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掌握朗读技巧让故事有声有色》心得
(2020-12-01 13:38:48)分类: 心得、演讲稿 |
学习《掌握朗读技巧
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在此基磁上,指导幼儿学会讲故事,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提高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知识,并能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那么如何指导幼儿把故事讲好,讲得更生动,更富感染力,听了亿童老师的讲座《掌握朗读技巧
一、进入情境才能表现情境
主题,通过自己的形象感受、遇辑感受诱发幼儿的直情实感,使其进入故事情境。只有当幼儿自己心有所感,讲起故事来,才可能直实生动,亲切感人。如果没有直情实感,单纯模仿,笑眼展唇,怒则拳踏脚,就有可能产生装腔作势之感,达不到感染听众的目的。要使听众受到感染,需要幼儿恰当地运用语气语调,这是讲好故事的核心技巧。
二、当重则重方能显山露水
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我们会自然地加重某些音节,这就是强调重音。幼儿讲故事,语气语调也要有轻有重,这样显得生动活泼,并能突出故事的重点。反之,就不可能吧故事内容表达清楚。重音的实质是加音强和音长,不一定都要大声读,有时反而要轻读。如暖和的来了中的来就要重音轻读,并适当延长读音,以表达人们对
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要想把故事讲生动,把语音表达分明,每句话都很有重音,但如果重音过多或者把重音拖得过长,甚至成为曲折调语势就不合运了不但加重了讲述者气息的担,使本来就不太会用气的儿更显得吃力,当然也影响整体效果。
三、当停则停方可传情表意
讲故事时,停连处理得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语速,更明地传达句子和段落的意义,可以使语气自然,便于情绪转换。指导幼儿讲故事,首先应要求幼儿改掉随便停连和习惯性停连(停连即表现形式上的停顿)的习惯。如有的幼儿这样讲: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小熊,拔牙。"讲者累听者也累。
其次,要让幼儿理解为什么停连及停连的长短。无论哪种停连,都是決定于内容又服务于内容。如有标点的地方有时就可以不停,像槽了,槽了,月亮掉到井里了。情紧迫,几平没有停。
四、快慢有别,求与情节合拍
对幼儿讲故事时的语速的指导,首先要确定好基本速度。一般每10钟,3~4岁幼儿说18个音节,5~6岁幼儿说22个音节(均不包括停顿)。太慢便很难讲出生动感人的果。其次要注意根据情节变化而变化。如讲到重要的地方时、老人讲话时、承认错误时、从远处喊人时、慢性子人说话时、弱者在强者面前说话时,语速应稍慢,讲到高时、情态紧迫B语速应稍快。
五、态势语恰当方与讲述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