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年龄段都能读点书

标签:
学习文化健康娱乐 |
分类: 生活与文化 |
任何年龄段都能读点书
当今社会在公共场合抱着一本纸质书看的人都和珍稀动物没什么区别了!是不是如今都没有人看书了?那么经常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应该如何更好的去读书呢?
1、经常看书的人谈资更多
这点很明显,因为书读多了,知道的事自然也变多了。比如你以前对一个地方不太了解,可以读一本关于那个地方的书,通过他的文字,可以了解到不少意思的事。
2、经常看书的人更了解现象背后的道理和原理
有些看似很普通的事,背后其实是有经济学、心理学等原理在的。读过相关书籍的人,就会因为知道这些原理,而看到事情的本质。
比如你要是找中介买房子,假如你看好一套房,中介八成会主动给你找同小区的其他几套房,并且会先带你去看那些在你看来不咋地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做呢?就是为了让一个性价比较差的房子作为锚点,这样你再去看自己想买的房子,一定觉得自己的眼光和选择特别好。一高兴,这笔交易就成了。
3、经常看书的人更敏感,也更富有同理心
经常看书,尤其经常看文学书的人,心思会比较细腻,对身边发生的事会比较敏感。他们更容易去为别人着想,这是因为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见识到了太多的灵魂。
不管是葛朗台这样的吝啬鬼,还是堂吉诃德这种别人眼中的疯子,读书多的人都见识过,他们看过大师笔下的故事与人物,因此对人性的理解更深刻,在生活中也就更富有同理心。
4、经常看书的人能够包容不同声音
这一点是上一点的延伸,读书越多,人其实是越宽容的,而读书少的人,在观念上则容易表现为保守与专制。
比如我们读到一篇文章,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我们自身的观点不一样,读书多的人会去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他的观点对不对,有没有可以吸收的地方。
而基本不读书的人,很难去接受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 读书越多的人,越清楚自己的贫瘠,而基本不读书的人,反而容易认为自己的灵魂是丰盛的。
5、经常看书的人重逻辑,不容易被情绪带偏
现在的热点事件太多了,应接不暇的,吃瓜群众很容易被情绪给带偏。如果一个人赌上了自己的前途和声誉去证明一件事,那么一定可以说明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可是,这个逻辑真的百分百正确吗?不一定,因为人类不是一个百分百理性的动物。
6、经常看书的人好奇心与求知欲更强
一个人经常看书,除了专业或职业上的原因,就是因为爱看书。为什么爱看书?因为书中的世界实在是太精彩,太缤纷了。
爱看书的人,不管多大,都还抱有孩童时期那种旺盛的好奇心,我们对世界有很多不了解,所以我们想去知道。
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面临的问题却是无限的,我并非要去解决这些问题,我只是想知道一些事的真相是什么。当你从书中了解了一件不曾了解的事,懂得了一个不曾懂得的道理时,那种喜悦感是难以言表的。
7、经常看书的人会更客观地去思考一件事
说实话,一个人想要做到客观是很难的,我们都是主观而自私的,但是读书多的人会刻意让自己抽身出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在带有强烈情绪,或与自身利益过分相关的时候,人就戴上了有色眼镜。读书越多,你就越有勇气,也越有自觉去摘掉这副眼镜,因为你知道它正在蒙蔽你的双眼。
读书的意义,我觉得有两点,第一作为专业书籍可以让你快速获取前人的经验;第二非专业书籍可以帮助你思考
另外,提几点建议
如果你不想被娱乐文化禁锢你的思想,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供君参考:
1、拒绝毫无意义的低劣娱乐化产品
包括但不限于肤浅的书籍、影视、综艺节目、游戏,娱乐圈资讯。他们的肤浅体现在内容,他们把最厉害的技术用在吸引你上面,反复调节的色彩,苦思冥想的标题,不断优化的用户体验,让你一旦进入就无法自拔,沉溺其中。如果你还没有接触,那么不要接触;如果你已经接触,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减少,乃至完全杜绝。
2、思考并为你的人生制定一个中期目标
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能够实现的中期目标。如果太过于脱离实际,则是毫无意义。而这个目标本身的意义在于,让你明确你努力的目的、意义。
至于具体实施上,要将这个中期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再将小目标分解为要素,最后根据每个要素制定每天的日程安排,这个日程安排要根据要素量化,才能督促自己,今天还有任务没有完成,不能懈怠。
而且每准备好一个小要素,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为你带来收益与快感,综合起来这个中期目标就会为你长期带来持续收益与快感。
3、培养一两个有益的兴趣,并使之形成习惯
这个兴趣要结合上一条的中期目标制定,是一个会获得收益的,能够为中期目标达成提供帮助的兴趣。可以是读书、学一样乐器、坚持健身或者写作。
为什么要养成习惯呢?即使有再大的兴趣,在不断深入、重复的过程中,也会使你感到枯燥。而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就像辛苦认真工作了一天,在下班后会控制不住的大吃大喝,随意购物一样。而当一个行为成为习惯之后,会有效的减少意志力的消耗,有助于长期持续。一个没有输入的人,未来是很难持续输出的。
最后,愿你的生活拒绝索然无味的平庸,保持头脑的清醒!
多读就是反复地读,正如古人所说的“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书则不换,还是那本书。更绝的是,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质就是读书须入化境,不在书的多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