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坍塌的猪圈

(2022-09-26 09:07:41)
分类: 《原创》杂谈

坍塌的猪圈

 

九龙口大会战前,涝洼村的耕地旱田居多,种植的庄稼以地瓜为主,小麦、玉米、谷子等庄稼为辅,基本是靠天吃饭,因为粗粮相对较多,所以家家户户把口粮留下以外,节余下来的粮食就用来养猪。

上世纪七十年代,涝洼村曾在村北狼山前建有大队养猪场,当时有猪圈几十间,每个生产小队也都建有猪圈,当时养猪一个是增加集体收入,再就是为集体田地积攒肥料,提高粮食产量。

当时,村民家家户户也都盖有猪圈,有的建在家中厕所的后面,有的建在房外的空闲地上,家家户户基本也都会养上一两头猪,养猪的收入可能就是这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比如把卖猪积攒下来的钱用来修房盖屋、订婚结婚、置办年货、购置生活用品和淘换细粮等等。

那时候喂猪的饲料主要是地瓜、地瓜干,地瓜秧子面、发酵的地瓜叶、泔水等,一般喂一头猪到出栏接近一年的时间。猪圈的建设大都是坐北朝南,猪圈有猪舍和粪坑两部分组成。猪舍大约长两米半左右、宽两米左右、高一米八左右,前面敞开,左右和后面大都是用石头垒成,上面有顶,前面高,后面稍低,留有猪圈门。粪坑紧邻猪舍的前面,一般是下挖五六立方的坑子,上有六七十公分的围墙,用来积肥赞肥。直到今天,老村里还散落着不少坍塌的猪圈。

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大队和小队就不再养猪了,村民们自家养猪的情况也逐年减少。

通过九龙口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涝洼村的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种植地瓜粗粮为主调整成了种植小麦玉米细粮为主,村民们基本告别了吃瓜干和用瓜干换小麦、养猪换钱买麦子的时代。

随着农村机械化的普及和农村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的兴起,村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有的进厂上班,有的外出打工,有的搞起了家庭副业和蔬菜种植,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环境也有了巨大改变,村民依靠养猪攒钱积肥的情况越来越少,养猪,成为了涝洼村民的一段历史记忆,猪圈也就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世道
后一篇:张氏私塾学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