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教学目标的ABCD法

(2014-08-25 10:42:44)
标签:

教育

分类: 如何做

一、如何编辑教学目标ABCD法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形式

三、如何编写教学目标

 

如何编辑教学目标,最常用的办法ABCD法
A 行为主体
B 外显行为
C 条件
D 程度
高中二年级   在四十五分钟内   将所给英语短文译成中文,可以查字典
行为主体     程度            外显行为                 条件
 
什么人  做什么事  凭什么条件  达到什么目的
 

教学目标的陈述形式

 

有了教学目标,我们还必须把它描述出来,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十分重要。教学目标的陈述有多种形式,主要介绍以下三种。

 

1)行为目标陈述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马杰(Mager)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出了一个教学目标中应该包括的三个要素:①行为(behavior):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或说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②条件(condition):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③标准(degree):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或行为改变的程度)。

 

由此可见,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变化条件。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评价标准

 

①行为的表述

 

在教学目标中,行为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描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如“指出”、“描述”、“说出”、“列举”、“比较”、“判别”等;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如“基本要素”、“主要原因”等。

 

②条件的表述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能不能查阅参考书”、“有没有根据”、“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条件包括下列因素:

 

●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等)

 

●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工具书等)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问题明确性因素(为引起行为的产生,提供什么刺激和刺激的数量)

 

③标准的表述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对行为的标准作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一般从速度、准确性质量三方面来确定。例如:

 

●在3分钟内说出我国所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名称(速度);

 

●利用比例尺的知识在地图上测量上海和杭州之间的直线距离,误差在10千米以内(准确性)。

 

2)内部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

 

行为目标虽然避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目标的含糊性,但其本身也有缺点,它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心理过程,教师可能因此只注意学生外在行为变化,而忽视其内在的心理的变化。为弥补行为目标之不足,1978年,格朗伦(N.E.Gronlund)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提出了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目标,以反映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知觉、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出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以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即采用描述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陈述目标。例如地理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

 

【案例3

 

内部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示例

 

理解中国气候特点及影响:

 

①用自己的话阐明中国气候特点。

 

②给出一个体现中国气候特点影响生活或生产的例子。

 

这样陈述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学的总目标是“理解”,而不是表明“理解”的具体行为实例。这些实例只是表明理解的许多行为中的行为样品。这样的目标就避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传统方法陈述目标含糊性的缺点。

如咱们这一拨中的那个董事长,他的得力助手关心的是如何做更科学,然后更能赚钱,而他关心的是他的儿子能做决定了,至于对错,是其次,目标不同。还有这次我让牛小捎豆粉,能不能捎是其次,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是通过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想让他受教育。

3)表现性目标陈述

 

有时,人的认识和情感并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活动以后能立竿见影的。例如在认知方面的高级认知策略反省认知能力的提高,在情感方面的态度、品德的培养等,都需要经过长期的持续努力。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的教育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了弥补上述两种陈述目标方法的不足,艾思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例如,积极参与地理课外活动方面的一个表现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在参加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中,能够采集标本,做好现场记录”。

 

三、如何编写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课程标准:《高二英语课本》

本节(课)教学目标:了解加拿大的概况;学习主谓一致的用法,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主谓一致现象

知识和能力:学生能了解并用自己组织的语言重点介绍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人口、天气情况、资源等情况。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能填写图表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加拿大情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习俗之间的差异

既有总目标,也有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比方说lingyan的教学目标有一部分就是学习目标。如掌握哪些单词,句型,语法?学习目标,就是学生学案上写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三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8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因此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画出常见电路组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例如:1、

在《地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针对知识要点的学习多有这样的表述 运用地图说出 ……” …… 图上识别 ……” 阅读 …… 图”、 在地图上指出 ……” ,这些表述的最终指向都是要“用地图学习”, 

 

课标内容:三(二)1.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了解黄河长江的概况:源头、入海口、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水文特征和价值。

2、运用地图、图片、统计资料和已学的河湖知识分析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方案。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5、在体会河湖与人类的关系,正确评价河流的利害的过程中培养辨证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导向式目标)
6、通过了解滚滚黄河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导向式目标)

 7、通过了解我国在黄河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导向式目标)
 

3、

 

课程标准:《高二英语课本》

本节(课)学目标:了解加拿大的概况;学习主谓一致的用法,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主谓一致现象

知识和能力:学生能了解并用自己组织的语言重点介绍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人口、天气情况、资源等情况。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能填写图表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加拿大情况。表现式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习俗之间的差异。导向式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