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反思】做“活教育”,活做教育——宁二 王玮
(2013-11-04 13:29: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反求诸己 |
今天上午曲铁华教授的教授让我对陶行知、陈鹤琴两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陈鹤琴先生,我不仅仅知道他的教育思想,更为他做教育的细致和执着而钦佩不已。他以自己的长子一鸣为研究对象,对儿童的动作、能力、情绪、言语、学习、绘画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从出生以来连续808天的观察和实验,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在该书中,陈鹤琴利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父母怎样教育小孩子,做了科学的说明与指导,这本书直到现如今这个时代在销售排行榜上还名列前茅。
陈鹤琴在该书列举了十七条教育原则,都是根据他所接触的儿童心理的学说和他个人的教学经验写成的,使做教师的做家长的读了,都能了解,都能应用。
十七条教学原则如下:
原则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原则二,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原则三,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原则四,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原则五,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原则六,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原则七,比较教学法。
原则八,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原则九,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原则十,替代教学法。
原则十一,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原则十二,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原则十三,教学游戏化。
原则十四,教学故事化。
原则十五,教师教教师。
原则十六,儿童教儿童。
原则十七,精密观察。
以上十七条原则是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全面地反应了该体系的其他各个方面,尤其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像一条线贯穿于其中。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的第一目标,十七条教学原则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做人”是教育最起码的任务,要研究人是什么?人的活动是什么?人与人的关系是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在十七条原则中不同程度的体现出来了。此外,十七条教学原则或者是以培养儿童道德,或者是以传递现代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如此造就出来的人便是具有民主思想、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了。这种人显然不是古代的中国人,而是现代的中国人了。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二大目标。它继承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并发展到求进步。这在十七条教学原则中也有体现。比如为首一条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就是让儿童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一旦获取了新的知识,人就进步了。照陈鹤琴看来,“做”有纽带作用,通过“做”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缩短,把知识和技能联结起来。陈鹤琴在强调“做中学”的同时,首先强调“做中教”,即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三大目标。陈鹤琴把它直接做了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的第六条。其他各条原则,如“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等都含有同样的意思。不难看出,陈鹤琴非常重视向大自然、大社会的探求,而反对旧教育的死肯书本。不过,陈鹤琴并不反对学习书本知识,而只是反对教师的教学死死地把眼光钉在书本上。他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标本。“这个小菜场,是你的标本,是你的仪器,是你的宝库,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活教材,这就是活教育。
总之,活教育的每一条教学原则都具有现实意义,是陈鹤琴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和应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