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二货小妈
闺蜜最近总是叨不叨说在追看《花儿与少年》。what?我仅知道的《花儿与少年》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民歌,虽然不怎么会唱,但在一些大型、庆祝典礼的晚会场面上,民歌联唱是经常会有的环节,那时候,你就能看到载歌载舞的少数民族版花儿与少年。
可是闺蜜说,你out了,这是档真人秀节目,姐姐弟弟穷游欧洲,有跟拍,So节目叫做《花儿与少年》。
好吧,与时俱进一下,去看看什么花儿什么少年?
受困于“英文”的凯丽大姐
第一集看得尴尬无比,但感觉很真实。尤其凯丽躲在卫生间呜呜大哭那一段。她在给某人的电话中边哭边说“平常是很受尊敬和爱护的演员,结果为了这个节目被要求学英语,自已最弱的一项:太丢脸了,别人会怎么看?都不想参加了”。
有这种感受的惟有她一人,后来真正游欧洲开始,发现其他伙伴都能说些基本的口语。许晴去菜场买菜,无障碍。最小花儿李菲儿也能说几句。刘涛有过欧游经历,简单对话问路也没问题。香港著名打星郑佩佩更是一口流利的英语,几回回大家需要更复杂的英文公关时,郑佩佩都是一马当先的语言大使。
教育的差异呵!以90年代一部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渴望》里的好媳妇儿刘慧芳扬名的凯丽大姐,那也是中央实验话剧团演员出身呵,应该教育经历是全全的,妥妥的,英语课也是应该有的,还是一个整句说不出口,这说明了啥呢?一个场景中,她想喊李菲儿停下来,出口的却是“sit
down!”
她的难堪,是许多人难堪的翻版。可以国际化演出,国际化包装,但难以真正走出去,面对和交流。
撒娇卖萌,是美女的挡剑牌吧?
美女爱撒娇,这在许晴身上演绎得灰常的充份。45岁的许晴保养得真好,看起来像35岁。记得当年看过的许晴和黄磊搭档演出的陈凯歌电影《边走边唱》,大美女一枚。
隔了这么多年,她也没把自已拖下去,仍然有形有款。节目刚开始几集,觉得好像为人处事上不太合拍,后来卖萌撒娇比较多。
到她要离开节目的时候,其实是觉得撒娇卖萌可能只是美女的应对手段,那搁在普通人身上大白话就叫“装傻充愣”,搁在美女身上,那就是藏起来的聪明,脸靓就别让咱们再智商靓了呗,闪瞎人的眼哇。
还有,告别信那个,应该不是完全由她自已写的,如果是,写得也太好了。
“时间太短
我们看到彼此的闪光点 却来不及磨合
适应彼此的棱角 所以让我们记住
每个闪光的地方吧 忘记不愉快
只把最美好的种子 栽种在记忆里
惟愿这场旅行 我们都触及了
从未到达过的灵魂彼岸 ”
应该是节目组帮着组织润色过的,以符合他们需要的告别的气氛。“从未到达过的灵魂彼岸”这句太有力度。
生一个女儿,务实能干如刘涛
如果你想有个好朋友,像刘涛那样的,好吗?
如果你想有个旅行伙伴,像刘涛那样的,好吗?
如果你想有个太太,像刘涛那样的,好吗?
如果你想有个老公,像刘涛那样的,好吗?
如果你想有个女儿,像刘涛那样的,好吗?
如果你想有个儿子,像刘涛那样的,好吗?
……
好想养个像刘涛那样的孩子,务实能干,不操心,暧手煲,大棉袄,小灵通,百问百答……总之,太省心了,太享受了有没有?
那就是传说中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总之,怎么着都行。不过,她自已会说“我是不是太务实太世俗啦”。郑佩佩灰常欣赏和喜欢她,一个独立的女子,脾气也是好的,笑嘻嘻,不任性,不使气……只是不知道,她受委屈的时候,自已都能开解得了吗?
这样的人,应该幸福。
既使是一个知名演员,也该像郑佩佩一样,正常的生活
以前对郑佩佩的了解,仅限于荧幕上,这次《花儿与少年》竟然以一姐的身份参加。不过,她的年纪已经68了,花白的头发渐现,每日抄经。闺蜜说,你不知道郑佩佩年轻时有多美,也是当红大美女一枚呵。
岁月风霜,在撒娇卖萌的许晴那里不明显,可是在郑佩佩这里明显,把她化成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家。虽然身体康健程度比52岁的凯丽更胜一筹,但也抵不住时间的侵蚀,皱纹满面,平添沧桑。但她的眼睛注视着人的时候,好锐利却又温暖,她的笑容爽朗可爱。对人体察入微,世间人情百态,也都是尽在眼底。与一班大陆明星儿范出行,她更像个行者游人。
最小的花儿李菲儿也都27岁了,看着一班女生不免心生警惕,千万不能把小孩养成这样呵,没什么常识,也没什么实际能力,除了能把自已料理得漂漂亮亮,会shopping,会感动外,也没什么别的实际能力了。是的,很善良,可是,那是基本素质好么?
基本上,觉得《花儿与少年》里的李菲儿一辈就跟《爸爸回来了》中的贾乃亮同学一样,十足生活白痴型。基本上父母包办长大完事儿。
张瀚和华晨宇,还能称为少年吗?不说也罢
其实这个节目看下来,还挺好看的。都萌生了有生之年,要循迹去欧洲游历一回的念头,因为风景太美了。老花儿与老少年们一路着看下来,看到各种变化和融洽,认同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些喜欢上他们了。后来看到网上一个“扒真相帖”,分析出各种预先设计的场景和环节,甚至其中灰常灰常煽情的段落,都被扒出是节目组在为演员量身打造的,并有强化和遮掩的后期。
很汗。有些环节确会有问题,比如以几位靓女帅哥过于频繁换衣换鞋换包的节奏,出发前演示的他们所带的箱子肯定是装不下的,莫非节目组额外帮各位带了衣物箱子?还有,刚开始算钱算得精刮,后来的意外之喜也太多了些,又是送球票、球衣、送古堡酒店,也没人再提“省钱这茬”了,有些让人心生疑虑的地方。
不过,扒真相帖也是让人看得一身冷汗,扒帖人的心理也不能是特善良的,还是互相算计呵。若真相如此,大家还真是彼此彼此,半斤八两而已。
做为观众的你,怎么想呢?
我擦,我怎么想,我看我的,管那些什么事儿呀?
看完就完,得些我的经验和教训,其他,爱谁谁。就跟《花儿与少年》这一档真人秀节目一样,当时煽情煽得饱满纯粹,“几乎要触及从未到达过的灵魂彼岸”,节目一结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面对各种采访扑面而来的时候,大家不过回复了本来面目。
同行欧洲的情谊,还能(会)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