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第八课 探问生命【导学案】
(2017-09-28 21:17:07)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教案 |
《道德与法治》第八课 探问生命【导学案】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1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学会从容面对生命,担当一份使命。
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短暂性和生命的接续性。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有接续。
难点: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话题,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__幸运__。
2.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__短暂__。
3.__死亡__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4.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__接续__。
5.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__我__”的生命,还是“__我们__”的生命。
6.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__身体__的生命,还包括__社会关系__中的生命、__精神信念__上的生命。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生命有时尽
探究一:教材P88运用你的经验
(1)说说你所知道的“最长的生命”。
(2)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
答案提示:(2)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有时,我们说生命可以永恒,指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它通过家族的繁衍,创造出不朽的精神文化成果等方式来实现的。
探究二:教材P89探究与分享
(1)在上面的生命故事中,两个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
(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答案提示:(1)共同表达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个体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
(2)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我们要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等等。
探究三:教材P90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待这位同学的观点?
(2)这样的人生态度会给他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1)这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每天都过得充实,不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
(2)这样的人生态度会让他丧失前进的动力,沉迷电子游戏,对生活丧失希望,会浪费美好的青春时光,等等。
探究四:教材P91探究与分享
(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
(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1)如: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让生命更有价值,等等。
(2)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知识模块二
生命有接续
探究五:教材P91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
答案提示:如,给家庭带来了欢乐,让家庭得以延续,等等。
探究六:教材P92探究与分享
从下面的情境中你分别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
答案提示:分别看到了家族生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延续,民族友好关系的传承。
探究七:教材P92阅读感悟及教材P93拓展空间
(1)学生分享季羡林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2)分享《孔子世家谱》后,尝试制作一张你的家庭图谱。
(3)从上面两个分享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2)略;(3)体会到了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让人生更有意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列关于生命的说法,正确的有( D )
①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②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
④生命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告诉我们( B )
①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②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③我们应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人生有意义
④人活着太没意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关于死亡,说法错误的是( C )
A.死亡是我们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
B.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C.人早晚要死,人生毫无意义
D
.向死而生,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
4.生命对于我们而言,包括( A )
①身体上的生命
②社会关系中的生命
③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④未知的生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辨析:有人说,生命的接续就是指身体生命的接续,家族的繁衍,对此,你如何看?
答案提示: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第2课时
敬畏生命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回答。
师:是呀,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_崇高__的、__神圣__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敬畏_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高于一切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__同样重要__。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_尊重__、__关注__、__关怀_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内心的自愿选择__。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生命至上
探究一:教材P94探究与分享
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探究二:教材P94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探究三:教材P95探究与分享
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答案提示:不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知识模块二
休戚与共
探究四:教材P96阅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我是一个生命”,谈谈自己的感悟。
答案提示:感悟: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怀,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探究五:教材P97探究与分享及下面相关链接“四种道德潜能”
1)上述五个情境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2)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3)学生分享P97相关链接,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提示:(1)“让座”让我感受到对孕妇的关爱,“蹲下去”体现了对生活困难的人,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陪伴和分享”感受到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奉献中提升自我;“我是你的拐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拥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怀。
(2)共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列对生命至上的理解正确的有( C )
①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②生命至上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最重要
③生命至上意味着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④生命至上,要求我们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爱心》栏目的“知心姐姐”以其独特的方式使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痛苦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知心姐姐”的行动是( D )
①善待他人生命的表现
②当他人生命遭遇困难需要帮助时,伸出了援助之手③尊重、珍爱自己生命的表现
④
肯定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对于“路遇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是( C )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B.为了避免“被讹”的麻烦,不扶为好
C.要扶,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爱
D.只有在有证人或有监控的情况下,才扶
4.生命哲学家史怀译说过:“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敬畏生命,善待生命。我们既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