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旅书法名家赵桂中

(2013-10-17 08:43:17)
标签:

文化

   博采众长 妙笔生辉

      ——记军旅书法家赵桂中

    朱广志

赵桂中,1963年出生于杞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维权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河东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三十余年军生涯,三十余年砚田躬耕,三十余年心血汗水,三十余年执著痴迷,三十余年探索研究,三十余年创作的灵感、悟性和虚怀若谷的精神,赵桂中的书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个性书风。

http://s2/mw690/d8442380tx6DufpB5oB91&690   赵桂中说,无个性的书法作品,不是好作品。无个性的书者,成不了书法大家。就书法个性而言,赵桂中的成功之处在于博采众长,汲取诸大家作品之精华,再融入自我之情趣,从而冶铸自我之书风。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合离有度,亦古亦新。隐隐乎蕴古人之气韵,落落乎见个人之性情。落墨大胆,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灵巧飞动,字里行间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http://s8/mw690/d8442380tx6DufmKFiD37&690   谈到书法创作,赵桂中认为,临摹是书法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习书入门的必走之道。临摹要走碑与帖结合的路子,帖的特点是灵秀飘逸,碑则苍茫厚重,光写帖就会缺少刚强与浑厚,光写碑就会缺少韵味与精微。碑有碑的优势,帖有帖的长处,碑帖结合就是优势互补,使书法的形态更多变化,内涵更丰富,美感更强烈。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数十年与古代碑帖的斯摩,和他对传统、现代书法艺术的理解。他说,作为一个书法家,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必须老老实实地继承,认认真真地研究,勤勤恳恳地临写。要先与古人合,然后才能离开,熔铸个性。

http://s7/mw690/d8442380tx6DufwwLjw96&690   谈到书法艺术, 赵桂中说,中国书法是一门性情艺术,书法创作实乃性情的“抒发”。古人云:“书为心画、“书道妙在性情 书家造诣的高低,最终是要在作品的性情中反映出来。可以说,表达“性情”是书家终生追求的目标。书法水平高低,当以格调为要。当然,书法格调高雅是难以强求的。犹如村姑再刻意修饰打扮,也总是缺乏那么一种气质。所以格调高低,归根结底在于书家的学识与修养,是书家精神气质长期涵养的结果。志高则韵高,有学识有修养,才能对传统书法艺术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立意高。立意高,才能品位高。赵桂中的书法无论从功力、情性、气韵、个性上讲,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充分体现了那特有的文化气息、品格趣味,也是他人品和学养的集中体现和流露。

为了提高自已的书法水平,赵桂中先后师从孙伯翔、宁书伦等书法名家,得到了他们悉心的教诲和指导,其书艺精进

http://s16/mw690/d8442380tx6DufrNid9bf&690   赵桂中诸体皆能,魏碑尤精。他续承了孙伯翔先生对碑意的解读,剔除了北碑刀锋的生硬部分,把刀锋还原成笔锋,再把还原的笔锋以篆书的圆融加以“雅化”, 从而具有“流中有动,动中寓静,巧中有拙,柔中有刚”的妙意和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再现了魏碑的那种大气磅礴、奇崛方雄的艺术风格。

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这样评价赵桂中的书法作品:“师法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以大朴不雕、简静遒劲见长,平中寓奇,似静亦动,大巧若拙。”

http://s14/mw690/d8442380tx6DuftMqJLed&690   赵桂中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走到今天,不断地感受人生“时运” 的变化和书法艺术形态的变化。他力图站在传统书法艺术的支撑点找寻新的审美形式,从而拓展更为恢宏的艺术空间。他从传统笔墨中提练出与自已审美相呼应的元素,全力打造属于他自已的艺术语言,极尽所能地展现现代艺术的视觉张力。一般书法家的探索,到此便是达到目的了。而在赵桂中看来,书法境界的提升是一个回环递进的过程。所以,他又把自己在创造中的感悟铭记于心,带着“任务”,把眼光再次投向传统,再次寻找新的突破点。而这一切,都是体现完整的具有独立精神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魁力。

http://s3/mw690/d8442380tx6DufyAyf852&690   俗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想收获好必须耕耘好”。 赵桂中的书法作品印证了这个名言。书法作品使人喜不如使人惊,使人惊则又不如使人思。他的书法作品由喜到惊,令人深思。他正处在年富力强、精力旺盛之时,凭着他的勤奋、执着、探索、灵气、悟性,我们相信他将会在其后的书法艺术中创作出更多的佳品和精品。

作者通联:河南省杞县县委群众信访工作部

电话:13781184416   

电子信箱:kfqxzgz@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