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饲养院

(2022-10-09 09:37:46)
分类: 《原创》杂谈

消失的饲养院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我们涝洼村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走的是集体经济,实行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三级基层管理模式。

因为那个年代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低,生产劳动主要依靠人力和牛马来进行,所以每个生产队都建有饲养院,饲养着一定数量的牛、马、驴、骡,饲养院便成了那个年代每个生产小队不可或缺的配置。

涝洼大队共有七个生产小队,一队的饲养院最初是在上涝洼村西的玉皇庙,七十年代搬到了上涝洼村东黄井大坑的北边,二队和三队的饲养院在下涝洼的西南边上,两个生产队的饲养院一西一东,中间隔着一条路和一条沟,四队和五队的饲养院在下涝洼东南边,四队的饲养院在路西,五队的在路东,六队和七队的饲养院在涝洼村的东北边,两个生产队的饲养院一北一南紧靠在一起。

每个生产小队的饲养院都配有三两名专职饲养员,饲养员一般是选用那些细心认真、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有喂养经验、对牲口有爱心的上了年纪的社员来担任。饲养员的工作很辛苦,平时除了吃饭几乎天天都是住在饲养院里,饲养员每天半夜起来要给牲口添草加料,早晨起来后要出圈垫圈,白天给牲口备料选料、铡草,定时给牲口饮水,以保证牲口养得好吃得饱,有充足的力气拉车耕地,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饲养院是饲养生产队里几十头大小牲口的场所、饲养员的住所,又是生产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农村最小基层组织的重要机构所在地——小队部。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生产队干部开会,会计算账、记工分、分发粮食基本都是在这里进行,生产队的许多重大决策也都是在这里开会商量后作出决定。

饲养院包括生产队的整个建筑群,除了小队的办公场所外,还有各类库房,什么农具库、粮食库、种子库、农药库、马车库、猪羊圈等,生产队的全部家当基本都集中在饲养院的周围,物资的存放管理和出入库都是有生产队的保管员来负责。

饲养院附近都有各生产小队的大场,每到麦收秋收,收割完的庄稼都是运到这里晾晒和脱粒。大场设在饲养院附近,既是为了生产劳动的需要,也是方便把打场后的玉米大豆秸秆、麦秸麦糠等草料的存放,便于就近饲养牲口。

记得那时候的夏秋季节,村里的社员生产劳动之余、学生们放假放学之后也会背上筐、拿上镰,去村外的山坡沟渠和田地里去割草,傍黑的时候背到饲养院,饲养员验过草质,再过秤记量,有小队记工员折算成工分计入各家的工分本。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人民公社成立到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生产队饲养院在涝洼村存在了二十多年。随着涝洼村各个生产小队的解散,集体的生产资料、生产农具和耕地全都分给了社员,生产队的饲养院由集体进行了拍卖,买到饲养院的社员将原来的牛马圈、库房、猪羊圈拆掉,在饲养院的原址上盖起了崭新的砖瓦房。

时过境迁,昔日牛马成群马叫牛吼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涝洼村的饲养院已成为了历史。饲养院是时代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但涝洼村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年代,更忘不了当年寄托着父老乡亲厚望的饲养院。

饲养院在涝洼村人的记忆中愈走愈远,饲养院也成为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涝洼人的美好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厕所的变革
后一篇:一句话的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