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探明霞洞景区摩崖石刻

标签:
崂山明霞洞景区 |
分类: 古迹石刻 |
石刻迷_新浪博客
崂山明霞洞又到了金秋时节。
明霞洞本为上清宫别院,于金大定二年(1162年)开凿洞体始建为庙宇。
元代初期,明霞洞右上始建有斗姆宫,故洞名斗姆宫。
明代,洞名斗姆宫更名为明霞洞,斗姆宫遂改名为明霞洞。
据说,“明霞洞”三字,为邱处机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手书。洞内原来高大宽敞,明代陈沂游记中记载:“其中空,洞如厦,环石如堵,前户后牖。”据《胶澳志》记载,金代大定二年(1162年)曾将此洞修筑为庙宇。清康熙年间,雷雨中山洞倒坍,大半陷于地下。
但第三句的史志记载为:“古来好事亦无迹”,看来史志有误。
金山派在明霞洞有一至六代传承人的姓名,崂山金山派前十辈的辈份是“玄至一无上,天元妙理生”。
前面提到的第三代传承人于一泰,东昌(今山东聊城)人,号守元子,精通经义,后迁即墨大庙山大庙,聚徒讲学,远近多从之者,年八十四,犹如童颜。一日,谓其徒众曰:“吾去后勿建塔,筑一墓足矣。”言毕,端坐而逝。
后来,第五代人王上乘、及第六代周天得也迁至即墨。
上面的照片均由本人拍摄,时间跨度约二十年。石刻风化弥漫,辨认难免有误,敬请批评指正。
石刻深受爱好者关注,编写博客也不易,敬请新浪小编手下留情。



前一篇:崂山老君堂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