突出立体特征,显得格外高雅美观,古色古香,别有特色。

阿文书画多书于清真寺内外的墙壁、拱门顶等处,或宣匾额以及雕刻、浮雕、绘画上,显得分外肃穆、庄严、神圣、颇受穆斯林喜爱。挂帖在家庭中,也使人感到清新、文明、高雅、呈现出浓厚的喜庆与纯朴的宗教气氛。

它的设计具备书法美术引人注目的特点,根据词的意义和毛画条件大胆地创新造型,在面对《古兰经》禁止偶像之说的同时,巧妙地设计出既像字又象形的画面。以优美动人,耐人寻味的特点增加艺术的感染力和和吸引力。所以人们常说它:艺术献魅力,书法看功夫。

阿文书画的风格表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一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同阿拉伯文化非常和谐巧妙地合成了一个体整体,它己成为中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例证。

一、阿文书画的张幅

阿文书画从形式上分为中堂、挑扇、横披、匾额、对联、方形、四扇屏等。

中堂:为三幅,中间为宽长方条幅,左右相等的窄长方条幅(也叫对联、配联)。此画也叫“中堂对”即三幅画中词意,必须相互关联。挑扇(也叫条幅):为一长方条幅,竖着挂、贴。横披(也叫横幅):为长方幅,横着挂、贴。方形:为正方幅,可以棱形挂、贴。对联:分左右并摆,即所谓上下联。四扇屏(也叫四条幅):有六扇屏、八扇屏,画中词意,也必须相互关联,竖着挂、贴。

二、书写工具

以笔、墨、砚、纸为主。称文房四宝,更为主要的是笔。笔分三种:

1、毛笔:中国传统书写汉字用的毛笔,也叫水笔,大致用于如双勾、勾画(以阿文组成的汉字),汉字注解。提款(上款)、落款(下款)等。

2、刷子笔:是马鬃,山羊毛针,青麻(制成细线)等制成的,用于写大字,也可制中。小等刷子,可写中、小字。此种笔书写的字,称“刷子字”。

3、盖兰笔:即木板笔,木制笔、竹制笔,以《古兰经》六十八章得名。采用软木(杨、柳、桐)制作为最佳,在笔底端,用薄刀片劈个缝儿,宽笔可多劈几个缝儿。用竹制成的小号笔在经学堂抄写课本。称盖兰字,其书法十分讲究。

三、阿文书画的笔画

阿文书画的笔画是字的组成部分。比如:汉字“人”为两笔组成,“王”字为四笔,是方形字,阿拉伯文“塞俩目”为四笔组成的线形字,也就是阿文的四个字母。所以阿文书画的笔画共分为三种:

1、功笔;就是运笔有力,使之显得挥笔如行云流水,笔走龙蛇。如干笔、灰笔、顿笔从笔画的局部上,露出续续的飞白缝,这就影响了一幅作品的效果。

2、立笔和立体字不同,立笔的要求,是在每个笔画的局部上不得利用艺术加工办法,而是在巧妙灵活的运动运笔基础上采用浓、淡黑汁或彩色手段行书写。开笔黑汁浓厚,不显立笔感,笔越走越自然,行云流水,才会显得有立笔感。但要把握好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距离,力求恰到其分。

3、平笔:即与硬笔木制笔汉字体相同的黑体字。一般情况下,它既不显功笔的自然笔锋,又不显立笔的立体咸,只有黑、平、硬之感,且公正,整齐。故称平笔

四、阿文书画的字体

中国体的阿文书法,其特征笔迹粗,将汉字毛笔体楷书、行书、草书、经字画融入阿拉伯书法艺术中,创造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使笔法十分丰富多彩,极其表现力。

中国的阿文书法爱好者多般写得只有两种:

1、楷书体是中国老前辈们经多年书写,改进而传下来的,至今仍然具有不草,不连,不减的特点,成为正规、工整、端正的楷书体正宗书法之代表。

 http://s12/mw690/003XyBpzty6DHOD1F6Hab&690

2:行书体:经中国老前辈 罕土阿图等数代人反复地研究改进,呈现出三一体流畅自如,分寸恰当,但不受誊抄体约束的书体。今已流行祖国各地,受到喜爱和好评。分正宗三一体、美术三一体和装饰三一体三种。

正宗三一体,即本着阿拉伯文楷书字体,一样笔顺书下去,不用立书(条幅式),不依美术加工,不利用装饰。所谓“根根本本靠自然功底,说的就是其基本特征。甚至连点也减少。

美术三一体,即美术字,不受楷书体的约束。可以采用向回拉笔,冀格拉笔,可立书体,倒体向下,斜书体和变体等。方法具有多样性。但不可在字上增添笔画。在笔画变化中,要注意规律和协调一致,不能变得过分繁杂,或形态过多,否则,就会造成五花八门,软弱无力的毛病,反而失去美感。

装饰三一体,此种三一体,在上述两种三一体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可以增加各种各样装饰,如云龙、凤翅、云字头,鱼儿尾等。

楷书、三一体、美术三一体装饰三一体衔式样对照

 

 

 

http://s7/mw690/003XyBpzty6DHG99mTA16&690

http://s11/mw690/003XyBpzty6DHG9xdyi0a&690
    阿拉伯语总共有28个字母,但又有一极为特殊的语言符号“海姆宰”,“海姆宰”的写法最为特别也最为复杂多变。不同于英文字母的是每一个阿拉伯语字母都有其独自的字母名称。
    并且每个阿拉伯语字母普遍都有4种写法(单写、词首、词中、词尾)表三:一个字母在不同位置的写法

 

单独

词尾

词中

词首

ا‎

ﺎ‎

ﺎ‎

ا‎

ﺏ‎

ـب‎

ـبـ‎

بـ‎

ﺕ‎

ـت‎

ـتـ‎

تـ‎

ﺙ‎

ـث‎

ـثـ‎

ثـ‎

ﺝ‎

ـج‎

ـجـ‎

جـ‎

ﺡ‎

ـح‎

ـحـ‎

حـ‎

ﺥ‎

ـخ‎

ـخـ‎

خـ‎

ﺩ‎

ـد‎

ـد‎

د‎

ﺫ‎

ـذ‎

ـذ‎

ذ‎

ﺭ‎

ـر‎

ـر‎

ر‎

ﺯ‎

ـز‎

ـز‎

ز‎

ﺱ‎

ـس‎

ـسـ‎

سـ‎

ﺵ‎

ـش‎

ـشـ‎

شـ‎

ﺹ‎

ـص‎

ـصـ‎

صـ‎

ﺽ‎

ـض‎

ـضـ‎

ضـ‎

ﻁ‎

ـط‎

ـطـ‎

طـ‎

ﻅ‎

ـظ‎

ـظـ‎

ظـ‎

ﻉ‎

ـع‎

ـعـ‎

عـ‎

ﻍ‎

ـغ‎

ـغـ‎

غـ‎

ف‎

ـف‎

ـفـ‎

فـ‎

ﻕ‎

ـق‎

ـقـ‎

قـ‎

ﻙ‎

ـك‎

ـكـ‎

كـ‎

ﻝ‎

ـل‎

ـلـ‎

لـ‎

ﻡ‎

ـم‎

ـمـ‎

مـ‎

ن‎

ـن‎

ـنـ‎

نـ‎

ﻩ‎

ـه‎

ـهـ‎

هـ‎

ﻭ‎

ـو‎

ـو‎

و‎

ﻱ‎

ـي‎

ـيـ‎

يـ‎

注意:阿语的写法:1、从上到下。2、从右到左;3、先写字,后标点。多数字母可以前一连写而有六个字母只连前不连后,这六个字母是:   ﺩ ﺫ ﺭ ﺯ ﻭ ا

 

中国阿拉伯文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  

  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美妙的风格赢得艺术界高度的赞誉,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之一。

  阿拉伯文书法是阿拉伯文字在造型艺术上美的升华,也是一种感情活动的物化体现。

  自伊斯兰纪元以来,阿拉伯文书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争相以最优美的字体抄录尊贵的《古兰经》,并使这一内容成了阿拉伯书法永久的主题。穆斯林书法家相继涌现,他们被习惯地称为“写经家”。历代写经家在这块田地上的辛勤耕耘,使各种流派、体类的书法有如五彩缤纷的鲜花争芳斗艳,焕发出夺目的异彩。称为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时期著名写经家的墨迹,已成为艺术海洋中的珍品。 

  明天启年阿拉伯文匾

 明天启年阿拉伯文匾,木匾2件,《古兰经》经文的阿拉伯文牌匾,该匾由两块组成,分别悬挂于清真寺大殿正前方左右两侧。因雕刻《古兰经》又悬挂于礼拜大殿前,故牌匾四周图案均以各色牡丹花卉和云图构成饰边。该匾的花卉饰边里及匾下的榫头饰都雕刻有阿拉伯文“真主的美名”。匾文严格按教义雕刻了相关《古兰经》经文,阐述清真寺是敬畏者的礼拜场所。召唤人们要向真主祈祷,不要绝望。右侧阿拉伯文匾内容是“清高的真主说:从第一天起就以敬畏为地基的清真寺,确是更值得你在里面做礼拜的。那里面有许多爱好清洁者;真主是喜爱清洁者的。(9:108)左侧阿拉伯文匾内容是“清高的真主说:(你说:)‘我的过分自害的众仆呀!你们对真主的恩惠不要绝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过,他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39:53))该匾以阿拉伯艺术字与中国花卉艺术融为一体,规格较大,构图均匀,色彩绚丽,是明代两种文化在建筑艺术方面的具体体现。它对研究中阿文化交融的建筑艺术、书法艺术有参考价值。悬挂于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大殿,木质,阳刻,横式,绿底金字,匾体310×50 cm,保存完好。

   万景和,人称万巴巴,清末道光年间天津著名的大阿訇、写经家。万体书法意境新颖,笔力遒健,影响颇深。http://s12/bmiddle/7011a064g96dd6dc3af1b&690

  曹万兴,曹万兴,天津人,清末道光年间天津著名大阿訇、阿拉伯文书法家。酷爱书法,探究书法艺术、最终自成一家。其书体一向以法度森严、刚柔并济被后人奉为圭臬。其作品是用排笔而写。

    在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的阿文书法爱好者,有的采用毛笔书写阿文书法,写出的阿文书法具有独特风格,他们在阿文书法上又吸收了毛笔书法墨迹,采用了行书的笔法、结构和章法都具有流动感,如行云流水一般。例如:

http://s15/bmiddle/7011a064g96dd844d5eae&690

  曹金藻 (1890—1966)天津人,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原杨庄寺大殿上十六条屏联,一百六十四段“盖绥德”(分节赞辞)远近闻名,笔无不丽,势无不巧,风规护落精美绝伦,是阿訇平生的得意之笔,可惜未逃“文革”之灾。现除大寺、南寺外,杨村清真寺还有匾额。  

http://s10/bmiddle/7011a064g96ddb4135a49&690
 曹文全,天津人,寺阿訇,是曹万兴阿訇的第三代孙,学识宏富、精通书法,德才兼备,善写健谈,间架复杂,笔划纤曲灵活,前后变化一致。

  
http://s1/bmiddle/7011a064g96ddb9336530&690
  张永真,天津人,天津人,书法以笔划钟秀、搭档巧妙,无论扁笔,圆笔,大字,小楷均有深厚功底。字体既不同于毛笔字,笔力瘦劲,不厌长笔,有独具的风格,是中国体的经典之作。

http://s14/bmiddle/7011a064g96ddcafd24fd&690
  田家培(1871—1945),田家培,云南省通海县人,著名阿拉伯文书法家。他的书法笔锋刚健,字体流畅,是典型的中国体阿拉伯书法。
http://s8/bmiddle/7011a064g96dde3198c37&690
  王世思,甘肃武都人,民国年间的伊斯兰教阿訇、阿拉伯文书法家。他写的字,笔势潇洒,造型别致,将字、画融为一体,可称巧夺天工,笔触粗大遒劲,连绵自如,字体中的“飞白”、“渴笔”时隐时现,耐人寻味。具有浓厚的西北风格,是中国穆斯林传统的阿拉伯书法艺术者之一。

http://s6/bmiddle/7011a064g96ddec491475&690  赵铭周,辽宁省沈阳人,阿拉伯文书法家,其作品以传统的中国体为主调,吸收了苏鲁斯体的字形结构,笔体清秀潇洒,布局匀称,舒展大方,尤以大字榜书为特长,深受穆斯林群众的喜爱。

 

  沙金瑛 (沙金瑛阿訇,河北沧州市人,是我国著名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他写的字体刚柔并济,具有灵活而不浮躁的艺术感观。http://s11/bmiddle/7011a064g96de117a136a&690

  冯子元   冯子元   天津市人,他写的阿文书法,字母考究、运笔潇洒,字母上部稍向前倾斜、字体灵动、笔势险峻,可谓功底深厚。http://s16/bmiddle/7011a064g96de1994834f&690
  张春光  天津人,当代阿訇界著名写经家,其祖父张明远阿訇是道光年间的著名写经家,斟酌也是祖传技艺。

http://s10/bmiddle/7011a064g96de207e95a9&690
  李文彩,河北省清苑县人。
1994年,他赴马来西亚参加“世界伊斯兰文化节”时,不仅他的参展的作品博得好评,而且应观众要求他做了现场书艺演示,在喝彩声中作品被选购一空。1997年、2003年他两次应邀选送作品参加在伊朗举办的伊斯兰世界国际书法艺术节。

  1999年、2000年、2004年他三次参加巴基斯坦举办的国际书法艺术展览及比赛并获奖,接受了由巴基斯坦原总统穆罕默德·拉菲克·塔拉尔亲自颁发的获奖证书。(刘隆)

  http://s12/bmiddle/7011a064g96de2b64a78b&690

http://s11/bmiddle/7011a064g96f08c97581a&690


  米广江

米广江,祖籍山东。他曾在阿拉伯国家学习、工作十几年,专门学习和研究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其作品构思严谨,富于变化,用笔娴熟精道,展示出明净、明快、明润的独特风格。其字体工整、运笔流畅自然,笔锋苍劲有力。

http://s15/bmiddle/7011a064g96f0488ce6ae&690

http://s6/bmiddle/7011a064g96f04ab56b95&690

 

   陈进惠,于1938年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当代国内阿拉伯文书法家,理论家。曾为《伊斯兰教大百科全书》做有关书法方面词条的编辑整理工作,并主持编纂经学院统编教材中的阿拉伯文书法一册。1960年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曾任《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副主任等职,退休前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馆长。

 

 

 

  http://s2/bmiddle/7011a064g96f09f43aaa1&690

    近几年来不少阿文书法爱好者,又吸收阿拉伯书法的三一体和公文体,形成了中阿结合体,其特征苍劲雄伟、龙腾虎跃、气势磅礴、跌宕起伏、豪放粗犷,纤细秀丽、行云流水、婉转迂回、刚柔并齐,在结构创造方面又是如何独具匠心,疏密有致、浓淡得宜、左右协调、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构思奇巧,以及在技术功底上如何笔酣墨饱,挥洒自如…

像上面的中阿体书法例子有多,在这里举不胜举了,中国体阿文书法在其它国家深受多斯弟们的赞赏和欣赏。

书写阿文书法时要把握好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要精心设计和构思,字的组合、排列及整体选型以及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运笔的轻重缓急都要配合得体,自然浑成,不能将一个单证词分开写。为什么这样强调?因为一幅作品中,写的偏向一方或者一方写得太松或者一方写得紧,都会影响到一幅画的效果。我们看下例这幅“清真言”

http://s8/mw690/003XyBpzty6DHML4s3t57&690

  从图上我们清楚的看到这幅字写的缺点,前半部写得均衡,到了后部写得开始松散,并且把“莱苏里”一词写分,所以称为飞白字。在中国人看来更像“画字”,若做比方,可以成为“工笔画”。中国体深受中国传统书画影响,更尚写意、气韵,运用渴笔、飞白、留白及呼应、依托等手法制造出虚实结合,血肉相济,湿渴互参的情趣,中国体通常不描,一气呵成,比方可作“写意画”。

正统体和中国体的书写创作工具亦有很大不同(也是因地制宜的结果)。正统体笔多使用有一定硬度的芦苇杆,蘸流动性好的墨水,在光滑的纸上完成;中国体多使用竹木片裹布、草笔、麻笔等,以水分少的墨汁在宣纸、硬纸上完成。

下面我们来学习几个书写。

 


 http://s15/mw690/003XyBpzty6DDXGp4nA7e&690

 

http://s16/mw690/003XyBpzty6DDXE7pDh0f&690

http://s13/mw690/003XyBpzty6DDXvOQIkcc&690

http://s10/mw690/003XyBpzty6DDXubaf739&690

http://s15/mw690/003XyBpzty6DDXwao3Qde&690


http://s7/mw690/003XyBpzty6DDXwx2uO56&690

http://s2/mw690/003XyBpzty6DDXzQwX741&690

http://s3/mw690/003XyBpzty6DDXvqfku32&690

http://s12/mw690/003XyBpzty6DDXB6M0Xfb&690



http://s10/mw690/003XyBpzty6DDXAgWiB09&690

http://s7/mw690/003XyBpzty6DDXAG4Hc56&690





http://s11/mw690/003XyBpzty6DDXDEAvE4a&690

http://s5/mw690/003XyBpzty6DDXwRpd2c4&690

http://s2/mw690/003XyBpzty6DDXy0AiR21&690

http://s14/mw690/003XyBpzty6DDXymmfP7d&690


http://s1/mw690/003XyBpzty6DE5MDHGMb0&690

http://s6/mw690/003XyBpzty6DDXtUKNva5&690



http://s8/mw690/003XyBpzty6DDXuSv7F67&690








http://s2/mw690/003XyBpzty6DDXyT9TPf1&690






http://s8/mw690/003XyBpzty6DDXEXYWj97&690

http://s4/mw690/003XyBpzty6DDXFcMWT13&690

http://s4/mw690/003XyBpzty6DDXFveX903&690

http://s8/mw690/003XyBpzty6DDXFLEwf67&690


http://s2/mw690/003XyBpzty6DE6ekCTD11&690

 

 

http://s7/middle/7011a064g9572ee0315d6&690



   这一风格倍受争议,因其在中国各地区风格殊异,又缺乏理论,往往被认为是“臆造”的产物,然而对比古代阿拉伯及北非地区书法风格,可以看到中国体借鉴的影子。中国体是阿拉伯文书法和中国传统审美习惯相结合的产物。笔法上强调气、血、骨等内涵,飞白渴笔所用较多;章法上以字母本身来实现中正圆满的效果而几乎不用修饰符号,其内部字母排列灵活多样。书写形式除了常规的几何图形外,还有中国式的云纹图样(甚至字母修饰也采用之)、组字图样、清供图样、中堂、对联等。

  而至于其形成年代,形成过程等尚待学者考究。

 

http://s3/bmiddle/7011a064g9572fab08cc2&690

“云纹”形章法(王琦斐书写)

http://s6/bmiddle/7011a064g9572fcf499a5&690

“云头”纹饰的中国体(杨茂军阿訇书,现为沧州清真北大寺大殿灯笼纹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