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塔崇拜

(2023-03-21 20:08:55)
标签:

犍托罗石刻

佛塔崇拜

分类: 古迹石刻
石刻迷_新浪博客

佛塔崇拜


佛塔崇拜
桑奇大塔与石门(此图来自网络)
桑奇大塔( The Great Stupa at Sanchi)是印度著名的古迹,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是印度有名的佛塔之城,被誉为印度佛教艺术的代表。 

早期佛教艺术起源于佛塔崇拜。这是印度本土的一座佛塔,建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释迦牟尼涅槃后,信徒们八分舍利,为此修建了八个塔,以作悼念。

佛塔崇拜
桑奇大塔塔门雕刻药叉女,公元1世纪

佛塔崇拜


佛塔崇拜
佛塔崇拜,初期,塔上没有任何人物形象。
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在世时,是反对印度社会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的。在佛教产生后的六百年间,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牟尼生前的教训,不立偶像崇拜。在印度史上,直到公元一世纪前,并未见有佛的雕塑像和绘画像出现。虽然雕有法座,但上面并无佛像,一般都是以法轮、菩提树、佛足迹等象征佛陀。

佛塔崇拜
佛塔崇拜,巴尔胡特佛塔,栏杆浮雕,巽迦王朝,前185-73年。
巴尔胡特窣堵波,约建于公元前2世纪中期巽伽王朝时代。原址在今印度中央邦萨德纳县城以南约15公里的巴尔胡特。1873年英国考古学家A.坎宁安发现该塔遗迹时覆钵早已崩坏。据调查该塔原台基直径约20.7米,周围甬道宽约3.2米;原建有高约2.15米的80根石柱组成的围栏,以及东西南北4座塔门。1875年该塔残存的东门和部分围栏被移至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复原陈列至今,一些围栏断片由阿拉哈巴德市立博物馆收藏。
上部是手持花环和棕榈枝的有翼飞天(Apsara),印度巴尔胡特

佛塔崇拜
逐渐发展,塔上开始出现人物形象。这是阿马拉瓦蒂大塔(佛塔)。  阿玛拉瓦蒂大塔的雕刻是后期安达罗王朝(约124- 225)艺术的典范。据考证,阿马拉瓦蒂大塔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在公元2世纪曾大规模扩建增修。桑奇大塔是北印度窣堵波形制的代表,阿马拉瓦蒂大塔则是南印度窣堵波形制的代表。

佛塔崇拜
礼拜佛塔 (公元2-3世纪)八分舍利后,各国建舍利塔进行礼拜的场景

佛塔崇拜
从阿富汗搬来的小型佛塔(窣堵波 stupa),陈列在博物馆中。这个上面已有人物形象。
窣堵坡(stupa) 原是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坡就是坟冢的意思。开始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佛出生、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随着佛教在各地的发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争相供奉佛舍利。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

佛塔崇拜
塔周围人物着犍陀罗地区的经典服装“陀地”。

佛塔崇拜


佛塔崇拜
这是另一座窣堵波,形状略有不同。
14世纪的灰泥制,有多色和镀金的痕迹,身高:162厘米。
这座窣堵波来自哈达遗址,由一个由四层方形和圆柱形组成,放在凸起的底座上。塔体被越来越多的图像和叙事浮雕所覆盖,这是一系列的佛像,由带有遥远的科林斯式柱顶的壁柱来支撑。
这座窣堵波很快就建在一个由泥土和岩石组成的粗糙结构上,上面覆盖着灰泥。同样,金箔的遗迹也表明它的柱子是金色的。人物的头部不是模压的,而是一个接一个地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的。
窣堵波是一个完整的纪念碑,其大小可以从一个人的大小到几十米高。它们是按照塔克西拉的型式建造的,本质上是纪念释迦牟尼的纪念碑,通常由遗迹组成。这幅作品是在一个由几座修道院组成的佛教建筑群中发现的,其前院有大量的石碑。由于越来越需要支持佛教,这些成就往往会导致越来越仓促的建造。然而,随着质量的下降,这些寺庙数量惊人,有数百座佛塔,装饰着颜色和黄金,对信徒产生了不可忘记的影响,正如中国朝圣者所证明的那样。

佛塔崇拜
佛塔最下一层的人物像是支撑佛塔的力士。

佛塔崇拜


佛塔崇拜


佛塔崇拜
这种支撑佛塔的力士名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Titians)之一。他曾经支持泰坦神与奥林匹亚诸神(the Olympians)的战争。泰坦战败后,宙斯责罚他在大地(Gaia,盖亚)西端用肩膀撑起天空,防止两者拥抱在一起。所以在古典艺术中,阿特拉斯的背上常有一个地球仪或一个天球。这种形象被犍陀罗艺术采纳。在今阿富汗哈达的佛教雕塑中,出现了许多与他相似的形象。一般来说,他蹲着用肩膀或两手向上支撑着佛塔,有时他的背上有两个翅膀。 
后来,他的形象随佛教传入中国。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发现的一个阿特拉斯,基本上还保持了犍陀罗的风格。

佛塔崇拜


佛塔崇拜
佛陀说法

佛塔崇拜
犍陀罗佛教寺院的礼拜中心是窣堵波,佛教造像被装饰在窣堵波的基座,塔身和阶梯侧面,以及大窣堵波周围的部分供养塔和小佛堂中。基本是浮雕,浮雕板,不是圆雕。

佛塔崇拜
佛陀特别说明了迦叶佛塔的建造方法,如《摩诃僧祗律》载:
尔时世尊,自起迦叶佛塔,下基四方周匝栏楯,圆起二重,方牙四出。上施槃盖,长表轮相。佛言:作塔法应如是。
过去佛塔建成后,佛陀亲自礼敬,并说四句偈语:“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说:佛言:应可用砖,两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钵,随意高下。上置平头,高一二尺,方二三尺,准量大小。中竖轮竿,次著相轮;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次安宝瓶。

佛塔崇拜




佛塔崇拜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佛塔最初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始入中国,历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传统中国佛塔按建材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

佛塔崇拜
佛塔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佛塔用于珍藏佛的舍利或供奉佛像、佛经,故也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才以“塔”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当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