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怎么知道宝宝是在“瞎折腾”?

(2014-10-28 21:14:12)
标签:

育儿

分类: 婴幼儿饮食教育

总有父母抱怨:让宝宝老老实实吃饭真的好难啊,刚开始还好好的,没多久就开始瞎折腾,乱刨乱丢,弄得到处都是,满目狼藉,也不知道他到底吃饱了没有。专家们都说不让追着喂哄着喂,可是我们真的担心宝宝会饿着啊。

这里就要涉及宝宝发育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了。以1岁宝宝为例,他们在这一阶段的注意力不再只是表现在视觉方面,而是以更为广泛和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的动作技能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逐渐能够坐立、爬行、扶物站立并且扶物走,抓握和摆弄小物品的精细动作能力也在不断成熟过程中。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注意力的选择性体现在了选择性注视、够物、抓物、、吸吮、操作和运动等多个方面。

因此,宝宝用手抓和丢来丢去、用嘴咬、用脚踢等行为,其实都是他在“专心研究”这种东西,而不是“瞎折腾”。并且,正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选择范围大大扩展,他们不会再那么容易地听父母唠叨他们,这会让父母觉得很多时候像是在“对牛弹琴”。

了解了这些,您就不难理解宝宝在饭桌上的表现了。他们在就餐开始时候的“优良表现”其实是因为那个时候比较饿,且热气腾腾的食物是顿入眼帘的新鲜物件。在满足了口欲之后,他们的注意力开始更多集中在某一种食物(比如:红薯为什么是粘粘糊糊的)或某一种动作过程中的感受(比如:用勺子取碗里的食物的那种阻力感) ,再加上进食能力可能尚待提高(比如:还不能特别熟练地准确将勺子里的食物完整地送入口中,试着做了一会儿就开始疲倦——毕竟他们的耐心是有限的),因此,进餐过程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大人就会有一种宝宝不好好吃饭,只顾着瞎玩的错觉。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有时候喜欢通过破坏规矩来跟家长开玩笑,一方面是要吸引大人注意力,另一方面是想看看大人吃惊甚至愤怒的表情(这是让他们很愉快的游戏哦)。

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应对宝宝这些与大人期望值相反的行为呢?如何做才是健康的饮食行为及心理教育方式呢?下一篇我们再讨论(留点儿悬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