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反思】《沙漠求生》教会我选择--定陶路--栾海莹
(2013-10-28 13:45:01)
标签:
《沙漠求生》教会我选教育 |
分类: 反求诸己 |
青岛定陶路小学
上午的培训很有趣,在将近二周的满满的教育学理论培训之后,我们迎来了东北师大商学院副院长曲秉春教授的《现代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解读》讲座。商学理论学习采用的方式也采用了团体体验活动的形式。一个《沙漠求生》游戏的体验和分享、分析,让我们明确了人与组织的关系;影响个人能力向组织能力转化的因素;有效团队决策方法。
游戏背景为“美国一架客机在西南部沙漠地区坠机,要求幸存者选择10项必须物品(按必须性排序)以求生。这10个物品分别是:游戏规则要求分组进行,先由个人将10项物品进行排序;之后小组合作,形成团队选择。我们班一共六个小组,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六种选择。
我所在的第三组的选择(按必须性排序)分别是水、磁性罗盘、镜子、食盐、手电筒、轻便外套、54手枪、航空照片、塑料雨衣、降落伞。这样的选择最终的求生系数是30。用老师的话来说,这个系数表明我们的求生可能性基本为零,也就是说我们组全军覆没了。游戏失败了,我们会有伤心、失望,但更多的还是反思。游戏带给我的启示比游戏本身更为深刻。
它教会我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在游戏中,我们之所以先选择水,再选罗盘,再选镜子,是因为我们始终觉得我们可以先自救,在自救的基础上再寻求他救,因为一面镜子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折射率可以达到近7万只蜡烛的光,获救率是很高的。但事实上,经过专家的研究,在案例模拟的情况下,想要全体徒步走出沙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只能选择他救,用镜子发射信号求救,镜子自然也就排在了必须的第一位。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会想要鱼与熊掌兼得,哪一个也不想放弃,但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期待的。所以,在充分的分析和了解问题后,在对事情全盘明晰后,就需要审视适度地去选择最佳的一种方案。要放弃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那是不现实的。有的时候,有舍才有得。面对选择,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主张,更要学会取舍。
其实,舍与得恰如事情的因与果,并不是矛盾和对立的。放弃也是需要勇气的,放下才能重新出发。你舍弃的东西往往会以另一种姿态回归。你舍弃自救,却会获得他救的成功;你放弃在职称评审中的竞争,却会获得更多同事的理解和信任;你舍得帮助他人,才会体会助人的幸福;你舍得钱财,去资助失学的孩子,却会获得孩子们最温暖的感恩。
舍弃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是勇敢面对的乐观;是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微笑;也是自我成长的幸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