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卡斯特曼出版社:关于漫画大师埃尔热的一切

标签:
卡斯特曼出版社丁丁历险记埃尔热比利时漫画书 |
分类: 海外的生活很精彩 |
关于《丁丁历险记》的作者,比利时漫画大师埃尔热,已经毋庸更多介绍。全世界的漫画迷们都热爱着丁丁和埃尔热,埃尔热借由《丁丁历险记》完成了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丁丁历险记》中传达的自由、正义和探索精神几十年间不停歇感染着世界各地的大小读者们。
但通过这次“丁丁文化之旅”,我们真实感觉到了比利时这块神奇的土地(据说全世界的漫画家,3个里边有1个就是比利时人),还拜访了《丁丁历险记》的出版方卡斯特曼出版社,这个出版社当年和埃尔热有着深厚的友情,出版社的元老也为我们讲述了很多埃尔热不为大家所知的故事,由此,揭开了我们对漫画大师的更深层、更丰富的了解。
首先是来自网络上对埃尔热的介绍。
埃尔热(法语:Hergé,1907年5月22日-1983年3月3日),也作艾尔吉,本名乔治·勒米(Georges Remi)。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出生的漫画家。1924年开始使用笔名埃尔热。“埃尔热”的发音和他本名开头字母R.G的法语发音相同。其漫画著作《丁丁历险记》享誉全球,至今在欧洲仍然不断重版,在中国也是八十年代少数几部能够在商店中找到的外国连环画之一。
埃尔热原名乔治·雷米Georges Remi,小时候各方面学习成绩都不错,因为他总喜欢画小人,被老师认为无大出息。十八岁时埃尔热高中毕业加入《二十世纪日报》。1926年,他在《比利时童子军》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第100部系列作品《冒失鬼巡逻队托托》(Totor, Leader of the Cockchafer Patrol),主人公是一个极爱冒险的侦察员,也是丁丁的前身。后来将托托的身份改成记者,并将名字改成了丁丁(Tintin)。为了让读者能对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给丁丁头上加上了一撮永远上翘的黄头发,并给了一条机灵、可爱的狗。这条狗的名字是他恋人的名字:米卢(Milou)。在后来的英文版里,这条狗改名为“白雪”。
1934年,比利时的Casterman出版社成为《丁丁历险记》的出版商。并于同年遇见中国学生张充仁,促成埃尔热创作生涯的关键性转折。埃尔热开始重视故事主线的重要性和真实背景的必要性。他开始认真对待丁丁的创作,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笔墨。埃尔热开始了著名的《蓝莲花》的创作,从此,丁丁不再仅仅是一个给西方人展示奇观的导游,而成为一个有友情、有痛苦、有勇气、有智慧,正义的形象。也是从《蓝莲花》开始,埃尔热在自己的绘画中结合了中国的白描技法。树立了自己的风格。
1942年,Casterman出版社决定从那时起将《丁丁历险记》以全彩色(64页)印刷出版发行,并要求埃尔热将以前的版本改成彩色以使全套作品风格统一。
1950年,埃尔热完成《月球探险》后意识到:就象历史事实和细节的精确的重要性一样,创作中所涉及技术指数的精确性同样重要。为此,他招募了一些合作者并成立了埃尔热工作室。
1985年3月3日,埃尔热因贫血症/骨癌去世,享年75岁。丁丁正在进行的艺术世界的探险被迫终止。
以下是从卡斯特曼出版社元老爷爷口中讲述的埃尔热。这位老爷爷有多元老呢?上世纪80年代,埃尔热和中国好友张充仁在法国机场重逢时,他也是现场见证者之一呢!(被问及当时的具体场景,老爷爷答:张充仁没有想到欧洲主要媒体的记者都到齐了,为了见证半个世纪后两位老朋友的相聚时刻……当时场面很感人,两个人都很激动)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vziErE92&690
年轻时的埃尔热正在创作。
据介绍,埃尔热没有经过正统的美术训练,他的漫画才能完全缘于天赋。
http://s13/mw690/003Xygvrzy6LwvzCRFa6c&690
初期时,《丁丁历险记》是大开本,黑白内页,而且很厚。大约在130多页。二战以后因为物资紧缺,被迫缩减了页码到60多页,为了补偿读者,埃尔热把内页涂成了彩色。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vzNdEa36&690
这是早期的一本作品《丁丁在苏联》,因为其中有很多细节缺乏考虑,这本书在中国并没有得到传播。埃尔热在之后的作品中更加注重对作品细节的考究,尤其是故事发生地的真实情况。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vAvkdk72&690
年轻时的埃尔热在照片中,永远是一丝不苟的短发,和衬衫西装,非常精神。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vAJCrUd2&690
难得一见的埃尔热和太太在街上散步的情景。
http://s10/mw690/003Xygvrzy6LwvBhZQB19&690
《丁丁在美洲》的封面。这本书花了埃尔热大量心血,为了给漫画找到原型,他参考了大量资料与图片。在埃尔热博物馆中,就有来自美洲的(原型物品)捐赠。
http://s1/mw690/003Xygvrzy6LwvBlWesb0&690
埃尔热父亲的两位兄弟。这两位神人总是同时出现,而且都着西装,戴帽子,拿手杖,哈哈,他俩就是《丁丁历险记》里糊涂的警探杜邦和杜庞哥俩的原型!不过他俩真的不是双胞胎。
http://s4/mw690/003Xygvrzy6LwvBxekr13&690
《蓝莲花》封面。这上面和内页里的中文字都是由埃尔热的好友张充仁写好,然后加到画面中去的,也最大程度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中国风貌。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vBHwFw26&690
年轻时的埃尔热,妻子和还是留学生的张充仁的合影。张充仁给了埃尔热很多绘画和故事改进的建议。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vCa946d2&690
比如《蓝莲花》中的中国人的面孔,就经过了很多推敲,东方特征十分写实。
http://s14/mw690/003Xygvrzy6LwvD1cDjbd&690
《蓝莲花》一书细节布局很精心,比如这张插画上右下角,对窗外的竹子的描绘和窗户的反光等细节。
http://s12/mw690/003Xygvrzy6LwvD3ZxN1b&690
还有室内物件的摆放,和极具东方特点的茶具。
http://s13/mw690/003Xygvrzy6LwvDieksac&690
埃尔热和张充仁并肩修改画稿的场面。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vDr00e46&690
这是二战开始,丁丁和米卢出现在了征兵的宣传单上。
http://s6/mw690/003Xygvrzy6LwvDvLkpc5&690
变成彩色版后,每一页的画面也被压缩,以便承载更多内容。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w3Vwvo02&690
《丁丁历险记》声名鹊起,出现了小模型玩具。这一款丁丁和米卢就一直放在埃尔热的工作台上。
http://s1/mw690/003Xygvrzy6Lww4jwje50&690
埃尔热的工作台。
http://s8/mw690/003Xygvrzy6Lww4kYFV37&690
画《丁丁在月球》时,埃尔热已经近老年。这时候他借丁丁形象已经环游遍了世界,于是想去太空里走走。比利时人会很骄傲地说:第一位登月的人类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丁丁。埃尔热在漫画中自己设计了太空火箭,包括内部的精巧构造,和此后的真实火箭区别不大。
http://s11/mw690/003Xygvrzy6Lww4oplMaa&690
1950年后,埃尔热成立了工作室。更多漫画爱好者来帮助他完成工作。埃尔热可以全心用来绘制插图,对话部分,以及画面细节填充部分,则由团队来完成。
http://s1/mw690/003Xygvrzy6Lww4FwE8b0&690
《丁丁在西藏》继而出版。
http://s11/mw690/003Xygvrzy6Lww4K2vM0a&690
《丁丁历险记》构图更加丰富多彩了。
http://s10/mw690/003Xygvrzy6Lww4JuNbb9&690
这是《丁丁在西藏》中,丁丁坐飞机去援救遭遇空难的张充仁,而且留下了眼泪,非常感人的一幕。
http://s4/mw690/003Xygvrzy6Lww4Un5193&690
张充仁结束留学生涯返回中国后,两个人失去了联系。埃尔热曾去台湾找寻过他。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w4SBT0f6&690
埃尔热曾经给张充仁写过信。他四处打听到张充仁目前在上海,而且弄到了地址。两个人恢复了联系!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w5mJiy52&690
收到埃尔热的邀请,张充仁1981年回到了比利时,在机场两位好友相见的激动场面!
http://s14/mw690/003Xygvrzy6Lww5t3eR8d&690
已经是泥塑大师的张充仁为埃尔热制作了塑像。埃尔热把张充仁画进了画里。两位好朋友都在对方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不朽的生命。
这次“丁丁文化之旅”是中少社和新浪育儿共同主办的“寻找超级丁丁迷——我是故事王全国挑战赛”的后续活动。
http://s12/mw690/003Xygvrzy6Lww5x9ph0b&690
10强选手小朋友来到了丁丁的故乡,并且在卡斯特曼出版社表演了精彩节目,得到了超高的好评。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w5C6ZUb6&690
为埃尔热修建的博物馆目前坐落在新鲁汶,匠心独具的博物馆和周围的森林和谐地共存着。
http://s5/mw690/003Xygvrzy6LwwDTI6E84&690
http://s2/mw690/003Xygvrzy6LwwE04gh01&690
博物馆内景。
http://s9/mw690/003Xygvrzy6LwwEGJbW48&690
一层陈列的埃尔热和丁丁的头像。
再往里的展区不允许拍照,丁丁迷们还是自己前往看一趟吧,很多没有对外公开的资料,能让你对埃尔热的生平有全新的认识!
(文|夜猫)
但通过这次“丁丁文化之旅”,我们真实感觉到了比利时这块神奇的土地(据说全世界的漫画家,3个里边有1个就是比利时人),还拜访了《丁丁历险记》的出版方卡斯特曼出版社,这个出版社当年和埃尔热有着深厚的友情,出版社的元老也为我们讲述了很多埃尔热不为大家所知的故事,由此,揭开了我们对漫画大师的更深层、更丰富的了解。
首先是来自网络上对埃尔热的介绍。
埃尔热(法语:Hergé,1907年5月22日-1983年3月3日),也作艾尔吉,本名乔治·勒米(Georges Remi)。是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出生的漫画家。1924年开始使用笔名埃尔热。“埃尔热”的发音和他本名开头字母R.G的法语发音相同。其漫画著作《丁丁历险记》享誉全球,至今在欧洲仍然不断重版,在中国也是八十年代少数几部能够在商店中找到的外国连环画之一。
埃尔热原名乔治·雷米Georges Remi,小时候各方面学习成绩都不错,因为他总喜欢画小人,被老师认为无大出息。十八岁时埃尔热高中毕业加入《二十世纪日报》。1926年,他在《比利时童子军》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第100部系列作品《冒失鬼巡逻队托托》(Totor, Leader of the Cockchafer Patrol),主人公是一个极爱冒险的侦察员,也是丁丁的前身。后来将托托的身份改成记者,并将名字改成了丁丁(Tintin)。为了让读者能对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给丁丁头上加上了一撮永远上翘的黄头发,并给了一条机灵、可爱的狗。这条狗的名字是他恋人的名字:米卢(Milou)。在后来的英文版里,这条狗改名为“白雪”。
1934年,比利时的Casterman出版社成为《丁丁历险记》的出版商。并于同年遇见中国学生张充仁,促成埃尔热创作生涯的关键性转折。埃尔热开始重视故事主线的重要性和真实背景的必要性。他开始认真对待丁丁的创作,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笔墨。埃尔热开始了著名的《蓝莲花》的创作,从此,丁丁不再仅仅是一个给西方人展示奇观的导游,而成为一个有友情、有痛苦、有勇气、有智慧,正义的形象。也是从《蓝莲花》开始,埃尔热在自己的绘画中结合了中国的白描技法。树立了自己的风格。
1942年,Casterman出版社决定从那时起将《丁丁历险记》以全彩色(64页)印刷出版发行,并要求埃尔热将以前的版本改成彩色以使全套作品风格统一。
1950年,埃尔热完成《月球探险》后意识到:就象历史事实和细节的精确的重要性一样,创作中所涉及技术指数的精确性同样重要。为此,他招募了一些合作者并成立了埃尔热工作室。
1985年3月3日,埃尔热因贫血症/骨癌去世,享年75岁。丁丁正在进行的艺术世界的探险被迫终止。
以下是从卡斯特曼出版社元老爷爷口中讲述的埃尔热。这位老爷爷有多元老呢?上世纪80年代,埃尔热和中国好友张充仁在法国机场重逢时,他也是现场见证者之一呢!(被问及当时的具体场景,老爷爷答:张充仁没有想到欧洲主要媒体的记者都到齐了,为了见证半个世纪后两位老朋友的相聚时刻……当时场面很感人,两个人都很激动)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vziErE92&690
年轻时的埃尔热正在创作。
据介绍,埃尔热没有经过正统的美术训练,他的漫画才能完全缘于天赋。
http://s13/mw690/003Xygvrzy6LwvzCRFa6c&690
初期时,《丁丁历险记》是大开本,黑白内页,而且很厚。大约在130多页。二战以后因为物资紧缺,被迫缩减了页码到60多页,为了补偿读者,埃尔热把内页涂成了彩色。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vzNdEa36&690
这是早期的一本作品《丁丁在苏联》,因为其中有很多细节缺乏考虑,这本书在中国并没有得到传播。埃尔热在之后的作品中更加注重对作品细节的考究,尤其是故事发生地的真实情况。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vAvkdk72&690
年轻时的埃尔热在照片中,永远是一丝不苟的短发,和衬衫西装,非常精神。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vAJCrUd2&690
难得一见的埃尔热和太太在街上散步的情景。
http://s10/mw690/003Xygvrzy6LwvBhZQB19&690
《丁丁在美洲》的封面。这本书花了埃尔热大量心血,为了给漫画找到原型,他参考了大量资料与图片。在埃尔热博物馆中,就有来自美洲的(原型物品)捐赠。
http://s1/mw690/003Xygvrzy6LwvBlWesb0&690
埃尔热父亲的两位兄弟。这两位神人总是同时出现,而且都着西装,戴帽子,拿手杖,哈哈,他俩就是《丁丁历险记》里糊涂的警探杜邦和杜庞哥俩的原型!不过他俩真的不是双胞胎。
http://s4/mw690/003Xygvrzy6LwvBxekr13&690
《蓝莲花》封面。这上面和内页里的中文字都是由埃尔热的好友张充仁写好,然后加到画面中去的,也最大程度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中国风貌。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vBHwFw26&690
年轻时的埃尔热,妻子和还是留学生的张充仁的合影。张充仁给了埃尔热很多绘画和故事改进的建议。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vCa946d2&690
比如《蓝莲花》中的中国人的面孔,就经过了很多推敲,东方特征十分写实。
http://s14/mw690/003Xygvrzy6LwvD1cDjbd&690
《蓝莲花》一书细节布局很精心,比如这张插画上右下角,对窗外的竹子的描绘和窗户的反光等细节。
http://s12/mw690/003Xygvrzy6LwvD3ZxN1b&690
还有室内物件的摆放,和极具东方特点的茶具。
http://s13/mw690/003Xygvrzy6LwvDieksac&690
埃尔热和张充仁并肩修改画稿的场面。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vDr00e46&690
这是二战开始,丁丁和米卢出现在了征兵的宣传单上。
http://s6/mw690/003Xygvrzy6LwvDvLkpc5&690
变成彩色版后,每一页的画面也被压缩,以便承载更多内容。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w3Vwvo02&690
《丁丁历险记》声名鹊起,出现了小模型玩具。这一款丁丁和米卢就一直放在埃尔热的工作台上。
http://s1/mw690/003Xygvrzy6Lww4jwje50&690
埃尔热的工作台。
http://s8/mw690/003Xygvrzy6Lww4kYFV37&690
画《丁丁在月球》时,埃尔热已经近老年。这时候他借丁丁形象已经环游遍了世界,于是想去太空里走走。比利时人会很骄傲地说:第一位登月的人类不是阿姆斯特朗,而是丁丁。埃尔热在漫画中自己设计了太空火箭,包括内部的精巧构造,和此后的真实火箭区别不大。
http://s11/mw690/003Xygvrzy6Lww4oplMaa&690
1950年后,埃尔热成立了工作室。更多漫画爱好者来帮助他完成工作。埃尔热可以全心用来绘制插图,对话部分,以及画面细节填充部分,则由团队来完成。
http://s1/mw690/003Xygvrzy6Lww4FwE8b0&690
《丁丁在西藏》继而出版。
http://s11/mw690/003Xygvrzy6Lww4K2vM0a&690
《丁丁历险记》构图更加丰富多彩了。
http://s10/mw690/003Xygvrzy6Lww4JuNbb9&690
这是《丁丁在西藏》中,丁丁坐飞机去援救遭遇空难的张充仁,而且留下了眼泪,非常感人的一幕。
http://s4/mw690/003Xygvrzy6Lww4Un5193&690
张充仁结束留学生涯返回中国后,两个人失去了联系。埃尔热曾去台湾找寻过他。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w4SBT0f6&690
埃尔热曾经给张充仁写过信。他四处打听到张充仁目前在上海,而且弄到了地址。两个人恢复了联系!
http://s3/mw690/003Xygvrzy6Lww5mJiy52&690
收到埃尔热的邀请,张充仁1981年回到了比利时,在机场两位好友相见的激动场面!
http://s14/mw690/003Xygvrzy6Lww5t3eR8d&690
已经是泥塑大师的张充仁为埃尔热制作了塑像。埃尔热把张充仁画进了画里。两位好朋友都在对方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不朽的生命。
这次“丁丁文化之旅”是中少社和新浪育儿共同主办的“寻找超级丁丁迷——我是故事王全国挑战赛”的后续活动。
http://s12/mw690/003Xygvrzy6Lww5x9ph0b&690
10强选手小朋友来到了丁丁的故乡,并且在卡斯特曼出版社表演了精彩节目,得到了超高的好评。
http://s7/mw690/003Xygvrzy6Lww5C6ZUb6&690
为埃尔热修建的博物馆目前坐落在新鲁汶,匠心独具的博物馆和周围的森林和谐地共存着。
http://s5/mw690/003Xygvrzy6LwwDTI6E84&690
http://s2/mw690/003Xygvrzy6LwwE04gh01&690
博物馆内景。
http://s9/mw690/003Xygvrzy6LwwEGJbW48&690
一层陈列的埃尔热和丁丁的头像。
再往里的展区不允许拍照,丁丁迷们还是自己前往看一趟吧,很多没有对外公开的资料,能让你对埃尔热的生平有全新的认识!
(文|夜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