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2023-12-18 13:26:54)
标签:

崂山明霞洞景区

全真金山派弟子

分类: 古迹石刻
石刻迷_新浪博客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崂山明霞洞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崂山上清宫。从此至明霞洞距离一公里多点,以前有明霞洞是上清宫别院之说。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明代,这里出了一位高道,名孙玄清。他创立了全真金山派。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明霞洞摩崖石刻,金山
派的“宗祖派”,始祖孙玄清。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石刻上还有金山派一至六代有20多 人的名录。辈分:玄、至、一、無、上、天。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顺治十年(1653年)重立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上清宫摩崖石刻,金山派弟子33人。有几人与明霞洞石刻一致。
康熙庚戍年(1670年)上石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从石刻中可看出,于一泰、王上乘是有领导地位的。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于一泰确是一位高道,是崂山金山派第三代传人,他不但在崂山声名赫赫,据说还曾到京城弘道传法,与一些官员文人有过密切交往。崂山明霞洞有一诗刻,就是明代京城官员居士乔巳百为于一泰所作(诗中“牢山”即崂山):

牢山道士人不识,学透先天耀红日。厌簿神仙不肯为,咳唾一声天地裂。夜来传道怕高声,语落人间鬼神泣。

清同治《即墨县志》对于一泰有较详细的记载:
于一泰,东昌(今山东聊城)人,号守元子。顺治时居明霞洞,精通经义,后迁大庙,聚徒讲学,远近多从之者,年八十四,犹如童颜。一日,谓其徒众曰:“吾去后勿建塔,筑一墓足矣。”言毕,端坐而逝。
于一泰逝于大庙(大庙山妙清宫),应葬在大庙山(大妙山)。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大庙外有一坟墓,立着墓碑,上刻:
清末时期原大庙山道长于一泰之墓,大庙山修复人净度、净善敬立,二00九年农历九月初九日立。

这是现在的道观主持现造的。应该是“明末时期”,而非“清末时期”。

即墨文史爱好者王振安先生提供照片。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前两年,在大庙山发现了王上乘徒弟周天祥的墓碑。
残碑高80厘米,宽50厘米,估计完整碑高应在1米。书刻粗率。依拓片辨识碑文:上端横书“修真碑记”;右侧小字为“崂山明霞洞孙祖六辈孙”;中间大字为“大清羽化天祥道人周公”,“公”字略可辨识,下部断失;左侧文字为“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初二日奉祀孝男元义”,与“元义”并列右侧文字为“弟子李元囗”。
此碑可证,崂山明霞洞石刻中的金山派第六代传人“周天囗”是碑主周天祥。他曾有家室,有一个儿子叫周元义,也是一位道人,还有一个弟子叫李元囗。  
即墨文史爱好者王振安先生提供照片。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即墨文史爱好者王振安先生提供照片。 (周怡教授题跋)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孙紫阳所创“金山派”,庙庵曾有明霞洞、上清宫、白云洞、凝真观、大妙山、寿阳庵、犹芳庵等等。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白云洞门前题刻:
"大门碑记,玄清老祖十代弟子王生本、赵体顺、李性元、大清,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立“。

史志上云:“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崂山道士王生本在白云洞立有白云洞历代碑,内述其金山派祖师海岳山人之功果,惜碑文已佚。”
其实原石碑仍在白云洞,只不过被人破坏成了碎石块。

崂山太清宫的老道长匡常修也是金山派道士。1930年,妻病故,遂离家,到崂山白云洞拜其叔父匡真觉道人为师,先后在白云洞、明霞洞、凝真观、太清宫修行。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山坡上的白云洞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白云洞附近,道士赵体顺的墓塔。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被破坏的道士李性元的墓碑。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全真金山派百字辈 
玄至一无上,天元妙理生,体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
常怀清静意,合目得金丹,道高扶社稷,留名万古传,
宏扬开大化,正法度贤宗,温良恭俭让,宽仁慈善容,
潜心存本位,密念守规中,勤修延寿命,内息润黄庭,
安义黍珠成,凝照慧光灵,冲举云霄外,永与太虚同。

全真龙门派百代谱
道德通玄静, 真常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 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 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惟懋, 希微衍自宁。
惟修正仁义, 超升云会登。
大妙中黄贵, 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 金木姓相逢。
山海龙虎交, 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 月盈祥光生。
万古续仙号, 三界都是亲。

所以,金山派始祖孙玄清,是龙门派第四代。

明道观建筑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白云洞道士田白云的传人宋天成来这里创建的。明道观是乾隆中期改属全真金山派,由此推断,田白云应该是“上”字辈的。
全国道教原大方丈王全林就是金山派第19代弟子,已羽化。

石刻中看崂山金山派弟子
德租时期的太清宫崂山道士(明信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