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午睡讲故事经验分享
(2021-04-30 17:00:10)分类: 心得、演讲稿 |
中班幼儿午睡讲故事经验分享
通过这段时间的幼儿午睡讲故事活动,孩子们的讲故事水平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了,老师们也提升了很多,有很多的感悟和心得,今天大家聚在一起进行一个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王桂兰:
夏天是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季节,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我在领导的安排下,观摩了老师们的讲故事大赛。这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的确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也格外的重视,每一个老师的故事都认真的听,每一位老师的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语言丰富 声音的模仿到位
二、带有动作 角色扮演逼真
但是,不足之处还是有的,不知道是因为准备不足还是过于紧张,有部分老师经常出现忘记故事的内容,手不知道要放哪,还有就是带有口头语,故事讲的不连贯。
在幼儿园,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个故事因为讲述者不同,听者的感受也不同。如何让孩子讲好故事,根据中班幼儿的特性,我们应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直接经验启发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与深层涵义。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技巧并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通过幼儿讲故事活动总结以下经验。
语言丰富声音的模仿到位。每个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提到了好多的小动物,好多的人物。把自己故事中的提及到的角色模仿的性妙性肖,在讲故事的时候语言有区别会生动形象。让
有动作角色扮演。对于故事中的好多动物,好多人物的扮演相当的形象逼真。例如,讲到小猴子的时候,面目表情特别特别的像,会让人马上就联想到西游记里面猴子的感觉,讲到大狮子的时候就会让你感受到森林之王的气魄。
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讲故事活动中,要吸取优点。多给幼儿展示的机会,不能小看了每一个故事,不能错过每一次机。
李芳芳:
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听故事也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事情之一。可是如何讲好故事呢?我觉得需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灵活选材
应选择那些思想观点正确,内容新鲜健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故事作品。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更应选择情节围绕中心展开,符合幼儿生活实际,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故事。
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认知水平较低,宜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带有重复内容的故事。中班幼儿:理解水平逐步提高,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幼儿生活故事、情节稍曲折的中外经典童话故事。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可选择情节生动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都可以选择,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
二、巧妙加工
可多采用第一人称来讲,孩子听起来会感到更加亲切;有些故事中人名、地名太多,孩子听起来容易混淆,也记不住。在讲述时,可去掉必要的人名、地名,把繁琐的称呼改为如“小明、小强”等,如果故事人物是几个兄弟,就用“老大、老二、老三”,这样记得清楚也易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形象讲述
1、使用形象的口语
也就是简洁、生动、通俗,让教师说起来顺口,幼儿听起来亲切,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故事人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形容骗子的狡诈用“诡计多端、心术不正”,不如说他“眼珠儿骨碌一转,想了个坏主意”更加直观。
2、声音塑造形象
如果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不会吸引人。讲故事还要处理好语速和节奏。一般来说,故事的开头一般用慢速,情节紧张时就要注意快慢结合,张弛有度,有时还可以适当停顿,给听故事的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增加情节的感染力。总体上讲,给幼儿讲故事,速度不宜过快。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就是要求讲述人抓住人物的个性心理,尽可能符合生活真实,活灵活现地把人物形象展现在孩子面前。同时发音要清晰,这是讲好故事的基本条件。
四、巧用眼神和肢体语言
拿着书讲故事的话千万不要只顾着低头讲,需时不时地与幼儿有眼神的交流,一是你能发现孩子是不是听的都入神了,再有就是眼神的传递更能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合理适当的肢体动作在故事讲述中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技巧运用
1、设置适当的提问,合理的停顿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时不要一气呵成,适当地设置一些提问,或者卖一下关子,其实是再次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来听讲故事。
2、模仿小动物叫声
在讲到小狗时,如果能“汪、汪、汪”叫几声,那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狗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在模仿动物叫声的时候,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的话,会提升整个故事的效果。
3、鼓励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想象与真实不能分清界限的特点,所以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
赵珊珊:
讲故事经验:故事种类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听。我们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来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选材也不一样,给二三岁的孩子讲,要选择那些主题明朗,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故事,而给五六岁的孩子讲,则要选择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否则,给小的讲复杂的故事,他们听不懂,给大的讲简单的故事,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
给孩子讲故事时,身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当你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印象,并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
一个故事讲完了,可围绕故事给孩子提出几个问题。如:讲完《老爷爷的帽子》这个故事,你可问孩子:“老爷爷把帽子送给了谁?老爷爷为什么生病了”“小鸟看到老爷爷生病又怎么想怎么做的?”……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锻炼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孩子开口,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当孩子对你讲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记忆和理解之后,你就应该让他自己试着讲述,忘了的地方给他提示,让他接着讲下去,这样无疑会鼓励他讲故事的积极性,天长日久,这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秦丽科:
众所周知,小朋友喜欢听故事,但是,幼儿园里和家里不一样,家里是父母一对一讲故事,孩子的注意力都在一点上,即使父母讲的不怎么样,孩子也会很认真的听。但幼儿园里是对着十个以上甚者更多小朋友一起讲故事,孩子聚在一起总有很多锁事,如果老师没有一点技巧,孩子不但不会认真听,还会影响老师讲下去。在这里教大家几招,让班上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听完老师的故事。
1、准备工作要充分
2、组织班级的纪律
3、引出故事的主题
4、深情并茂的讲故事
5、结束活动也很重要
以上是老师们在这段时间以来对幼儿午睡讲故事的感悟和心得,经过这次的经验交流,大家互相学习,今后会继续学习和钻研,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