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友必备的自行车外胎的基础知识及选购技巧

(2013-11-14 17:01:28)
标签:

自行车外胎

自行车

外胎常识

分类: 单车知识类

骑友必备的自行车外胎的基础知识及选购技巧 有很多骑友,对于新车上的原配胎很不满意,或者因为车胎磨损严重,而打算换一种外胎但是又纠结如何才能选一款新的车胎,而迟迟定不主意。下面,我们就自行车外胎来做一下了解,希望对各位骑行爱好者有所帮助。

 

外胎的构造

http://s7/mw690/003XwYfVty6EdsUQ7oGb6&690

说到这个胎的构造,也许用「再生胎」这个词会比较好解释。每次发生大型车辆因爆胎出车祸的社会新闻,「再生 胎」的问题总是会被拿出来检讨。所谓的再生胎,就是把磨损的胎皮清除掉,保留原有的胎体,再重新贴上一层胎皮。 听起来好像很不可靠是吗?但其实轮胎的构造就是这个样子。自行车的开口式外胎(clincher),就是由织网罩构成轮 胎的主体,贴上一层胎皮来给滚动时磨耗,并埋入两条胎唇用来把轮胎固定在轮框上,这样就形成了轮胎的主要构造。 由于自行车轮胎比较薄,易被穿刺或割伤,大部份都会在胎皮和织网罩之间再加一片防爆层,以增加轮胎的强度。

 

外胎的特性

 

一般在描述轮胎的特性时,大致上是分成几个方向:滚动阻力、抓地力、路感、耐磨性、防爆、重量、价钱。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性是经常被忽略但很重要的:力量传导以及制造质量。如果要用「名词解释」来说明这些词汇的话,各位可能还没看完就先睡着了,所以我还是用「感觉」的方式去描述这些特性,读起来比较容易消化。

 

滚动阻力

 

当轮子开始滚动的时候,你会希望它一直滚下去不要变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会面临风阻和其他阻力。以自行车本身的阻力来说,一小部份原因是花毂培林的阻力,另一个主要的部份就是轮胎的「滚动阻力」了。滚动阻力越小,速度就越容易维持,换句话说你用同样力气去踩速度就会加快。不必说,滚动阻力越小越好。

 

抓地力

 

在你过弯或煞车的时候,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打滑,此时轮胎的「抓地力」就是一个关键。即使是直线加速,力道强大的时候也会需要抓地力。抓地力是越大越好。

 

路感

 

遇到不平整的路面,有些胎会让你觉得很颠,震得全身不舒服,有些胎是闷闷的没什么感觉,另有些胎则是让你感觉得到有路况的变化但不觉颠簸。这些感觉统称为「路感」,你会希望有一个舒适的路感,而不是一个颠得你七荤八素的路感。

 

耐磨性

 

自行车轮胎普遍来说算是贵的,用单位橡胶所需的金额算起来的话,比汽车轮胎不知贵了多少倍。所以你当然会希望这么贵的东西能够撑久一点,这就是轮胎「耐磨性」的责任了。耐磨性越好,可以使用的里程越长。

 

防爆

 

破胎可以说是从事自行车休闲运动最常碰到的故障,而且为了轻量化胎皮往往只有薄薄一层,不太容易耐得住石头、玻璃、树枝的穿刺。大多数户外使用的轮胎都有「防爆」的设计,避免异物刺穿织网罩。

 

重量

 

也许你是追逐轻量化的一员,自行车上任何一个零配件,都要计较那十几二十克。无疑地内外胎也是一个轻量化的标的,一车份加起来,可以差到一两百克之多。姑且不论减轻轮胎的重量有什么效果,光看到整车账面上的重量减轻,可能就会让你乖乖把钱掏出来买轻量化轮胎了。

 

不懂轮胎的人,就跟不懂车架的人一样,如果不知道要怎么选择,就买最轻的吧!轻量化的轮胎很不可思议,一条重量的差距可能达到50-100克。事实上,重量轻的轮胎也带来许多性能上的优势,首先在爬坡时就占了一些便宜,另外由于惯性较低,比较容易加速。重量减轻的原因又多半来自于更薄的胎皮与织网罩,甚至省略防爆层,这样的结果是带来更灵敏的路面反应、更舒适的路感,以及更低的滚动阻力。 不过,轻量化的轮胎到底是把什么省下来?首先胎皮一定要很薄,所以耐磨性不可能太好,也许用个一两千公里就见底了。其次,省下防爆层至少可以轻 20 克,而且让路感更佳,但胎皮变薄加上没有防爆层,代表的是你骑到一半停在路边换胎的机会大增。在花钱购买轻量化轮胎之前,先弄清楚它提供了什么样的防爆措施,是否符合自己的骑乘环境。别让破胎减损了骑车的乐趣,也造成金钱上的损失。

 

力量传导

 

如果你跟我一样,骑过登山车的颗粒胎,再换成光头胎,一定可以感觉到在起步的时候,花一样力气加速度得更明显,在爬坡的时候,也变得更轻巧。这就是轮胎的「力量传导」变得更好了,或者可说是轮胎的「刚性」更好。力量传导不佳的轮胎,好像胎面黏在柏油路上似的,用很大的力气去踩却好像踩进泥巴里一样。

 

制造质量

 

你会不会觉得有些轮胎外表看起来毛毛躁躁的,很不舒服?有些胎为了视觉效果或其他理由,加入了不同的颜色,可是你有没有发现颜色交界处歪歪斜斜的?有些胎装上轮框以后转转看,你有没有发现它其实不是「正圆」,有上上下下的偏差?即使是生产厂商应该也不乐见产品有这些令人不愉快的地方,但有可能是品管达不到要求或者考虑成本下所做的牺牲。

 

TPI织网密度

 

由于织网罩是轮胎的主体,而滚动阻力的主要来源就是织网罩在接触路面时压缩变形所造成的能量损耗,因此织网罩的优劣就是轮胎性能的关键。最常被拿来当作指标的就TPI,也就是织网密度了。TPI越高,代表一英吋内的纤维数量越多。高密度的织网,代表纤维更细,填补缝隙所需的橡胶就更少;相对的低密度的织网,纤维较粗而且所需使用的橡胶也更多。

http://s14/mw690/003XwYfVty6EduFQg212d&690

织网罩影响的层面非常的广泛。首先,它是形成轮胎路感特色的主要原因。织网密度越高,织网罩的厚度越薄,反应就越灵敏。在压过不平整路面的时候,仍可保持与地面的最大接触面积,并且不会让震动扩散开来。低织网密度加上厚重的胎皮,在经过崎岖路面的时候,往往胎皮会来不及反应,就把震动直接传到手掌或屁股上来,而且会让轮胎跳离地面,使得接触面积变小,抓地力也变差。

http://s1/mw690/003XwYfVty6EdJ9Lu5Wa0&690

从路感还可以衍生出高 TPI 的其他好处:重量轻、滚动阻力低、在粗糙路面上抓地力更好,连带的力量传导也更好。既然高TPI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不每条胎都尽可能达到最高的织网密度?一部份原因是工业设计与成本考虑,一部份原因是厂商产品线的区隔,还有一部份原因是强度的问题。高TPI的织网罩一定比低TPI的要薄,防爆的特性也较差。短程通勤、加了避震器的车、或者根本就是故意要去骑恶劣路面,实在没必要采用高TPI的轮胎。 

另外厂商通常也会在纤维材质上着墨。一般而言低TPI的轮胎是用尼龙纤维编织,而高TPI轮胎会采用更柔软纤细的棉质、丝质纤维来编织。有些款式的轮胎织网纤维会采用聚酯棉,来增加织网罩强度,甚至安插超高强度的Kevlar纤维,来增加防爆的特性。另有些厂商有其独门的织网纤维秘方,其效果不外乎是为了更柔软以及更高强度。柔软度高的棉质或丝质纤维当然路感最好、滚动阻力最低,但是用在户外道路上却不见得是理想材质,你还得考虑到强度的问题。所以你应该视用途挑选合适的织网材质以及密度,以在性能及价钱上取得均衡。

 

胎压

 

很多开口式的外胎标榜了高胎压,可以打到 145psi,甚至高达 175psi。打高胎压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例如在滚动时可减少织网罩的变形量让滚动阻力同步减低,力量传导也会因为织网罩刚性较高而变好,对体重较重的骑士来说也可以

避免「蛇咬」型态爆胎的发生。但是高胎压真的就是万灵丹吗?不只不是,而且还可能有反效果。由于胎压打高,会使得路面的反应变差,些微的路面不平整就会造成弹跳,不只容易让人感到疲劳,也会因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小,让抓地力会下降,使得力量传递不连续,并增加过弯的危险性。当胎皮无法顺利压过崎岖的路面时,这种「撞墙」的效应会把前进的力量反弹回来,让速度快不起来。充气式轮胎之所以安全、舒适、有效率的原因是在于利用空气压力维持轮胎刚性之余,在与路面接触处仍保有适度的压缩扁平度,来反应路面状况。如果把胎压打高让扁平度消失,岂不就失去了采用充气式轮胎的原意?也许你会纳闷,管胎不是可以打到 200psi 甚至更高的胎压,为什么同样技术做出来的开口胎,只不过打到 145psi,路感就差这么多?我也用过相同织网罩及胎皮规格的管胎,打到 180psi,丝毫不会觉得它很硬。其中最大的差别是,管胎打饱气之后切面是圆的,这样使得管胎在任何角度下都保有很好的路感;而开口胎并不是,内胎的切面形状像个冬瓜似的,先天上就不容易拥有相同的性能。另外高级管胎内胎的材质是乳胶(Latex,保险套的原料),弹性好滚动阻力小路感佳,而开口胎一般使用的内胎是丁基橡胶(Butyl),是无法和乳胶相提并论的。但即便是使用管胎,胎压的设定仍应该要让轮胎在承重时产生一些扁平变形,才是让它性能正确发挥的做法。

 

胎纹

 

颗粒胎的目的是增加软地面上的抓地力,比较宽的轮胎,例如1.5吋以上,若设计有一些凹纹,其目的与其说是增加排水性,不如说是用来检查胎皮的磨耗。以自行车的速度和轮胎的触地面积,在湿地上是不足以形成会让车子打滑的「水膜」。如果是凸出来的颗粒,则是为了增加软路面或砂石路面上的抓地力,因为这些路面比轮胎还软,颗粒可以陷进去咬住路面,大幅增加抓地力。可以看看沙滩车在海滩上压出来的胎印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颗粒胎用在硬地上的路感一定不会好,抓地力因接触面积缩小而不足,而且力量传导也一定差,因为踩下去的力量有一部份会消耗在颗粒的变形上,让整台车变得很难拖动似的。 

那么细细的公路车胎,设计胎纹的用意是什么?并不是为了排水,而是要增加抓地力。胎纹的设计很具争议,因为就一般人的常识来说会以为有胎纹抓地力才会好,厂商为了迎合市场所以就推出有胎纹的产品,但实际上抓地力和胎纹之间的关连并无定论。一些厂商宣称他们设计的胎纹可以分散压力并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抓地性能也会跟着提升。也有说法是细细的胎纹可以「渗透」到路面的缝隙中,以增加抓地力。胎纹的设计会提高滚动阻力,因为让胎纹压缩变形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胎纹也会让力量传导变差一些,因为施加在胎皮上的力量有一部份被内耗在胎纹的变形上了。有胎纹的轮胎往往在胎纹磨平之后特性变好了,滚动阻力下降且力量传导变佳。虽然厂商会解释设计胎纹的用意,但不代表同样路况下光头胎就会发生抓地力不足的情况,甚至光头胎滚动阻力还更低。但显然的有胎纹的轮胎,似乎比较让人感到「安心」,觉得厂商有在用心设计产品。许多公路车轮胎的设计会把中央和两侧分开考虑,中央的部份要降低滚动阻力,会使用较硬的橡胶、光滑表面处理或适合直线行进的胎纹(例如菱形细颗粒);两侧会采用较软的橡胶、粗糙表面或变形量稍大的胎纹。较软的橡胶确实可以提高抓地力,至于胎纹的效用,就看你亲身的经验以及要不要相信厂商的说法了。

http://s4/mw690/003XwYfVty6EdJnakhB53&690

宽窄

 

同样是 700x23c 的外胎,实际上的宽窄还是有差的,有些胎圆鼓鼓的,有些胎则比较苗条,拿光标尺去量会发现各厂牌之间有一些差异,也因此有些厂商得以在相同规格下偷重量。比较宽的胎,路面的适应性比较好,抓地力比较足,舒适性也较佳。但宽胎的负面影响是风阻和重量,为了降低风阻,应该要选用较窄的外胎。不一定比较宽的胎就好,或比较窄的胎就好,还是要看用途。所以这又是一个权衡的抉择了。或许是自行车厂商比较保守,大多数的公路车出厂时都是配23mm的外胎,甚至是25mm的。毕竟太窄的胎可能会发生抓地力不足、控车不易或卡进水沟盖等危险。如果很确定自己的骑车路线路况良好的话,何不试试换个较窄的胎来降低风阻;如果是低速爬坡的话,换个较窄的胎除了省点重量,降低风阻的帮助就不那么大了。 换上较窄的胎,例如 20mm,应该要将胎压打得高一些。如果在相同胎压下,宽胎的滚动阻力可是会比窄胎还低的,但这样的比较并无意义,因为这个条件下宽窄胎的触地面积是一样的,窄胎的扁平度显然会比宽胎大,造成滚动阻力较大。如果要让窄胎的触地扁平比例和宽胎一样,就应该打高一点的胎压。但要小心的是,打高胎压以后代表的是触地面积会变小、抓地力降低、路感会变差。专家建议低风阻轮甚至应该配到18mm的细胎,才有最理想的效果。不过以安全为前提的话,应先确认天候及路面状况,再来决定轮胎宽窄。

 

颜色

 

胎皮的主要原料是橡胶,原色是褐色。大多数轮胎会呈现黑色的原因是加入「碳黑」以增加抓地力和耐用度。一些有鲜艳颜色的轮胎,是用二氧化硅取代了碳黑,不只更美观,而且据称干湿地的抓地力都会更好。有些轮胎具有「古典味」:胎壁是皮肤色,而胎皮是黑色,这是因为胎壁并未添加碳黑的缘故,橡胶本身比较软,可以减低一些滚动阻力。目前主流的轮胎胎皮很多都是三间色,比如「红-黑-红」这样子配色,一方面是让直线的滚动阻力低、过弯的抓地力好,另一方面是为了好看。后一个原因可能才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决定性条件。


http://s12/mw690/003XwYfVty6EdJwBOmTcb&690

购买和维护

 

购买一个新的外胎首先要检查软边的胎耳(俗称牙子)和硬边的钢丝有无变形,扭曲和折裂。其次要看有无凹陷的地方,有无缺胶或其它杂物。检查胎里时,主要检查帘线有无弯曲,帘线排列是否有序,疏密一致和有无杂物。胎面与帘布之间有无脱层,有无变形及气泡。胎面不能有龟裂。

 

山地车小贴士:前胎装平头(光头)轮外胎 后胎装突纹外胎 平路省力兼顾越野。

 

市面上有一种平头胎,价格大概50元左右一条,轮胎中间部分平滑顺直,两边的部分突兀而强厚。直线骑行时纵向阻力不大,变向转弯时横向阻力加大,兼顾越野和公路的要求,很适合山地车骑手长期使用。


http://s5/mw690/003XwYfVty6EdJFGOUc44&690

自行车外胎相对内胎耐磨性好,承受负荷大。但是,使用不当也常常会加速磨损,出现龟裂、爆破等现象。所以平时使用自行车时应注意保养外胎,请注意以下三点:

  

1、充气要适量

  

内胎充气不足造成的瘪胎,不仅阻力增大,骑车费力,而且加大了车胎与地面摩擦面积,使外胎加速磨损折裂。充气过足,加上日晒胎内空气膨胀,胎内帘线容易被胀断,会缩短使用寿命。因此,打气要适量,寒冷天气可足些,夏天要少些;前轮气少些,后轮气要足些。

  

2、不要超载

  

各种外胎的侧面都标有它的最大载藏重量。如普通外胎最大载重量为100公斤,加重外胎最大载重量为150公斤。自行车裁人和车子本身重量是由前后两个车胎分但的。前轮承受总重量的l3,后轮为23。后衣架上载重几乎全部压在后胎上,超载过重,加大了车胎与地面摩擦,特别是由于胎侧的橡胶厚度比胎冠(花纹处)要薄得多,经常重载易变薄出现裂口,在胎肩处爆破。

  

3、清洗轮胎

  

每次骑行之后都要仔细地为轮胎去除杂物,如石子、玻璃……。清理干净轮胎的杂物后,要用水清洗轮胎,再用干净抹布擦干净,要避免油脂、碳氢化合物、腐蚀性物质粘到车胎上致使轮胎变质,也要防止阳光直晒。如果长时间不是用自行车,应该轮胎充气到70-90psi(5-6bar)-指公路车,平衡放置。

 

 http://s2/mw690/003XwYfVty6EdJImlode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