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标签:
崂山明霞洞景区全真金山派弟子 |
分类: 古迹石刻 |
石刻迷_新浪博客
崂山明霞洞
康熙庚戍年(1670年)上石

于一泰确是一位高道,是崂山金山派第三代传人,他不但在崂山声名赫赫,据说还曾到京城弘道传法,与一些官员文人有过密切交往。崂山明霞洞有一诗刻,就是明代京城官员居士乔巳百为于一泰所作(诗中“牢山”即崂山):
牢山道士人不识,学透先天耀红日。厌簿神仙不肯为,咳唾一声天地裂。夜来传道怕高声,语落人间鬼神泣。
清同治《即墨县志》对于一泰有较详细的记载:
于一泰,东昌(今山东聊城)人,号守元子。顺治时居明霞洞,精通经义,后迁大庙,聚徒讲学,远近多从之者,年八十四,犹如童颜。一日,谓其徒众曰:“吾去后勿建塔,筑一墓足矣。”言毕,端坐而逝。
于一泰逝于大庙(大庙山妙清宫),应葬在大庙山(大妙山)。
残碑高80厘米,宽50厘米,估计完整碑高应在1米。书刻粗率。依拓片辨识碑文:上端横书“修真碑记”;右侧小字为“崂山明霞洞孙祖六辈孙”;中间大字为“大清羽化天祥道人周公”,“公”字略可辨识,下部断失;左侧文字为“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初二日奉祀孝男元义”,与“元义”并列右侧文字为“弟子李元囗”。
此碑可证,崂山明霞洞石刻中的金山派第六代传人“周天囗”是碑主周天祥。他曾有家室,有一个儿子叫周元义,也是一位道人,还有一个弟子叫李元囗。
即墨文史爱好者王振安先生提供照片。

白云洞门前题刻:
"大门碑记,玄清老祖十代弟子王生本、赵体顺、李性元、大清,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立“。
史志上云:“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崂山道士王生本在白云洞立有白云洞历代碑,内述其金山派祖师海岳山人之功果,惜碑文已佚。”
其实原石碑仍在白云洞,只不过被人破坏成了碎石块。
崂山太清宫的老道长匡常修也是金山派道士。1930年,妻病故,遂离家,到崂山白云洞拜其叔父匡真觉道人为师,先后在白云洞、明霞洞、凝真观、太清宫修行。
后一篇:探访白云洞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