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虞弘墓汉白玉石椁(下)山西博物院

标签:
北朝虞弘墓汉白玉石椁石椁浮雕 |
分类: 古迹石刻 |

石椁正面

在石椁底座正壁图案中有拜火教的火坛,即是其民族的信仰反映。拜火教也称祆教,在西亚和中亚流行了1000多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商贸兴盛,祆教也由商人传到中国,这幅画面就是明证。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祆教的记载,但科学发掘的实物尚未发现,石椁上有关祆教的图像是有准确纪年的,所以有助于深入了解祆教的内容和流传。研究者经过一番认真对比研究,认为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至少与古代波斯、印度、阿拉伯、突厥和鱼国这五个国家有关。
在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完整的墓志,从而揭开了墓主人虞弘的传奇人生。墓志盖为箓斗形,志盖中部刻出九个整齐的方格,由左至右,由上至下,阳刻“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九个篆字,墓志现存625字。据墓志记载,虞弘字莫潘,出生在中亚一个叫做鱼国的小国,是鱼国尉纥驎城人。鱼国在史书不见记载,据推断应当是中亚的一个小国。虞弘的祖父曾任北魏“鱼国领民酋长”一职,说明那时鱼国就已经与北魏有了联系。后来,到了虞弘的父亲这一代,鱼国成为北方草原柔然汗国的附庸,虞弘之父改仕北方草原柔然汗国,虞弘从小就跟着父亲奉命出使波斯、吐谷浑和安息等地。北齐文宣帝时,虞弘作为使节来到中原。不幸的是,出使期间,柔然和北齐关系破裂,虞弘被当作人质扣留。可没过多久,柔然王朝被高车族灭了,虞弘从此无家可归。
然而,幸运的是,由于虞弘所依附的柔然不复存在,北齐政权开始启用他,随后又在北周、隋朝均受到重用。他在北周一度“迁领并、代、介三州乡团,检校萨宝府”,隋代开皇年间“转仪同三司,敕领左帐内,镇押并部”。萨宝府是当时专门为管理外国人设置的机构,位高权重。虞弘临终前为隋朝的仪同三司、封爵广兴县开国伯。隋文帝开皇十二年(592年),虞弘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可以说,虞弘是一个经历和身份均比较特殊又受到皇帝宠信的官员,也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中国古代三个朝代任职的外国人。
后一篇:石棺浮雕