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w690/003Xygvrzy6HWPlTEz557&690二货小妈
我不知道有多少小孩儿是在比较混乱的观念下被教育长大的,反正我是。后来频繁遇见同类的过程让我意识到,观念混乱的父母大人不老少,养出的纠结孩子数量也不少。
小时候,父母经常会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或者“你看谁谁谁……”。那是教导你要向好学生以及好成绩看齐。可是有时候父母还会说“人比人,气死人!”那是在你提出要求“我可不可以有和谁谁谁一样的……”的时候。他们还会总结陈词“好成绩要向别人看齐。而比漂亮比拥有小什物什么的……这样比较都是不好的,不要向别人看齐。”在这样教导的时候,父母顺便传达了他们的“好坏”标准及部分价值观,物欲的追求反正是可耻的。
记得大概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假期邻居外出旅行,将房子托付给我们家照看一下,希望孩子们可以跑去看看,养的小动物要帮忙喂一下。旅行回家后,叔叔阿姨为表示感谢送了一条纱巾。都不太能记起纱巾的颜色和花色了,因为在少能拥有那样一件装饰品的年代,它太过美丽,而它在我这里停留的时间又太过短暂。
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好像心情不错,带我去看电影。妈妈找出那条纱巾给我围上,我高兴坏了,一直能感觉到脖子下面软软的,飘飘的……心情就一直云里雾里的。没有发现爸爸自打纱巾被拿出来后就在和妈妈争执,一路都没停。后来我们没能走到电影院,爸爸就转身向家走,妈妈胆怯的扯着我的手跟在后面。回家后一直就被妈妈催着去睡觉,隐约觉察得到,爸爸在灶间烧掉了那条纱巾。
物质是不可以追求的,是坏的;不能穿漂亮颜色的衣服,也是会学坏的。那样的观念影响了我很多很多年,可是在内心里,我还是感受到了妈妈柔软的温情,想在一个条件不那么优裕的生活里打扮下自已女儿的心情。这样想着,都觉得那时候的妈妈一定特别年轻吧?将爱美的一点温情落在了她的小孩的心里。
其实父母不让你比较,你就完全不会比较了吗?不会。甚至会比堂堂正正的比较产生更自卑的心理,各各方面。在不堪重负的种种心理比较中,总是遇见那么多毛病和缺陷的自已,并且无能为力。
知道自已是那样的不完美,让整个少女时代的天空,都几乎是晦暗的。
后来长大了,读了些书,懂得了一些道理,能够用理性和感性兼顾的情况下反观成长的过程,很多东西渐渐清晰起来。了解到在生活的困窘里努力养育孩子们的父母很不容易,本意要传递的是不攀比物质,更重精神的价值观。做人要朴实,不要好高鹜远,这是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硬道理,抵御办法,却在传递的过程当中误伤了孩子幼嫩的心灵。
成人后的思考,对自已不完美的责备几乎在慢慢恢复了,没想到,在做了母亲后,结结实实的又来了,而且打击更大。
有了一个小宝宝,发现欠缺许多东西,不是巧手---做不了手工游戏;阅读有限---编不好故事;饮食不讲究---做不了美食妈妈。甚至少女时代淤留在性格中的负面也再次从心底下翻涌了上来,没有耐心,自暴自弃……这些在对待一个弱小的、需要百般呵护、事事讲究、完全依赖你的宝宝照看中尽情体现出来。这一次,发现——你是真的不完美了,不仅如此,要修的功课还迫在眉睫。
几年前的修复,只是看清了部分事实真相,比如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年代滋生想法的局限性,遗留了什么样的印迹给你……看清了,也就清醒了,不再自怨自艾了,平静而努力地生活就是。而现在面对的问题是,你切切实实地发现了自已的不足,修身不够,齐家不能……连想养育一个足够好的孩子都捉襟见肘。
几年前遇见不完美的自已,你挥开了罩在头顶的乌云,见到阳光。
而今正视不完美的自已,却需要找见补丁,修补破洞。
这一条路,殊为漫长。需要不断摸索,不停学习。
文/二货小妈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