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到能贫乃是清

(2022-08-13 19:55:27)

官到能贫乃是清

朱广志

清代戴远山曾送给在外做官的友人一副对联:“诗堪入画方为妙,官到能贫乃是清。”其中道出了“官念”问题,今天读来,仍感耐人寻味。

在戴远山看来,为官者“能贫”是一种至高境界。认为,为官者能甘于清贫、廉洁自律,乃为大忠、大德、大节。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既然选择为官从政这条路,就要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战国时期,齐国贤士黔娄“衺之有馀,不如正之不足”固守清贫、坚守正道。“修身清节”“终身不屈”,洁身一世,为世人称颂,被称为“贫士”。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咏贫士》中赞叹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为官者当视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与其不义而富贵,宁可清白而贫苦。“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坚守清贫,方不易其志。“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是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家训,他要求自己的后辈子孙做人要像春天一样随时保持朝气蓬勃,保持旺盛的生机;更要有硬骨头,“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历史上,很多官员因坚守“能贫”而廉洁一生、清名远扬。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他的父亲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他还对房玄龄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后来房玄龄素俭清白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成为一代名相。

大宋开门状元杨砺,为官清正,一生廉洁,俭朴节约。逝后,宋真宗十分悲痛,亲自冒雨前往吊唁,因车驾进不了胡同,竟徒步至其灵前。面对简陋的房舍和生活的清贫,真宗感慨万分,叹曰:“没想到杨砺竟然如此清苦!”

明朝汪汝达在黄岩做县令,减少自己的俸禄,把钱用来修筑城墙,“寇至而民不惊”。他当官二十年,清白如明月。离任那天,所属官吏送他钱财,说:“按惯例,这是你应得的。”汪汝达吃惊地说:“做官的除俸禄之外,还有应得的?”最终也未接受。后来汪汝达家境十分贫困,以致连饭都吃不上,只好把住的几间房子卖了维持生计。黄岩的百姓知道后,凑集了八十两银子邮寄过去。但银两到时,汪汝达刚病死,于是用作了丧葬费。汪汝达“当官能贫,历官二十余年,清操皎然”,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清官廉吏。

出自贫寒之家、深知农民疾苦的郑板桥,在乾隆年间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由于他深深体谅民间疾苦,因此在为官上非常清廉。后因呈请赈济灾民而惹怒上司,被强加一个子虚乌有的罪名而罢官。回到扬州以后卖字画为生,对贫苦穷人慷慨解囊,而自己过着十分贫穷和清苦的生活,以至于女儿出嫁而难置一点嫁妆。他在赠女儿嫁奁诗中写道:“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清代于成龙,官职从知县当到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官阶虽越升越高,可生活却越过越苦。何故?原来,他在以自己的行动躬行“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众因而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他为官20余载,天南海北只身一人,不带家眷。他去世后,人们整理遗物时发现,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

明朝于谦在任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很受百姓爱戴,一次朝廷派他巡察返京时,拒绝了人们送给他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赋诗一首以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代为官者尚有“官到能贫乃是清”的境界,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能贫”当作从政的一种“官德”、一种品格和一种境界,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做到“能贫”,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锤炼成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公仆,成为群众称道的清正廉洁的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